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越秀区清水濠小学 陈敏婷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指导者。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生去 “究万源”,去 “触类长”。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 “传道、授业、解惑”。大多数教师是我教你听,我说你记,我问你答,我出题你考试。而现代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创造。学生,作为发展着的主体、教育的落脚点,毫无疑问是应当自主发展的。只有高度的自主发展,才能成为高度自由的人,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学生的自主发展离不开老师,离不开人类文化的系统传递,更离不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自主发展。作为教师应按照教学目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起学生的兴趣,启发起学生的主动性,指导他们运用自主发展的能力去定向、操作、评价,以掌握知识,发展智能、情感、个性、行为。强调教师的引导,不但没有减轻教师的责任,而且从新的角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不仅要熟知文化遗产和当代科学,而且要清楚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更要自觉运用引导的教学思想对学生进行自我发展的教育,进行如何发展智能、情感、个性、行为以及几个方面如何协同的教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由主从关系转为合作关系,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的成长有决定性的意义。
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只有爱得真切、爱得自觉、爱得投入、爱得有法、爱得艺术、爱得心甘情愿,才能真正使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教师应该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更应该多一点偏爱。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扮演 “失败者的角色”。
每一位学生,包括 “基础薄弱生”,在班级、在学校都有自己的位置。他们都在极力寻找自己的坐标,盼望有朝一日发挥自己的潜能,在舞台露露面,施展一番。作为教师更应深知 “基础薄弱生”这一心理需求,提供机会,降低标准,优先满足其需要。正如心理学实验表明: “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念。”我们要以真诚的爱,满腔的热情为学生积极创设 “多次追求成功”的条件,努力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想方设法给他们表现才华、体现自我价值创设机会。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满足、兴奋,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习的信念和勇气,对自主发展有了底气和信心。
当然,在每一位学生前进的道路上也会有反复和挫折。教师应允许学生失误,要给其改正错误的机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当既提供 “基础薄弱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又有意识地让他体验失败的痛苦,以增强其心理承受力,更重要的措施是鼓励他们跌倒了再爬起来,引导他们在失败中找潜力,正视挫折,鼓足信心,发挥优势,争取下一次的成功。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发展的愿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情商。
良好的小学教育对每个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的育人功能。育人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教学要结合学科的特点,恰到好处地把思想品德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以及优秀学习品质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融进课堂教学之中,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小学数学内容充满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了 “要通过数学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结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积极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启蒙教育。
在中小学教育中,要看到并切实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往往低估学生的能力,因为期望他们能做得像成人那样而不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又是教育活动中复合主体的重要的一半。学生自主发展的最高水平是能动、自觉地规划自身的发展,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这是我们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