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源容,高 阳,赵 敏
(1.河海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2.河海大学 团委,江苏 南京 211100; 3.河海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阵地,对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高校学生社团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学术界对于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思想与管理学理论相结合,试图运用企业管理的思想来管理学生社团,为今后更多的研究开启了新的方向。
绩效管理的研究复杂多样,且具有高度跨学科性,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层出不穷,对企业运营及管理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绩效管理越来越被公共部门、事业单位、教育系统等所青睐,纷纷开展适合于本组织的绩效管理活动,学术界开始将绩效管理的理论引入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期望社团能够像企业一样得到科学管理,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4大环节。本研究以此为理论基础,对河海大学学生社团绩效管理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在绩效计划方面,重点考察各社团绩效目标的制定和目标实现的步骤,同时考察各计划制定的合理性以及目标的实现程度;在绩效监控方面,重点考察社团管理者对社团各项活动监督、检查、协助、指导的情况;在绩效评价方面,重点考察该社团对于社团目标的实现情况以及学校层面对于学生社团考评的情况;绩效反馈是在社团绩效评价后对结果的反馈以及奖励机制的运用情况。绩效反馈是提高整个团队绩效水平的核心内容。本研究以河海大学130个社团为样本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6份,有效率为96.92%,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全校社团的基本情况。
河海大学拥有201个学生社团,社团类型多样,人数覆盖面广,社团活动十分丰富,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本文以绩效管理的四大模块为理论指导,通过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了解与总结社团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问卷回收后,对问卷填报情况进行汇总归纳,并对问卷数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河海大学学生社团绩效管理的现状。
1.基本情况:六类社团均参与填写问卷,文化体育类社团参与人数最多。在这些同学中,他们大多数以锻炼自身能力与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为目标参与社团活动。在关于社团活动频率的调研中,70.6%的社团活动频率为每周1次,其中有26.9%的社团活动每周2-3次,这些社团活动丰富,活力强。18.9%的社团活动每两周一次,10.5%的社团活动仅能做到每月一次,相对而言,活动频率较低。
2.在绩效计划环节中的问题。调查发现,学生社团有一部分社团并没有制定关于自己社团的年度目标、年度计划接近半数社团虽有做过,但形同虚设,仅34.92%的同学所在的社团制定了对自身社团发展有益的计划。在计划完成方面,大部分社团能提前完成自己的目标,4.8%的社团则几乎没有按照计划发展。可以发现,社团在绩效管理中缺乏对于绩效计划的认识,很少考虑社团发展的目标,仅30.16%的社团活动内容充实、丰富,相应的培训有意义,其余同学都认为社团培训的参与度,内容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社团的绩效计划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社团发展受限。
3.绩效监控中的问题。调查发现,接近42.4%社团活动是由社长指导进行的,47.6%的社团活动由团委老师或社团指导老师引导。仅有27.2%的社团指导老师认真负责能够准确把关社团运行方向、活动内容、目标实现,有12.70%的社团认为指导老师的指导意见没有太大帮助。因此,在大多数社团中,社长在社团发展中起到了把控方向的作用,指导老师应发挥的作用并未得到体现。
4.绩效评价中的问题。调查了解,82.9%的社团对于学校社团年审要求以及优秀社团评选标准有所了解,但很少有社团对各类标准进行研究,也很少有社团会以此作为社团发展的指导依据。查阅高校近2年的优秀社团评选材料中可发现,评选主要以主观、单项评价为主,且各社团社评价结果参差不齐,差异大。因此,该高校的社团评价方法、评价内容有待改善,学生对于评价标准的人数有待提升。
5.绩效反馈中的问题。在这方面调查中,接近半数的同学会在活动后及时进行口头总结,34.13%的同学的社团会有详细的总结文字材料,而19%的社团不会进行总结。在社团年审以及优秀社团评选中,该校多结果公示,反馈形式为单向反馈。在奖励过程中,大多是表彰为主的精神奖励,只有少数社团能够享受到奖金、大型活动举办权等,整体奖励的力度有待加强。
总结问卷调查,河海大学学生社团总体绩效管理体系较为完善,社团活力较强,也有部分社团建设成果突出,但存在一些问题:绩效计划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绩效监督不到位,指导老师履职被动;绩效评价内容有待完善,对社团建设的指导作用有待开发;绩效反馈形式单一,奖励力度有待提高。
1.绩效计划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社团绩效计划是一切学生活动得以落实的前提。河海大学学生社团在制定计划时,缺乏长远规划,更不清楚学校、团省委、团中央对于学生社团的要求,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学生社团干部任期大多数为1年,且都由大二学生担任,缺乏经验,在两任社长交接时,对于内容规划没有交流,导致发展方向性不强;二是社长年级低,对于相关管理规定等缺乏主动了解,又加上上级传达方式单一,导致社团发展方向很难和学校对于社团的整体发展方向要求相吻合。
2.社团绩效监督被动,培训内容有待完善。河海大学学生社团指导老师积极性不高,社团计划、活动等全凭学生发挥,然而社团人员组成主要是低年级人员,经验不足,致使社团活动与社团发展目标有所偏差,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活动水平不高,更难以把控对于整体目标实现的结果。
3.缺乏双向沟通的意识。 单向的评价方式会影响评估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再加上绩效反馈的单一性,会使社团对于学校相关政策缺乏认识或认识不到位,使得社团在发展中的问题很难得到解决,相关的经验很难得以保留,导致社团发展速度被动放缓。
4.绩效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河海大学对学生社团的绩效考核主要以社团年审、优秀社团评选为主,这两类考核办法多采用传统的主观评价法,单向评价法,且各指标的选择及权重的设定几乎未使用任何绩效工具,没有对工作要求进行量化管理,这是导致其绩效评价的科学性、有效性降低,绩效反馈指导性削弱。
5.激励力度有待提高。河海大学社团共201个,能够收到奖励的社团仅有20个,社团受益面窄,激励力度不够,长期下去会导致发展较慢的社团缺乏积极性,容易使社团绩效水平两极分化。
1.高校学生社团的制度建设和管理日益成熟,但需进一步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以提高学生社团管理效率,促进社团健康、可持续发展。学校层面应加强宏观引导,形成学生社团的政策支持体系。制定完善的《社团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将学生社团管理列入学生工作的重点工作。各级单位层面应严格贯彻学校有关社团管理的政策,重在加强社团组织的管理,在学校政策性文件的基础上,制定《社团管理细则》,逐步健全、完善社团管理制度体系,使社团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加强社团指导老师队伍建设。应积极完善高校人事工作量的认定机制,将社团指导计入个人工作量绩效考核中,并针对其成果进行表彰或奖励,充分调动社团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使其自愿且主动地参与到社团建设过程中。同时,建议对指导老师进行绩效管理方面的培训和学习,举办相关工作交流以及研讨会等,提高社团理论和实践的认知水平。
3.重视社团学生干部人才培养。注重培养社团学生干部不仅有利于学生社团的稳定发展,提升整体绩效水平,是高校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这一育人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应加强对社团学生干部的培训,如开设绩效管理等管理学知识培训,提升认知水平,举办经验交流、优秀社团分享会,学习先进经验,开阔管理思路,也可通过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干部切实想学习的知识,并加入整体培训方案;同时鼓励社团成员留团、优秀社长连任,减缓社团新陈代谢速度。
1.对社团进行工作分析是绩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就目前学生社团而言,学生流动性高,规则界限模糊,不可能将社团的工作分析做到如企业工作分析一般细致。因此,对于社团的工作分析需根据社团自身的规模情况而指定某一时间段的社团部门职责说明书、社团干部岗位职责说明书等,且不定期进行合理调整,同时,也要制定好社团绩效管理目标,明确社团发展方向。
2.建立社团绩效指标体系。在高校社团管理中,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建立一个公平、有序竞争的社团氛围,更有助于留住人才,调动社团内部所有成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社团管理效率。在制定高校社团绩效评价体系过程中,应该与高校社团建设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确保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能够为实现整体目标所用;注重定量与定性结合,并运用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对锚定评价设定尽可能多的选择,最后对各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减少评价模糊性和主观性。同时,评价程序、指标、权重以及评价结果应及时明确、公开。及时收集评价对象的意见建议,以便日后对评价体系进行优化;在选取评价指标及设定权重时,应充分考虑各类别社团的特点,从而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进行科学合理设定;由于绩效评价属于后评价体系,即对社团运行某一段时间后对其过去行为的评价,因此在指标设定中应更加注重对今后社团绩效管理的引导作用,以此规范高校社团绩效管理的各项行为;评价过程中应及时把各阶段性评价结果及时传达反馈、公布公开,除此之外,还应与接下来的各项奖励反馈、社团评优、社团建设支持力度等相挂钩,使评价结果得以运用,更大地发挥激励作用。
1.绩效反馈是社团总结先进经验、优化社团行为、提升绩效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应建立完善的绩效反馈制度。定期召开社团工作交流会,安排社团干部、优秀指导老师、相关专家等进行座谈。从宏观层面上把握社团的发展方向,细节上了解社团的发展现状及需求,以调整社团管理方案,同时,也可对相关社团管理办法进行解读
2.成立专项经费,激励社团发展。激励与绩效密不可分,有效的激励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绩效管理的效率,也是管理部门相关政策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在社团中设立合理的奖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社团积极性,激励社团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专项经费设立后,可有针对性的支持活力欠佳的社团焕发生机,支持运行较好的社团提升品质。同时可以扩大社团评比的受益面,增加优秀社团的名额,还可设立诸多单项奖,如:突出进步奖、突出贡献奖等,以此激励社团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