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重庆 400074)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以及道路通车里程逐年增长,大量发生的交通事故给世界各国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如何减少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中国甚至世界性的难题,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随之出现的疲劳成为影响驾驶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疲劳驾驶是驾驶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许多学者通过调查发现驾驶人经常在驾驶过程中睡着或打盹。加拿大交通伤害研究基金会(TIRF)Beirness等通过全国范围内的民意调查发现,57%的驾驶人认为疲劳驾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50%以上的被调查者有过疲劳驾驶的经历,20%的驾驶人(相当于410万加拿大驾驶人)在过去的一年中至少有一次在驾驶过程中睡着或打盹[5]。Maclean等回顾了以往学者对疲劳驾驶的研究文献,得出20%的交通事故与疲劳驾驶相关的结论[6]。分析引起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发现,由驾驶员自身因素导致的事故占85%以上,其中疲劳驾驶是驾驶员肇事的主要原因之一。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风险管理研究中心指出年轻驾驶人容易发生与疲劳驾驶相关的事故,尽管他们大多数都知道疲劳驾驶时的症状,但50%的年轻驾驶人依然会坚持在疲劳时驾驶车辆[7]。Horne等在研究中发现,涉及疲劳驾驶的驾驶人中有50%是30岁以下的男性,并且高峰期是21~25岁[8]。丹麦Corfitsen认为夜间驾驶的年轻男驾驶人中疲劳是非常普遍的[9]。在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1998年的报告中提出了3个主要危险驾驶人群体:16~29岁的男性驾驶人、轮班工人、有睡眠问题的人[10]。
从时间上分析,凌晨时人们睡意最浓,此时行车破坏了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加上道路上车流量小,干扰少,很容易使驾驶人瞌睡;午间行车,驾驶人因腹中饥饿或午餐后体内消化作用容易出现困倦感;下午则是驾驶人经过一天劳顿后最疲倦的时刻。Beirness等调查结果显示,疲劳驾驶容易发生在夜晚与下午时段[5]。Horne等指出2:00驾驶人出现驾车疲劳的危险性是10:00的50倍,而15:00~16:00是10:00的3倍[13]。Hamelin的研究发现,20:00~7:00发生事故的概率是8:00~19:00的2倍。如果驾驶人连续驾驶11h以上,在夜间驾车时发生事故的危险性增加4倍[14]。不同年龄驾驶人出现疲劳驾驶的高峰时间也略有不同。年轻驾驶人容易在清晨出现疲劳驾驶,年长驾驶人容易在中午午觉时间疲劳,而70岁以上的老年驾驶人的疲劳驾驶高峰时间是10:00~11:00[4]。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不同,疲劳驾驶事故发生的高峰时间也不同。
随着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疲劳驾驶问题日益突出。从2008年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统计数据可知,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共发生1203起,占事故总数的46.85%。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有疲劳驾驶、超速行驶、违法上道路行驶、违法变更车道、违法装载、违法停车、违法占道行驶、违法超车等,其中疲劳驾驶位列第一,占所有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起因的11.09%。疲劳驾驶是高速公路事故最大起因,长时间的连续驾驶是导致高速公路疲劳驾驶相关事故的重要因素[17]。在这种环境下长时间驾驶车辆驾驶人会感到单调、枯燥,容易产生松懈或疲劳。除了高速公路,线形良好、交通量较少的城市道路和长距离的山区道路都具有环境单调、信息重复的特点,长时间、长距离的驾驶易引起驾驶人瞌睡。
驾驶人疲劳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Beirness等调查结果表明,经历过疲劳驾驶的驾驶人一般都存在睡眠不足(每天睡眠时间不足8h)或睡眠质量差等现象[5],另外长时间驾驶及生理节律等也极容易造成驾驶人的疲劳,具体有如下几方面:
1.长时间驾驶。一个健康的驾驶人如果连续数天持续行车,极易造成积累性疲劳,长时间驾驶导致的疲劳驾驶使事故率明显增加。驾驶过程中,驾驶人要不断地通过感觉器官从运行环境中获取各种与交通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输入大脑经过判断后发出指令,支配手脚运动器官操作车辆,使其按照驾驶人的意志,沿一定的方向前进或停止。与普通驾驶人相比,营运驾驶人的驾驶时间要长得多,因此营运驾驶人更容易产生驾驶疲劳。
2.睡眠不足或质量差。成年人一昼夜至少应睡7~8h,睡眠不足或质量差很容易导致疲劳,对行车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当睡眠时间低于5.5h,事故率会明显增加,此外,睡眠疾病(突发性睡眠症)容易导致高的事故率。因此,驾驶人每天应当保证7~8h的睡眠时间,且要有良好的睡眠质量。
3.生理节律。由于人的睡眠受人体生理节律的影响,如果睡眠的时间不当或睡眠质量不高,也会引起疲劳。
4.驾驶人的个人因素。驾驶人性别、年龄、驾龄、驾驶技能、身体条件、性格等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疲劳现象。一般来说,女性由于自身的生理因素和体力欠缺等会比男性更容易感到疲劳等;
5.其他因素。驾驶操作过程中,道路交通条件、天气条件、车内环境等都与疲劳的产生有关。
疲劳后驾驶人继续驾驶车辆,会感到困倦瞌睡,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精神恍惚或瞬间记忆消失,使其感知、判断、操作特性下降,出现路况信息漏看,动作迟误或过早,操作停顿或修正时间不当等不安全因素,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
长时间连续驾驶是造成疲劳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且很容易引起交通事故,休息是让身体复原和延迟疲劳最效的方法。
由于人体的昼夜生理节律,应尽量避免夜间行车。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发展,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在实时性、可靠性、舒适度和集成度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通过使用疲劳预警装置,可直接检测出驾驶人的疲劳行为,有效预防疲劳的产生,减少疲劳驾驶事故的发生。
一般情况,驾驶人应保证每天有8h的睡眠时间,如果是白天睡觉夜间行车,则睡眠时间要适当增加。只有保证了充足的睡眠,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尽量避开午休时间和深夜凌晨时分驾驶,如果实在避不开,也要带好清凉油等用品涂抹太阳穴,以保持清醒。
综上分析:疲劳驾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长时间驾驶、睡眠不足或质量差、生理节律、驾驶人因素等,通过保证驾驶人有充足的睡眠,短暂休息,合理安排行车时间以及使用疲劳预警装置等,可以有效预防疲劳的产生,减少疲劳驾驶事故的发生。同时在车内运用疲劳驾驶预警装置也对疲劳驾驶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