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慧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社长,本文摘编自作者于2018年6月8日在检察日报社全国记者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和众声喧哗的时代。如何在众声喧哗中发出检察声音,如何让亿万网民在众声喧哗中听到检察声音,是我们在新时代面临的最为重要的课题,也是实践中最为紧迫的任务。《检察日报》创刊27年来,一直与我国法治建设同成长,一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共进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我们能否迎接挑战,把握机遇,顺势而上,再创佳绩,关键要做到如下几点:
干任何一项工作,必须要有一个主心骨,有一个指导思想,这就是“魂”。没有“魂”或者魂不守舍,就会六神无主、无所适从。具体到检察新闻宣传来说,这个“魂”,可以从三个层面来把握。第一个层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总开关”。作为检察报人,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鲜明地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政法思想,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始终绷紧政治弦,把好导向关,对错误观点、不当言论要坚决抵制,不为其提供传播渠道和散布空间。第二个层面是新时代检察工作新理念,就是“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这是“总要求”。要自觉把检察新闻宣传工作置于党和国家伟大事业、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置于检察工作全局中考量,突出宣传好检察机关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打好三大攻坚战、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把“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总要求宣传好、阐释好,及时准确做好统一思想工作,凝聚推动新时代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磅礴力量。第三个层面是报社历年来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办报理念。27年来,《检察日报》紧跟时代大潮,融入检察实践,相继提出了“立足检察,面向社会”“就检察说社会,就社会说检察”“化腐朽为神奇”“关注民生,匡扶正义”“讲故事、说新闻”“检察新闻社会化、社会新闻法治化、法治新闻专业化”“以法治的眼光观察一切”等办报理念和指导方针。这些理念凝聚着历代检察报人的心血和智慧,是我们中检报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融入血脉,根植灵魂,激发出创新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
“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心定则神安,心乱则神迷。这里我要说的“心”,也就是我们办报究竟是为了谁、把谁放在心上的问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是我们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牢记的初心。对于《检察日报》来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准确把握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需求,特别是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新要求,及时宣传好检察机关为人民群众提供的优质法治产品、检察产品,及时宣传好检察机关一心为民的生动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及时反映人民呼声,讲好公正故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检察日报》要寻找好故事,不局限于检察机关办理案件的好故事,一些人民群众需要我们进行监督的故事也要发掘出来,做到舆论监督与法律监督“双剑合璧”。在本报,舆论监督曾经是与新闻评论和案件报道并驾齐驱的三大品牌。无论什么时候,我们检察报人关注民生的情怀不能变,守望公正的使命不能丢,依法叙事的水平不能降。同时,我们还要改进舆论监督的思路,既要敢于监督,更要善于监督,运用监督智慧把舆论监督工作做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改变过去单向的以上对下的办报模式,树立读者本位,以读者为中心。我们的记者要不断强化“讲故事”的能力,丰富“说新闻”的手段,用生动的故事、丰富的细节、时尚的表达,增强检察新闻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让更多检察好故事走进百姓朋友圈,鼓励产生更多“爆款”“网红”新闻作品。
也就是本原,我们是谁?依靠谁?一直以来,我有一个观点,《检察日报》要始终注意服务好“两头”:一是服务好“上头”。《检察日报》作为最高检机关报,传递最高检权威声音是我们检察新闻宣传的根本任务。这一点,在认识上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做好检察新闻宣传工作,必须紧紧依托最高检。张军检察长到报社调研时,对报社进一步提升机关报的指导性提出了明确要求。大家可能注意到了,近期报纸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高检院领导特别是张军检察长近期的报道,标题很实,基本上都是一行标题,也很有新闻性,行文上不拘一格,很注重口语化、现场感,让读者感到耳目一新。此外,我们在一版推出了“每周社评”栏目,阐释新时代检察工作理念思路;在三版开设“新时代检察理念纵横谈”,请高检院各厅局室负责人结合各条线工作谈体会。所有这些就是围绕“上头”需求,适时调整采编思路自然而然作出的变化。二是服务好“下头”。检察系统是我们的“大本营”,是我们的生存所在。我们要紧紧依靠全国各级检察机关,深深扎根检察实践,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唱响检察好声音,传播法治正能量。最近,我们在三版开设“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新时代检察工作大家谈”专栏,请各省级检察长结合本省工作谈体会,新媒体同时重磅推出,产生了良好效果。在新闻版面,加大了案例报道力度,深入挖掘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的典型案例,用讲故事的方式生动展示检察机关的司法理念、司法为民的感人事迹。特别是转隶以后,检察机关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深化检察改革和机构改革,检察工作将迎来巨大变革,这也为我们的检察新闻宣传拓展出一个个新领域,一个个大有可为的广阔空间。下一步,我们要继续眼睛向下,及时把握“下头”新动向新需求,做好服务基层大文章。
根深才能叶茂。我说的这个“根”就是我们的《检察日报》。“根”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立身之本。这些年,中检报业“一体两翼”稳步健康发展,取得了骄人成绩。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有了《检察日报》这个“根”。没有这个“根”,我们就无法立身,一切无从谈起。二是发展之基。这张报纸就是我们事业发展壮大的根基,就是我们中检报业的“母体”。报纸办好了,我们的“两翼”,包括新媒体,自然而然地就延伸出来了,新媒体建设和媒体融合发展就有了基础保障。三是内容之源。《检察日报》每天产生大量的优质内容,是我们中检报业各个平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是我们发展新媒体、拓展新阵地的坚实后盾,也可以说是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各个新媒体、新阵地的重要内容源泉。我在河北挂职时,省院的新媒体人员担心无太多内容可发。我就说,你看看《检察日报》吧,什么都有,播发哪个都不会有错。现在大家可以看看各地的微信公众号,对《检察日报》的内容依赖度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的全体采编人员,包括记者站人员,都要牢固树立把办好《检察日报》当作主责主业的意识,按照报社确定的办报理念、办报思路,采写组织稿件,不断提高稿件质量,创造新闻精品。要按照报社确定的不同时期的重点部署、重点任务,积极主动、协调有序地开展采访报道、稿件组织工作,确保报社的重大采访报道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圆满完成。要加大力度在系统内推广应用报纸。我多次讲过,《检察日报》是全体检察人的报纸,系统内的市场也是市场,这个市场必须牢牢占领。各地记者站要多向本院领导汇报,要多与各地基层院领导沟通,确保《检察日报》在检察系统内的覆盖面和使用率,真正发挥好高检院机关报对检察工作的引领推动作用,切实使《检察日报》成为全体检察人员的工作指南和精神园地。进一步做好报纸面向社会的宣传和发行工作,通过继续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赠订报纸,向高端人群推介报纸,不断拓展报纸在社会上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当前,新媒体日益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和平台,媒体融合已成大趋势。互联网就是新战场,新媒体就是新战力,媒体融合就是新战法。对于每一家有影响力的新闻单位来说,媒体融合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而且,答不好就会被淘汰。近年来,中检报业在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一些重大新闻采访报道中,比如全国两会新闻报道,进行了有效尝试,初步形成了由报纸、期刊、网站、影视、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组成的全媒体立体传播格局。下一步,我们将把融媒体作为聚合中检报业资源的“主藤”,把融合发展作为中检报业创新发展的“主线”。只有把报纸、杂志、影视、网络、新媒体等全媒体的优势资源、精干力量互相整合,使单一媒体的竞争力变为多媒体共生相融的竞争力,才能实现从全媒体向融媒体的转变。实现融媒体发展,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实现思想观念的融合。要进行科学的设计,提出明确的转型路径和具体方案,有效解决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两张皮”的问题。要加强资源上的共联共享和运作中的深度融合,破除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体制机制藩篱,实现不同媒体平台及人员、技术、内容等生产要素的有效融合,变各自服务为共同服务、一体服务。要将人力财力物力更多地投向新媒体建设,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实的举措推进实质性的媒体融合,推动实现中检报业根深干壮,枝繁叶茂,蔓延藤盛,蓬勃发展。
就是要凝聚起中检报人的智慧,在“专业化发展、市场化运营、精细化管理”的发展战略上聚焦发力,努力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法治传媒。我们以前强调过,坚持“专业化发展”,就是要有专业化的理念、专业化的素养、专业化的队伍。中检报业这些年的发展充分证明,专业化是我们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的独门秘籍和发展之要。张军检察长在视察报社时专门就专业化提出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充分发挥本报在法治领域的专业性、权威性、影响力,紧紧依托检察系统的独特资源,善于从法治角度、用法治思维来观照和解读社会热点事件,善于从读者角度、以社会视野来观照和宣传检察工作和检察机关办理的案件,对重大法治事件、法治问题进行深度分析,提出专业见解。坚持“市场化运营”,就是要以加快报业全媒体格局建设和媒体融合发展为抓手,切实增强中检报业的硬实力;以强化品牌活动为着力点,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品牌优势,提升本报各新媒体的品牌创新能力,积极打造中检报业的特色品牌,努力提升中检报业的软实力;以研发新产品新服务为突破口,真正实现从“全媒体发展”到“全媒体赢利”。坚持“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在制度规范的广度上、在执行落实的力度上、在人文关怀的热度上体现精细化管理。要以严管厚爱为原则,抓好关键少数,带出一支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新闻宣传队伍。在新时代,只要我们紧盯“三化”不放松,凝神聚力不歇劲,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中检报业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就会越来越大,检察日报社就会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