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跟班”记

2018-04-02 11:41
法治新闻传播 2018年3期
关键词:总编室日报社版面

一次难忘的学习

■辽宁省人民检察院 窦晓峰

“小窦,根据组织安排,本周日你到检察日报社总编室报到,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学习,这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学习锻炼机会,你要把握住机会,好好学习取经,这对你今后的工作大有裨益。”作为一名刚加入检察系统不到一个月的宣传新兵,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我既兴奋又忐忑。时光飞逝,转眼三个月的学习已至尾声。回首在报社的这段时光,收获颇多、感悟颇多、留恋颇多。

两会是“新闻爆炸”的黄金时间点,也是媒体的一场“新闻大战”,两会期间也成为很多媒体人最忙碌的时间段。今年3月3日到总编室报到后,检察日报社副总编王守泉就带我一起走上了夜班岗位,感受两会氛围,熟悉报纸工作节奏。

两会宣传报道的“后方”像极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20多个黑白颠倒的日日夜夜,把一次次重要会议、一场场重大活动转变成一份份内容翔实丰富的报纸,及时传递了检察好声音、中国好声音。

编前会、审定稿件、初划版面、排版、一审、二审、三审、读题、审签,不遗漏每一项规定程序。编辑、技术人员、校对及值班编委各司其职,紧张忙碌,高效衔接,确保报纸版面上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完美准确。每日夜班早时凌晨两三点结束,更多的时候是凌晨三四点才定版,许多同事到家时天都亮了。赵信副总编从头至尾全程值守两会夜班工作。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让前方记者病倒了,刚下夜班的总编室张辉老师二话不说,第一时间顶了上去,直到两会报道结束才回来。

通过两会夜班这个大课堂,我这个新闻“门外汉”不仅对于报纸运转和编辑工作有了深入认识,更学到了中检报人无私奉献和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在总编室见习了一个月之后,报社又安排我分别到评论部编辑报纸版面,到新闻中心采写新闻稿件。

这一阶段的学习经历让我更真切地加深了对于《检察日报》的理解。一条条新闻线索被记者们采编成新闻稿件,一篇篇新闻稿件精挑细选汇聚成报纸的内容,记者、编辑、技术和校对们的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其过程就像是在烹饪一道菜肴。

记者负责采买食材,起早贪黑地跑现场、忙采访、赶稿子,将检察事件写成生动形象的新闻稿件,为报纸提供“最新鲜食材”;编辑负责改刀、烹饪,将各新闻稿件根据报道需要和版面要求统一规范编辑后有机地整合到一份报纸、一个版面之中;校对负责去除版面上的杂质,消灭一切可能影响报刊品质的隐患;技术负责装盘上菜,将烹饪好的菜肴完美地呈现到食客面前。其间,二审三审总体把关菜肴制作全过程,必要时画龙点睛,整体提升报刊品质。

通过学习,我还加深了对派驻记者站的认识。记者站是媒体在地方的一张“名片”,是报社和地方沟通的桥梁,发挥着沟通上下的作用。驻站记者需要明白,很多时候当地希望宣传的内容和报道方式并不适合最高检机关报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行沟通交流,增进相互的理解,制定出一个可行的报道方案,力求做到既符合报社报道要求,又能给地方一个满意的结果。驻站记者要随时了解当地检察机关需要宣传的重点工作、重要活动和重大典型,积极为所在检察院的工作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美好的“媒体时光”

■云南省保山市检察院 王文德

2017年2月6日,我来到北京,开始了在检察日报社总编室为期25天的跟班学习。这25个日日夜夜,给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收获了许多。

来北京的途中,我在思考:在这难得的25天有限时间里,我应该在检察日报社这座群英荟萃的“学府”里,学什么?如何学?从刚到北京的第一天起,我就感受到了检察日报社编审老师们的热情。2月7日上午,张灿灿编辑带我到总编室主任李国明办公室报到。李国明主任安排我在总编室综合版(二、四版)跟班学习。他对我说,与见习记者有所区别,要重点学习掌握两个版面用稿方向、写作技巧、投稿方式等,并多动笔。张灿灿编辑还带我见了记者群工部的韩红主任,请示了在检察日报社期间的学习生活有关事项。

总编室负责《检察日报》的要闻版(一版)、综合新闻版(二版和四版),以及中缝“信息快车”的编审工作,是与各记者站、新闻中心记者和各地检察院通讯员联系紧密的一个部门。25天里,我与总编室的编审老师们,一起度过了愉快而难忘的“媒体时光”。非常感谢总编室的李国明主任和肖荣、程振楠等副主任,以及记者群工部的韩红主任等领导为我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并无微不至地给予了我学习上的指导和生活上的关心。感谢张灿灿、王鲁坤等编辑老师们耐心细致地给予我法治新闻传播业务知识的指点和帮助!

这25天,我不放过任何一次获取新闻传播知识信息来源的机会,从报社各项规章制度中了解工作流程和规范,逐步认知报社运作和管理模式;每天坚持看《检察日报》,分析版面栏目和各类新闻体裁,掌握投稿方向与技巧;旁听每周编务会,学习新闻工作管理知识,提升新闻策划能力和自我纠偏能力;通过写稿并交由编辑老师帮助修改,提升新闻写作水平;虚心请教编审老师,解惑释疑;通过看《法治新闻传播》、最高检领导和报社领导理论文章、听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征的公开课,拓展学习面、延伸新闻知识;通过关注检察日报社新闻客户端和微信、最高检官方微信、正义网微信等,学习媒体融合发展理念。

学习期间,我带着问题学,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去琢磨。同时,坚持做好读书笔记,及时进行消化。读书笔记记录所思所学所悟,力求从思想层面、操作层面都具有指导性,以期方便自己日后查阅,并供保山检察新闻战线的同仁们参考。

我深知,法治新闻传播路漫漫,还有许多新闻学知识仍需深度学习。如何策划好检察新闻?如何写好深度报道以至新闻评论、调查性报道等舆论监督稿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生总有离别时,不知何时何日还能再走进检察日报社,再度感受这份美好的“媒体时光”。

把事儿说清楚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检察院 仇征

2016年11月4日,我只身一人来到北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根据单位安排到检察日报社跟班学习如何做好检察新闻报道。

进入工作的第一步是看报纸,我把每天的《检察日报》从一版到中缝从头至尾读一遍,对重点文章精读细读,并记录笔记。慢慢地,我发现了一些规律,摸索出了一些套路,而这些规律和套路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便是:把事儿说清楚。

不管是头版的“基层现场”、二版的“亮点”“微故事”、四版的“新闻眼”,还是每个周刊的稿件,大多只是围绕一件小事儿来写,但如何把这件小事儿在规定的版面、文字范围内说清楚、说透彻是最难的。我给《明镜周刊》投了一篇办案札记稿件,千字左右,题目是《回家》,想表达基层检察官面对“诉累”的感悟。稿件投了以后,编辑老师跟我说,事情没说清楚。我问,什么事情?她说,检察官做了什么事儿没说清楚。我恍然大悟,把“事儿说清楚”说的是检察官的事儿,这就是说,围绕检察官这个主角身份,具体写其所思所做,把检察官办案这件事儿说清楚。于是,我把文章内容推倒重来,重新写了一篇,最后刊发的文章标题是《嫌疑人不接电话》。

描述一件事情其实很简单,因为最简单的要素莫过于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对于有时效的宣传报道,需要明确时间,时效性不强的可以用近日、日前等词语,何地何人何事则依照事情发生具体描述即可,但任何一篇检察新闻都不只是对一件事情的描述,最关键的是通过这件事儿把检察院的做法机制或是检察官的办案方法、办案情怀这件“大事儿”表达出来。而把这件“大事儿”讲清楚的关键,我认为是角度问题。比如,《检察日报》一至四版的新闻需要以检察院主体角度来反映一项做法、一个特色亮点,《声音周刊》的稿件大多需要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声音,透过他们的话把检察院的做法表述出来,《法治评论》《明镜周刊》中案件报道侧重的角度更多的是检察官办案中的曲折迂回、或是案件本身的新颖离奇,《基层采风》的角度更像是我们基层检察人员的日记,侧重生活性。

万丈高楼平地起,“事儿”是检察新闻的基础。把“小事儿”夯为地基,不同角度呈现“大事儿”,然后再进行文字斟酌、语言锤炼,写好检察新闻就不再是难事了。

静心细心 善于思考

■江苏省江阴市检察院 王苏燕

2013年12月底,我被派到检察日报社学习锻炼三个月。初到北京,气温已经逼近零度了,空气又冷又干,可我学习和工作的热情未冷却分毫。进入检察日报社,我被安排在《明镜周刊》,跟随主编郑海啸老师学习检察新闻的采写和编辑。虽然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但学习的体会和收获却已一点一点地攒聚在了心头。

在报社,我体会最深的是要细心和静心。想要不出错就要细心,而细心就需要静心,换句话说,从事文字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聚精会神、平心静气。

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将做好的版面给郑海啸老师的情形。他非常仔细地审阅每一个字,将标点、语法和排版上的错误一一改正,并传授我很多法治类新闻的文字要求、编辑排版的技巧等,比如:关于金额,较大的数目,应化为万元单位来表述;“人大法工委”的规范表述是“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又比如一个经常性错误是将被害人写成受害人;“判处某人五年有期徒刑”中的数字要用中文数字;公安机关从事“现场勘查”而不是“现场勘察”;认罪伏法和认罪服法的区别……

这些错误如果静心地审阅、细心地修改都是可以发现的,同样的道理,作为作者在写稿的时候若能静心加细心,特别注意这些细节,整个文稿就会显得流畅清爽,编辑在选稿时,也会对这样高质量的文稿青睐有加。

通过在报社学习,我还掌握了思考的要领:一是善于找准目标。在动笔之前,先给文章定位,题材是什么,适合什么版面,大概需要多少字数,这样下笔更有针对性。二是善于选择标题和角度。文章的标题要主题突出、简练醒目。同一事件,不同角度去分析和描述就会有不同的效果。由于篇幅有限,《检察日报》的文章一般不会太长,抓住一个有力的角度去深入挖掘,比面面俱到的写法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三是善于转化思维。《检察日报》是全国性的报纸,读者不仅仅是检察干警,还有社会普通大众,而读者的口味也都不一样,有的喜欢“浅表阅读”,有的喜欢“深层阅读”,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中既要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能换位思考,做到既准确表述法律事实又提高文章可读性。

猜你喜欢
总编室日报社版面
论数字化时代的总编室工作变化与思考分析研究
2019年de第一场雪
梦幻老君山
探析总编室人员应注重修炼的意识与能力
关于新时期出版社总编室服务职能的思考
版面撷英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
集体“失忆”
总编室工作的“五项修炼”
版面“三评”看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