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耒阳分公司 湖南 耒阳 421800)
氧化锌避雷器是限制过电压、进行发、变电站和直流换流站绝缘配合的电力设备。避雷器主要用于并联在被保护电气设备上,防止设备在遭受过电压时引起的绝缘击穿损坏事故。如果避雷器存在缺陷或者故障,不仅没有起到保护作用,还会影响到其它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酿成整个系统更大的事故。对于避雷器安全运行和故障诊断的重要性毋需置疑。而在避雷器发生缺陷的统计中,受潮缺陷是诱使避雷器发生异常和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
预防性试验是目前唯一有法可依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故障诊断方法。在现场按预试规程规定项目进行全部或部分项目试验,将试验结果与以前或出厂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实现对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故障诊断。
监测是指对氧化锌避雷器进行的连续实时的监督测量,而检测是指对氧化锌避雷器进行间断的定期检查测量。二者都是设备在线或带电期间完成的,技术原理也基本相同。在线监测的基本原则是“无病不修,有病才修,修必修好”。相对于检测而言,它比较容易实现,也是目前大多数现场所采用的测量方法。
红外诊断是以“基础热像”为根据,结合氧化锌避雷器的结构特点及传导热能的途径,分析氧化锌避雷器异常状态下的热场及温升情况,并参考其他测量结果,来诊断有无故障的方法。目前红外诊断主要参考的依据是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
1.污秽对避雷器外绝缘的影响是显著的。避雷器在污秽情况下产生的闪络放电和老化过程,可以看成积污、受潮、局部放电及局部电弧发展引起污闪等4个过程。这些过程重复、交替出现,使避雷器老化快速发生。
2.氧化锌电阻片老化是影响避雷器寿命的重要因素。非线性氧化锌电阻片的泄流能力较强,通流容量较大,易吸收能量使电阻片的升温也较快,进而加速了电阻片的老化。虽然利用氧化锌的非线性特性对防过电压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但从另一方面说,其实是以牺牲自身寿命为代价的。在氧化锌避雷器运行到其产品寿命的后期,电阻片劣化造成泄漏电流上升,甚至会造成避雷器内部的放电。严重时随着泄漏电流的增大,温度上升较快,导致避雷器内部气体压力和温度急剧增高,引起其发生爆炸。
3.氧化锌避雷器的密封性是影响避雷器质量的好坏一个关键点。由于生产制造时密封不好,或者使用的密封材料抗老化性能不稳定,使得运行时避雷器密封性能差,在温差变化较大或在产品寿命后期,引起其因密封不良而使潮气侵入,在电流流过避雷器时产生的热量会使其内部的空气或水汽瞬间膨胀,形成巨大的压力,导致其防过电压性能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爆炸。
氧化锌避雷器正常运行时,一般泄漏电流为0.5~1.0mA的工频电流,呈容性,阻性电流仅占10%~20%。所以在正常运行时氧化锌避雷器会消耗一定的功率,其本身会呈现出均匀的整体轻微发热。中、小型瓷套封装的氧化锌避雷器,最热点一般在中部偏上位置,且温度值基本较为均匀;而较大型瓷套封装的氧化锌避雷器,一般温度值最高点通常靠近其上部,且上、下部存在一定的温差,呈不均匀分布。
当氧化锌避雷器发生受潮的情况下,会大大增加本身的电导性能,阻性电流明显增大。如果是内部受潮,会更容易造成瓷套内壁或阀片侧面的部分发生沿面爬电,引起局部的轻度发热,严重时会发生闪络击穿事故。对于多元件结构的氧化锌避雷器,轻度受潮会导致元件本身阻性电流增加并发热;当受潮严重时,阻性电流可能接近或超过容性电流,元件的温升增大,同时非受潮元件的功率损耗和发热也开始明显增加,甚至超过受潮元件的相应值。对于多元件结构的氧化锌避雷器,受潮初期表现为故障元件自身发热,进一步发展后,可引起非故障元件发热,温升值超过初期受潮元件,同时还会伴有局部温升高于整体温升的现象。
在某电厂220kV升压站红外线成像检查中,发现一组220kV氧化锌避雷器C相温度分布异常的情况,从红外成像图中可以看出A、B相氧化锌避雷器上、下节的温度场分布较为均匀,而C相下节的温度分布存在不均匀的现象。
对C相氧化锌避雷器温度统计分析,其中C相下节温度分布显示有34.8%处于23.9-25.9℃,有64.9%处于25.9-28.1℃;同相上节温度都基本保持在23.9-25.9℃。
同时通过在红外成像图中选取各相相同位置点,可以得出C相下节的温差较大,温差最大值测得为1.3K。而同组A、B相显示温度分布较为均匀,每相本体温较均小于1K,并且其每相的温度分布规律是呈上、下两端偏低、中部偏高的现象。
检查此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的数据和对其进行在线泄漏电流测试,C相阻性电流测得为0.699mA,超过了A、B相测量值的3倍。这个结果也基本符合其红外成像的温度分布表征,由此怀疑这组氧化锌避雷器C相内部存在有缺陷。
为了更准确的判断此组氧化锌避雷器的绝缘状况,申请该设备停电进行常规的U1mA和75%U1mA状况下的泄漏电流测试以及历史数据比较。根据试验数据进行分析,C相下节的U1mA小于厂家要求标准的145kV,较2014年数据有较大幅度下降,且与同相上节也有较大差异。由此可以判断该避雷器C相下节的绝缘性能已经发生劣化,应尽早安排进行更换。
在更换氧化锌避雷器时,发现导致此次缺陷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由于C相下节压力释放装置存在严重的腐蚀,密封受到破坏,导致潮气进入,而损坏了绝缘。
在氧化锌避雷器故障诊断中,红外成像手段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和重要方法,具有不停电、不接触、直观等优点,其结合氧化锌避雷器的其他诊断、检测技术可以更加精确判断避雷器的状态。实际生产设备监测中,各种技术手段宜综合运用,结合长期测试经验,并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为设备的状态检修提供决策依据,避免设备异常扩大造成事故。
【参考文献】
[1]俞震华.氧化锌避雷器故障分析及性能判断方法[J].电力建设,2010(31).
[2]李庆玲,程济兵,张明智.避雷器的常见故障及红外诊断[J].电瓷避雷器.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