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龙岗区新亚洲学校 郑 珩
教育部在为全国中小学教育制定的 “任务单”里,要求学校必须积极开展对学生家庭的走访活动。家访制度的重建,理应得到全国中小学校的高度重视和认真积极的贯彻落实。学校重建家访制度,使这个制度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认同和一致行动,必须从如下几方面加强学校教育管理工作。
学校教育既然是服务人民,教育工作者就必须首先端正服务态度,任劳任怨,恪尽职守。基础教育学校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和关怀,应当亲力亲为、全情投入、主动热忱,包括家访也应是主动的,学校不应当一概坐等学生家长“校访”或者召开家长会,抑或以手机等联络工具的交谈取代。
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的营造固然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努力,但学校首先必须主动担负起自身的职责。学校教师积极主动进行家访,是把学校教育关怀向所有学生家庭延伸,既是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本分和自身工作利益的需要,还具有更为重要的教育大环境建设的社会效益,二者相得益彰。
坚持教师家访制度,学校必须重视对教师常规工作的安排,要为教师能够进行常规性和制度化的家访活动,预留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如果学校实行考勤 “一刀切”,那么教师只能利用休息时间家访,家访就不具有可能性、可行性及可持续性。学校需要对教师工作时间的管理安排进行研究,为教师工作和组织教职工集体活动做一些 “减负”的调整,让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设计和安排家访时间表与路线图。
家访是教师份内工作,学校考勤管理要把教师家访纳入常规工作范围。学校对教师进行家访活动的管理和督促检查,应当重在家访质量和成效上。
家访活动的主体是学校教师,家访的目的与宗旨是为孩子提供更全面的教育关怀。家访主要内容为三个方面:一是听取家长对孩子学校教育的诉求和期望,了解学生在家学习和生活的具体情况;二是向学生家长汇报孩子在校学习成长情况,说明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的近中期计划和要求,表达对孩子学习成长的信心;三是对学生家庭教育及其家庭生活环境、文化环境发表意见,并酌情提出积极中肯的建议。
家访活动中,作为活动主体的教师,在与学生家长每一次接触前,都必须认真准备,确定交流的基本出发点、主要目的和任务。基本出发点是建立共同的情感,即教师要首先表明态度:孩子是可爱的,是可以塑造的,是有值得称赞的长处的,学校教师对其教育成长是有信心的。这样家访才有可能在亲切愉快的氛围下顺利进行。即便学生最近表现不佳,甚至犯了错,教师都应当委婉道出,不可把家访变成上门 “告状”来了。当然,教师家访工作不是形式,也不是为了家访而家访,家访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教师对家访的结果要进行分析研究,对家访过程要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家访工作的质量和品质。
听取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诉求和愿望,不仅要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家长的家教特点,还要发现家长对其孩子是否了解、理解和关心等重要信息。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要尽可能地为其树立正确的子女教育观、成长观和幸福观,向他们传输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导方法,启发和鼓励学生家长更好地关怀和培养孩子。
在可能情况下,教师要督促学生家长为孩子提供较好的家庭学习生活环境与方便,排除某些不利于学生安全和健康生活成长的家庭及周边环境因素,改进学生家庭生活环境。
家访是学校全员投入的常规教育工作,以两三个教师为小组家访获得的信息,应当在年级和班级任课教师中集体交流,让家访获得的信息能够为该生所有任课教师知晓,以便于教师在今后工作中,可以进一步因材施教。
教师在常规的教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利用家访获得的学生相关信息,对学生的关怀培养做到更具体、更准确、更有亲和力和影响力。学校要定期召开家访工作研讨会、交流会,重视对家访工作的检查、总结和评比,努力推进家访工作制度化、常规化和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