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教学渗透职业规划教育的初探

2018-04-02 13:17陈晓颖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学阶段生物学科职业规划

蔡 隆 陈晓颖

(福州华侨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4)

职业规划指的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和学习能力等自身情况,并结合客观条件,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的教育、培训和发展计划。[1]中学的职业规划教育能更好地让学生全面了解自我及自身智商和情商的情况、职业倾向和社会需求,引导学生在中学阶段尝试制订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职业规划,激发自身学习发展的内在动机,为将来的职业生涯作必要的铺垫和准备,更好地适应自己未来的职业角色。

一些发达国家较早开始重视对职业生涯的教育,加之深厚的实践基础结合坚实的理论支撑,逐步形成了颇为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2]很多国家在中学阶段已开设专门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美国高中职业规划教育配置专业顾问教师,有相关协会对各个学校的顾问咨询工作予以支持,并配合相关职业辅导课程。

在我国应试教育阶段,考试和升学几乎占据了学生课程的全部,中学阶段并未开设专门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忽视了中学阶段对学生职业规划的引导,导致很多学生在高考选择志愿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例如仅仅根据成绩的高低或专业的热门度等因素填报志愿。在大学学习期间,不少学生对专业学习丧失兴趣,高校毕业后从事与本专业毫不相关的工作,造成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个人发展,耽误了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适应职业角色并上升为行业精英的宝贵时间。所以在系统化的职业规划指导较为匮乏的中学阶段,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职业规划教育是十分必要且迫在眉睫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生物学教学还应注意介绍相关的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学生选择学习和职业方向奠定必要的基础”“注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3]

目前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教材中的不少知识属于医学、农业科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且不乏适合用于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素材内容,比如一些章节的末尾穿插介绍了一些与生物学科相关的职业,对各职业的就业单位、主要任务,乃至职业要求以及需具备的素质等方面做了简单描述。如必修一在《细胞的癌变》这节之后介绍的医院检验师职业;在必修二中,分别于《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和《隔离与物种形成》这几节先后介绍了育种工作者、生物技术产业的研发人员和化石标本的制作人员等职业;必修三,有关神经外科医生、保植员、林业工程师和景观设计师的职业描述则分别安排在《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群落的演替》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节。如果教师能够善加利用,将为学生日后选择专业或者职业提供帮助。

教师可尝试将职业角色体验渗透于生物学科教学中:一方面可为教学流程添加明确的主线,将各个零散的知识点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另一方面,解决实际案例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生物学知识,是学以致用的良好体现,更有利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除此之外,某些试题的资料背景中也渗透着一些与生物学科相关专业的介绍,如生物信息学、DNA指纹技术、基因治疗等。可见,将生物学科知识与职业规划教育和谐融合是切实可行的。

就中学生物学科而言,教学中渗透职业规划教育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还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旦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相关职业产生了兴趣,就容易激发生物学科的学习动机,并在付出一定努力后容易上手从而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逐渐形成学科倾向,乃至上升为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适当的职业规划教育的渗透也有利于唤起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一、依托教材,根据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课堂呈现形式,带领学生深入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激发生物学科的学习动机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新建的生物实验室装备齐全的实验条件,开设实验课。在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指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实施具体操作以及最后归纳总结等诸多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生物学科素养。例如利用传感器探究多种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等。对于一些在中学阶段无法完成的实验,例如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探索历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摩尔根的果蝇交配试验、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及体外转化试验等,都是生命科学史的良好素材。教师可挖掘和充分利用教材中这类生命科学史的教育价值,创设问题情境模拟实验,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思维方法的引导和训练,让学生从理性的角度理解生命的本质,领悟生命科学领域特有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为日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课堂教学还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关注学科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学以致用可以让学生对生物科学产生兴趣。比如DNA指纹技术在现代刑侦破案中的应用细胞的衰老与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恶性肿瘤、艾滋病、糖尿病等疾病的诱因、免疫学与疫苗、器官移植、光合作用与粮食产量的关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监测预防、生物的进化与物种的形成等。尤其可以利用教材中有关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手段和成果,介绍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这些内容的拓展能够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转基因生物的安全问题、克隆技术和基因身份证等的伦理问题、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等,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综合能力,为学生将来在生物科学相关专业深造学习奠定基础。

二、利用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科艺节等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拓宽学生的科技视野,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可从医药健康、食品安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中筛选学生易于体验、参与或关注的相关问题作为拓展视野的窗口,结合课题案例、专题展播、专题展览、课外调查,甚至是校本课程等形式呈现。例如开展食用菌的培养、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与预防、生物科学技术与生活的校本选修课程;开展探究疫苗的研究历程、转基因技术利与弊调查的研究性学习;尝试酸奶、果酒制作的兴趣小组活动;“克隆技术利大于弊/弊大于利”为题的辩论赛;举办多肉植物专题展览,生物新科技和外来入侵物种的专题展播活动等。

三、发掘关注具有生物学科特质和潜能的学生,给予充分的引导和帮助,以便其对日后的学习方向和职业选择更加明确

在高等学府中,生物工程、医药卫生、农林科学、环境科学等都是与生命科学相关的专业。对于一些对生物学科有着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教师可通过日常的对话帮助学生找到兴趣点,认识与自己兴趣、能力甚至性格相匹配的一些职业,了解这些职业的必备素质,增强课程与学生自我发展的联系,把兴趣、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引导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逐渐形成初步的意向和规划,面临学科和专业选择时不再盲目,有明确的方向定位,甚至确立为将来的终身职业。

[1]刘雪冰.对国内外职业规划教育发展状况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3).

[2]金莉.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渗透职业生涯教育初探[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6).

[3]陈晓颖.例谈如何将生物科学史融入生物课堂教学[J].中学生物学,2012(28).

猜你喜欢
中学阶段生物学科职业规划
开展人工智能课程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对策建议——以中学阶段为例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第十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招生简章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中学阶段有限集元素数目运算的有效拓展
高三复习中生物学科的备考建议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中学阶段如何学好数学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