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之我见

2018-04-02 11:42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槐岗小学李美凤
师道(教研)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教师应创设道德

文/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槐岗小学 李美凤

小学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其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认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一、有趣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它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一节课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该节课的质量。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如表演小品、成语 (词语)接龙、讲故事、猜谜语、智力比拼、欣赏乐曲、播放影视片段等。如在教学 《我和动物交朋友》,我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 “上面短短草,下面短短草,中间有颗黑葡萄,有它可以看书报。”大多数学生都能猜到谜底,积极学习起来。再如, “此物生得怪,肚下长脑袋,宝宝袋中养,跳起来真快” “面孔像猫,其实像鸟,天天上夜班,部署本领高”等谜语,都是与动物有关的,与课文紧密相关,很自然、有趣,学生在快乐的思维中进入了新课,学习热情在不经意中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巧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成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为此,教师应认真引导学生结合问题拓展思维,并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我在课堂上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和探究氛围,创设生动而富于感染力的教学情景和氛围。事实证明,真实而生动的教学情景,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促进他们产生探究欲望,激发探究兴趣。

三、角色扮演,引发学生共鸣

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从中领悟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的教育模式。如教授 《我想要与我能要》一课时,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这一段就可以让学生来扮演,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学生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教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就内化为行动而外显出来了。我在教学 《父母的疼爱》一课时,让学生来扮演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是怎样关爱自己的,学生身临其境,充分体会了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深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想法油然而生。

四、联系生活,调动学生情趣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能否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比如用一张全家福,可以勾起浓浓的亲情;解读自己的名字,可以体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谈谈某一次小队活动成功或失败的经历,有助于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等等。所以,教师应相当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善于发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此出发来组织教学。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己教育自己,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兴趣,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换位体验,内化学生认识

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中,有一组漫画 《你能为他们想一想吗?》,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哪些只图自己方便、给他人添乱的事。然后让学生设身处地想想:假如这些劳动者是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态度会怎样?假如自己是这些劳动者,会有什么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劳动者的态度,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懂得凡事不要只为自己着想,只图自己痛快,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接受道德知识,并进一步指导行为实践。

总之,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应通过创设丰富、灵活、直观、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既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他们的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课堂实效。

猜你喜欢
教师应创设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