浅析榫卯之美和其继承与创新

2018-04-02 17:58:10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1期
关键词:木构榫卯木材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 沈阳 110168)

一、榫卯的定义和历史发展简述

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

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河姆渡人已开始使用了榫卯构筑干阑式木构建筑。在春秋战国时期,榫卯最早从建筑沿用到了家具的时代。在秦汉时期,主体的木构架趋于成熟,榫卯也随之发展。出现了榫卯砖,企口砖、楔形砖等。这一时期出现了胡床,西域的禅床也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之间文化,经济的交流对家具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榫卯也随之发展。从席地而坐改为了垂足而坐。隋唐时期,榫卯于家具、建筑同时进入了发展鼎盛的时期,高型家具迅速发展,木构建筑精密结实。宋元时期,宋代美学发展到了巅峰,一切皆具人文气息。《营造法式》的颁布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到较高阶段的标志。《听琴图》可以看出北宋的家具朴素反而注重意念上的装饰性,具有浓厚的宋代文人气息。明清时期,家具工艺制作精湛,使用到的榫卯结构共100余种。建筑形体简练,建筑呈现拘束但稳定严谨的风格。近现代时期,榫卯结构慢慢的衰退,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①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兴起,随着混凝土、砖、玻璃和钢等材料的广泛应用,榫卯随着木构建筑一起慢慢的退出建筑材料的主流。即使在家具上,也广泛使用了的胶粘粘结的方式。②产品批量生产的需求,榫卯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工匠的纯熟的技艺,当手工成本高,制造工艺复杂便不能满足市场大量的产品的需求。③硬木材料的成本过高,近现代的木材资源相对明清时期比较匮乏。红木等实木的价格比较昂贵,不具有合成木材的普适性。④随着师徒制的逐步消失,传统的榫卯结构的制造技艺的传承也发生了改变。

二、榫卯的凹凸之美

世襄先生曾说过:“凭借榫卯就可以做到上下左右、粗细斜直,连结合理,面面俱到,工艺精确,扣合严密,间不容发,常使人喜欢赞叹,有天衣无缝之妙。”榫卯的精美不言而喻,也体现了东方内敛含蓄的审美观。

第一,材料美。所谓榫卯结构的材料美,主要是针对其应用的材料而言的,真实的体现了木材的质地和烘托出了器物本身的材料,犹如红木、黄梨木等等。不仅如此榫卯还能将木石、竹木或者木和金属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更加展现了其材料的美感。第二,造型美。说到榫卯结构的造型美,主要提到两个方面,首先是其美观含蓄性,其次是其复杂多变性。榫卯在形式上简练自然没有繁复的装饰。如同“少就是多”的名言一样。第三,实用美。榫卯结构的实用美突出的表现在其科学性上,结构科学才能体现实用。榫卯几乎在所有木制的器物上都有所体现,木结构之间彼此契合,避免了不同部件间因应力偏差产生扭曲或因干缩湿胀产生过分的形变。榫卯接合是柔性的,总是存在空隙,这是榫卯结构的一个显著优点。中国的传统建筑正是依靠其柔性的连接,使得它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

三、榫卯结构对当代设计的启示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榫卯结构的发展演变史。榫卯不仅仅只是一个结构构件,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开创了基于木材料的联结方式,给予了木材极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读懂榫卯结构能给当代的设计带来很多启示,不仅仅局限于建筑设计中,在产品设计、家具设计、首饰设计和其他的设计领域都有所启示。笔者在这里只是浅谈一下心得和体会。

首先榫卯结构是依附于木材料本身的,古人极大的发扬了木材的物性,利用木材易于加工,材料有弹性,纹路清晰有美感等特点才生发造化出了榫卯,古人在感知自然,发扬物性上面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笔者思此,实不能一言以蔽之。在今日的建筑设计上,有许多杰出的设计师都是对于建筑材料有着深刻的认识才创造出了动人的作品。榫卯结构不仅创造性的解决了木构件的链接问题并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性,中国的木构架本身就是结构外露的设计,这点用在当代设计中也很强的借鉴性,如同奈尔维的罗马小体育馆和大舍的龙美术馆,都是将结构设计的极具美感。同时古人对细部的追求和设计也在榫卯结构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仅仅在这一链接构件中就有繁多的变化,在明时有近乎100多种榫卯类型。脱离了繁复装饰的现代主义的建筑中,细部的设计可以让建筑更加高级和丰满,如密斯的西格拉姆大厦的窗部,又如柯布西耶设计萨伏伊别墅的楼梯。也是因为动人的细部设计才让几何感很强的形体变得不那么理性和冰冷。此外榫卯结构中的模数化以及和可拆卸替换的绿色设计思想在当代的设计中也越来越被提倡,如装配式的建筑,用统一模数的预制板快速的组装建筑。榫卯这种可以灵活替换的构件也一定程度上的延长了建筑的使用的寿命,这也是应县木塔百年不倒的原因之一。

四、当代对榫卯结构的继承和创新

当代越发的提倡绿色设计和地域性设计,而这两者都在榫卯中有所体现。如今的榫卯在设计上的应用更侧重其从实用功能中脱离出来的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独立的母语元素,一种艺术作品审美言说中的主体。

在这里不得不提及的是,当今我们对待榫卯的时候,更多是一种实木的崇拜而不是精神上的崇拜,我们所传承不仅仅是其结构和技艺同时也要理解整体的气质和工匠精神,如同宋朝的家具朴素自然的人文精神。而当今在仿榫卯结构的实木家具中,往往只是徒有其型,不仿其神。甚至对待榫卯时都只做表面功夫,并没有严丝合密。更为重要的是没有用今日的设计思维来看待榫卯,对于榫卯的应用非常僵化,以仿古家具为主,没有创新。首先在生产技术上创新,传统的榫卯结构需要熟练的匠人制造,因此制造成本高,时间长。而当今在机械技术可以实现大部分的榫卯由机床生产制造去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在数字化技术上创新,为榫卯建立数字模型,可以让其在各个设计领域拓展,同时现代的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木材防火、防水和防虫的问题,也从侧面体现了作为传统建筑材料的木材如何拥抱现代化的问题。除了在技术上创新还要在形式上创新,不能生硬把榫卯的程式直接用在家具或者建筑上,而应基于其本身进行再创造。如日本建筑师阪茂的建筑作品,将玻璃的纯净和内部的木构架结合在了一起,让现代的技术美和木材温暖的质感共生。对榫卯结构的再创造和再设计可以使其在当代设计中有勃勃的生命力,如何将现代建筑和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从榫卯结构上有多可以借鉴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李晴.浅析榫卯之美[J].美术教育研究,2015(01):66-67.

[2]詹秀丽,王滔,戴向东,李敏秀.榫卯的传承——从明式家具结构的工艺美到现代实木家具结构的技术美[J].林产工业,2017,44(06):39-43+62.

[3]詹秀丽,王滔,戴向东,李敏秀.榫卯的传承——从明式家具结构的工艺美到现代实木家具结构的技术美[J].林产工业,2017,44(06):39-43+62.

猜你喜欢
木构榫卯木材
◆ 木材及木制品
建筑与预算(2024年2期)2024-03-22 06:51:36
世界上最轻的木材
大自然探索(2024年1期)2024-02-29 09:10:32
榫卯结构在玩具中的应用研究
玩具世界(2022年3期)2022-09-20 01:45:52
山西发现一口2000余年前的大型木构水井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11-27 13:44:48
橘子皮用来开发透明木材
军事文摘(2021年16期)2021-11-05 08:49:06
木构的味道
现代装饰(2020年10期)2020-10-28 07:29:30
山西蒙元仿木构墓葬文化特征研究
草原文物(2020年1期)2020-04-13 00:49:14
融设计展·榫卯 和合而生
现代装饰(2019年10期)2019-10-17 02:04:00
《榫卯》
中华手工(2015年5期)2015-05-11 12:22:39
榫卯构造在现代空间装饰中的创新应用(二)
精品(2015年8期)2015-01-03 08: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