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乡土文化的民间文献专家
——樊氏图书馆田野调查手记

2018-04-02 02:05王子舟张晓芳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东海县书屋文献

王子舟 邱 璐 张晓芳 张 歌

(1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 100871;2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北京 102218)

1 樊氏图书馆的往事

江苏省东海县临近黄海,属于苏北地区,北与山东临沭县交界。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全县有123万人口,85%左右的人口在农村[1]。该地资源丰富,不仅盛产稻谷,还盛产水晶,近年来已发展为世界天然水晶原料集散地,成了闻名中外的“水晶之都”。牛山街道湖西村位于东海县城西侧,过去叫做白石岭,后因紧邻西双湖水库西岸而得现名。樊氏图书馆(Fan’s Library)就坐落在湖西村一个洁静的农家院落里。

起初樊振(1972-)、周加侠(1972-)夫妇创办的樊氏图书馆位于县城。1996年,他们将自己单位宿舍里家传的和夫妻二人多年收藏的图书对外开放,与人共享,有意恢复祖上曾经办过的“樊家书屋”。樊振高祖父樊兴远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在家乡白石岭办过一个面向乡民开放乡村书屋,名字就叫“樊家书屋”。该书屋曾作过当地基督教的耶稣堂,后来又作过中共白塔区委文件的保存地以及中共在敌占区“苏鲁交通线”的秘密站点。后历经战争、政治运动,这个书屋也荡然无存,如今仅留下来纸张泛黄的十几册线装书和一部1924年版的《圣经》。1998年5月25日,随着藏书的增多,樊振夫妇将自己的“樊家书屋”改名为“樊氏图书馆”,周末和节假日(其他时间预约)免费向社会开放。2007年6月,夫妇俩贷款买下位于东海县城北辰社区一栋三层近300平方米的住房,并将图书馆迁入其中[2]。此后,樊氏图书馆逐渐走入媒体视野,当地多家报刊、网站开始报道樊振夫妇的办馆事迹。

樊振于2006年9月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后,一直致力于农工党史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樊氏图书馆藏书以政党文献、地方文献、宗教文献为主。截至2014年底,樊振已利用馆藏文献,编纂出版了图书《邓演达年谱会集》(中国言实出版社2010年)、《中国农工民主党历史研究(1927-1930)》(华文出版社2014年)等多部著作,发表相关文章十几篇。此时馆藏图书也达到了3万余册,光盘5千余张,另有线装书200余册,手稿100余件。为改善阅读环境和更好地服务于民,樊振在家乡东海县西双湖西畔的白石岭自然村宅基地上,投资近30万元,建造了一座三层小楼作新馆址。新馆占地0.6亩,建筑面积450平方米[3]。2015年初,樊振夫妇将图书馆迁至白石岭即现在的湖西村的新馆址,5月29日,湖西村樊氏图书馆开始面向社会开放。

湖西村有村民679户,人口3247人[4]。2015年乔迁之后的樊氏图书馆,成为当地村民尤其是孩子们的公共知识空间。每逢周末、节假日,这里人来人往。加之近年来国家倡导阅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闻媒体对樊氏图书馆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2016年1月8日,樊氏图书馆挂牌成为江苏省首个公共图书馆分馆的民间图书馆“东海县公共图书馆樊氏分馆”;2016年2月27日,又挂牌成为全国首个专题收藏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邓演达[注]邓演达(1895~1931),字择生。出生于广东惠阳。早年参加同盟会和辛亥革命。保定军学校毕业。1924年任黄埔军校训练部副主任兼学生总队长,1926年起任黄埔军校教育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兼武汉行营主任、湖北省政务委员会主席、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兼中央农民部部长、中央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主任等职。1927年“四一二”后流亡欧洲。1930年回国后,建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任总干事。1931年8月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11月在南京被秘密杀害。著作编为《邓演达先生遗著》。(夏征农,陈至立,主编;熊月之,等编著.大辞海·中国近现代史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536.)文献的机构“邓演达文献馆”(邓演达烈士之妹邓仪端题写馆名,农工党连云港市委、惠州邓演达纪念园管理处、广东邓演达研究会共同授牌)。2016年4月2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新闻直播间”相继播出了介绍东海县樊氏图书馆的专题节目《诗书传家,滋养精神家园》《樊氏图书馆:诗书传家,润物无声》[5-6]。在此报道播出的前后几个月内,中央级报刊《团结报》(民革中央办)《人民政协报》《光明日报》《前进论坛》(农工党中央办)等也对樊氏图书馆进行了相关报道。一时间,樊氏图书馆名声鹊起,成为东海县乃至全国知名的一家民间图书馆,成为连云港市、东海县全民阅读的一张文化名片。省市党政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多批次来樊氏图书馆进行视察,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等行业代表也专门派人前来考察。

在樊氏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也曾给予过积极支持,如2016年7月,连云港市文物、民政、中共党史部门批准樊氏图书馆(邓演达文献馆)为市级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7]。2018年连云港市委统战部提供10万元资金的支持,完成了“邓演达文献馆”的升级改造工程;东海县图书馆在将樊氏图书馆纳入其分馆时,赠予了图书馆使用过的10张条桌、17把木椅。几年来,省市县乃至国家对樊氏图书馆的工作给予了肯定,樊振也因此获得了不少荣誉奖项,如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2016)、全国“最美志愿者”(2018)、江苏省道德模范提名奖(2017)、江苏好人(2017)、江苏“最美志愿者”(2018)、连云港市全民阅读促进工作先进个人(2016)、“十佳港城最美领读人”(2016)、“优秀共产党员”(2016)等20多个荣誉称号。

2 走访樊氏图书馆的机缘

我们和樊氏图书馆结缘是在八年前。2010年12月,我们所办的“文化火种寻找之旅”网站根据新闻媒体的报道材料,收录了樊氏图书馆。从那以后,我们和樊振建立起了通讯联系,并定期给樊氏图书馆寄送《文化火种简报》。

2015年7月11日至13日,第二届“民间图书馆论坛”在北京亦庄召开,樊振受邀前来参加会议。后来樊振还加入了民间图书馆的“公书林之友”微信群,成为民间图书馆队伍中的热心成员。2015年10月24日,民间图书馆协会筹备组负责人王子舟为祝贺樊氏图书馆落成于东海县牛山街道西双湖西畔的湖西村新址,专门为樊氏图书馆馆名题字。

为了深入了解樊氏图书馆的办馆经历、馆藏资源、运行机制、服务效能,以及认识樊氏图书馆的办馆特色,2018年9月下旬,民间图书馆筹备组临时决定利用“国庆节”长假造访樊氏图书馆。和樊振商量时,他当即表示期待与欢迎。10月4日上午,民间图书馆筹备组派王子舟、邱璐,以及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两名博士生志愿者张晓芳、张歌,乘坐K1613次列车(10∶28开)从北京前往江苏省东海县。晚22∶33到东海县站时,樊振和周加侠夫妇已在车站出站口等候一个多小时。老朋友相见,十分高兴。为了方便休息与次日去牛山街道湖西村好打车,当晚我们就住进火车站广场对面预定的七天连锁酒店。

10月5日上午8∶00,我们一行在酒店吃过早饭,打出租车前往牛山街道湖西村樊氏图书馆。行程大约有十五六分钟,就到了樊氏图书馆,樊振夫妇及父母出来迎接。在我们参观图书馆的过程中,樊振的部分好友因事先有闻也陆续来到。于是我们和大家就乡村阅读主题进行了一次座谈。座谈结束前,石湖乡廖磄村的农民马如飞说,他在樊振夫妇的感召下在本村办了一个如飞书屋,面向留守儿童服务,欢迎我们前去考察并能提出一些建议,而且距离湖西村也只有十五六分钟的车程。在马如飞的邀请下,我们前往廖磄村,考察了如飞书屋的环境以及运行状况。如飞书屋是一个融乡村图书室、留守儿童之家、百姓大戏班三者一体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颇有特色,但其图书主要是原有农家书屋工程配置的,儿童读物的数量少,可读性也较差。我们在现场考察中即表示以后争取善款,尽量能给如飞书屋提供一些资助,以改善其阅读条件。12∶00左右,我们返回牛山街道湖西村,在村里的农家乐进餐。餐后又对樊振继续进行访谈,一直到晚饭前结束。当晚和马如飞夫妇等一起在石湖乡老街坊酒店进餐。餐后回县城七天连锁酒店休息。

次日上午,我们又来到樊氏图书馆拜见了住在隔壁的樊振父母,对樊振的父亲进行了访谈。之后和樊振夫妇就今后图书馆打算进行了探讨。时值中午,我们辞别樊振父母,告别樊氏图书馆,踏上返程。下午乘坐1552次(16∶48-18∶52)到徐州,从徐州转乘复兴号G160次(19∶38-23∶48)回北京南站。

3 樊氏图书馆的现状与特色

10月5日早上天气晴朗,我们来到湖西村。走到樊氏图书馆的院门时,但见大门宽敞,有一块金属质白底黑字竖牌匾上,工工整整写着“东海樊氏图书馆”几个宋体大字。门墙两侧以及门楣上爬满了绿色的植物,给人以清新文雅的感觉。一进院子,就闻到了丹桂的清香。院门与楼门正对,在一条直路上。路两边栽种的是各式各样的花木,有桃树、梨树、石榴树、樱桃树、香椿树、红梅、腊梅、绿萼梅等,樊振介绍说,院子里光木本植物就有50多种,里面还长着一株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黄豆。他说,每年从春到秋,院子里会被各种鲜花装点得生机盎然;过几天,菊花脑就要开放了,金黄的小花会散满小院两侧。

樊氏图书馆坐北朝南,是一个三层灰白色楼房。楼门两侧挂着几块不锈钢牌匾。其中最为醒目的“樊氏图书馆”牌匾,上行是一个红色“樊”的篆字(来源于春秋早期青铜器“樊君盆”上的铭文),中行是宋体“樊氏图书馆”五个正字,下行是英文“Fan’s Library,1998”。它们组合在一起,透露出馆主有着传承古今、兼收中西的办馆旨趣。图书馆一楼的开放区主要是图书阅览室,面积60平方米,里面陈列着满是书籍的4个金属的普通书架、7个金属的密集书架,摆放着10个条桌和20个左右的木椅,可同时容纳40余人。我们来时,已有村里的小孩子、家长在图书阅览室里看书。图书馆二楼的开放区有一个小型会议圆桌,配有大屏幕一体机,这里可以召开座谈会和读书会。二楼西侧就是邓演达文献馆的展陈室,室内的墙上排列着邓演达生平事迹的相关图片,展柜里陈列着珍贵的资料,包括与邓演达有关的民国时期原始文献、重要的研究著作等。图书馆三楼主要是文献储藏区,几间房里堆满了有待整理的书籍。

据樊振介绍,樊氏图书馆藏书量(加上县城家里的)已有10万册(件)。主要来源是自己购买和社会捐助、政府奖励。早年自己购买的多,其中以人文书籍为主,不乏《大藏经》等大型丛书。近一两年捐助的图书开始多起来,如2016年4月中国传媒大学李杰群教授捐赠了自己主编的《非语言交际概论》(2003年)等21册社科图书;生活在香港的邓演达儿媳林丽玲,专门买了19册港版儿童书给樊氏图书馆寄了过来;2016年6月上海市农工党史专家李庆海捐赠了5箱图书,其中有成套的《新华月报》《前进》(农工党党刊);2016年7月农工党连云港市委向樊氏图书馆捐赠价值6万元的图书1500册;2017年5月南京琅琊路小学等几个小学的教师、学生家长专程送来963册少儿图书;2017年6月彭雪枫烈士之子彭小枫还寄来有关彭雪枫的一批书籍;2018年4月,樊振被评为“十佳阅读推广人”时,江苏省奖励了码洋6250元的图书。目前,樊氏图书馆馆藏资源基本上形成了五大主题板块:邓演达及政党史专题文献、东海县地方文献、宗教文化文献、文史哲及科普文献、少儿普及读物。

在图书馆服务方面,由于樊振夫妇还在县城工作,樊氏图书馆通常在周末、节假日从早到晚,全天开放。开放日中,平均每天都会有二三十名读者前来看书,孩子占有7成,其中多为留守儿童,他们父母多在新加坡、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国家打工,平时回来次数有限。图书馆里有饮水机,读者可以自己取用。在樊氏图书馆借书,不需要缴纳押金,也不需要办理借阅手续。樊振说,“书就是用来读的。图书不流通,它的价值就不会体现出来。少些繁文缛节,书就能流动起来。”他介绍,小孩子借书,一般看完了都会还回来;只有少量的成人,借走书后不还回来。最近几个月,为了培养读者的诚信意识,以及了解外借情况,图书馆设立了读者借书登记本。读者借书,一般也是自己办理借书登记。平常日子或时间里,图书馆要是有读者来借书,住在隔壁的樊振父母就会来开门接待读者。

除了开馆服务以外,樊氏图书馆还提供咨询服务。樊振有樊氏图书馆博客(目前访客达到了58万多人),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建立了多个QQ群、微信群。隔三差五就有读者从这些网上平台找到他,请他帮助解决一些咨询问题,其中不乏北京高校的师生、各地民主党派人士等。查到读者急需的资料,还要复印或下载,通过邮寄或电脑进行远程传递。2010年,广东惠州在建设邓演达纪念园过程中,樊振提供的邓演达相关文物的全国分布情况以及相关文献资料,为其征集文物、编写陈列大纲提供了重要参考。他还顺便捐赠了1949年前出版的《邓演达先生遗稿》等书籍,丰富了邓演达纪念园的馆藏。2016年8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2015级博士生洪略为写作中国农工民主党主题的博士论文,慕名从北京来到樊氏图书馆(邓演达文献馆)查阅资料,樊振热情地接待了他。事后洪略说:“在东海短短两天的收获是巨大的。樊老师无私地向我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献资料,翻箱倒柜整整一下午,还安排在家共同吃了两顿饭,分文不收。这种精神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实在是难能可贵。离开东海的时候很踏实,觉得自己的论文有着落了。”[8]

樊氏图书馆不仅收藏书,还时常向外捐赠书,如向农工党中央捐赠珍稀文献,向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等内地、港台和海外30余家机构和专家学者赠送历史文献资料2000余种,向国家图书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农工党各省级组织等赠送图书6000余册、光盘4000余张[9]。

4 读者与村民眼中的樊氏图书馆

我们早上8∶30来到樊氏图书馆时,已有四五名小读者比我们还早地来到了图书馆里。图书馆前庭院里躺着一辆蓝色的小自行车,9岁的樊铭伟告诉我们,这是他的车。他一边玩着手中的彩色模型,一边告诉我们,他很喜欢放假就跑图书馆来玩,这里不仅有书看,还有各种玩具,因为住得有些远,等不及父母送,他就自己骑着车过来了。有两位上五年级女孩苏安琪和樊媛吉,她们各自找了一本喜欢的书做着摘录笔记,告诉我们今天是来这里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书笔记作业的。樊媛吉还带着她弟弟来,小男孩害羞地告诉我们他叫樊景天,上一年级,觉得图书馆里的书有“一点点好看”。还有一个二年级的女孩樊梦涵,她9点钟要去学舞蹈课,这段空档时间妈妈便把她送来了樊氏图书馆,让她在这里看书或游戏。

樊氏图书馆可谓孩子们的一方乐土。国庆节长假前几天里,到馆登记簿上每天都记有10余个小朋友来到樊氏图书馆。我们与他们聊天的过程中发现,小读者们一般会由爷爷奶奶或父母接送到图书馆来看书,个别的会自己过来。一个戴着眼镜的二年级小男孩说,他就住在对面,天天可以过来,有时候还会把住得比较远的朋友带过来一起看书和玩耍。一位家长说,她经常带孩子过来看书,孩子看书的时候她也会在这里翻翻书架上的书,有时还会借走看。

在民间图书馆筹备组与樊振及其朋友在二楼座谈的时候,来自悠贝亲子图书馆的一位志愿者在一楼阅览室给小读者们讲故事。由于樊氏图书馆平时开展活动较少,孩子们对这样的阅读活动感到很新奇,开始沉默、腼腆的孩子随着互动的展开逐渐活泼起来。孩子们脸上的笑,是那天上午最美的注脚。中午的时候,又有新的小孩子加入读者群体,他们很高兴地聚在图书馆院门前,还跟樊振夫妇热情打招呼。樊振说:“小孩子没有午休的概念,吃完饭就来了,所以我们去吃饭了,图书馆就开着,有时候还‘委托’小读者看门呢”。樊振说,孩子早来早开门,晚走晚关门。有时还没有到开门的时间,只要有一个小读者来了,也不会让他等待,这就是民间图书馆有别于公共图书馆的灵活性。

10月5日下午我们和樊振座谈时,恰好东海县牛山街道湖西小学校长张强也在场,闲聊中了解到,湖西小学就在樊氏图书馆西北500余米处,骑自行车也就两三分钟路程。小学是个完小,每个年级两个班,约有70人,六个年级共有400人。张强说他到北京参观过中关村二小,还记得二小校长当时说过的话,即每个小学所处的地方都有各自独特的地方资源,小学校长要学会充分利用。张强觉得樊氏图书馆就是湖西小学的独特的地方资源。他把樊氏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基地,每到周末,就让孩子们到樊氏图书馆来看书,一个月后让学生们自己上报去樊氏图书馆的次数与阅读了哪些书,然后根据上报情况,结合同学们周五下午四五点钟参加校图书馆“快乐周末”阅读活动的表现,来评出当月的“阅读之星”。樊氏图书馆还在小学开展的征文、演讲等阅读活动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学校还多次聘请樊振给孩子们做讲座,讲怎样读书。张强还提及已经和樊振合作,学校图书馆和樊氏图书馆各出一部分书,共同打造了学校的走廊书吧。

5 馆长樊振及其家人团队

有了爱书人,才有图书馆。樊氏图书馆的创办人樊振夫妇就是爱书人。

樊振1972年5月23日出生于白石岭。在白石岭念的小学,到牛山乡西双湖中学读的初中。1990年3月,参军入伍来到南京地区的某陆军部队当坦克兵。那时虽然离开了学校,但他读书、学习之念不减,每月都会用部队发的20元津贴去买书。连队里安排他养猪,喂猪之余也手不释卷。由于好学,后来被连队选拔当了文书。樊振的父亲提到,一次樊振给家里写信说牙齿不整齐想治牙,家里寄过去300元钱。谁知牙没治,复员回家的时候还往家里带回了两大箱书。1993年樊振转业到了东海县公路管理站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自学考试取得南京艺术学院书法专科的大专学历,之后又读了中央党校法律函授本科、扬州大学成人高考的农学本科。还曾上过广东省岭东佛学院初级、中级班,重庆佛学院的高级班,以及江苏省委宣传部在连云港市办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培训班。后来调入东海县委党史办(与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合为一体)工作,是农工党党员、共产党党员,兼任东海县政协常委、连云港市政协委员,农工党连云港市“七大”“八大”及江苏省“十一大”代表,兼任农工党连云港市委委员、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等职。

1995年腊月,樊振和周加侠喜结连理。周加侠与樊振同龄,也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小学和初中先后就读于种马场小学和牛山乡西双湖中学。上完初中考上了无锡商业学校。毕业后回到东海县,先在东海县五交化公司工作,后又调至乡镇交通管理所、县运输管理所工作。靠自学获得江苏省委党校干部函授学院经济管理大专、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会计学大专、中央党校函授学院行政管理本科等学历,有经济师职称,现为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连云港市图书馆学会会员。樊振、周加侠夫妇的女儿已经大学毕业,正在县城家里复习考研。樊振和周加侠平时节衣缩食,余钱都用来买了书。《全唐诗》《中国历史地图集》等价值不菲的书,都陆续购回了家里。2015年5月7日晚上,樊振在网上看到拍卖一张1928年手绘东海县地图,起拍价100元,樊振非常喜爱。但开拍前,周加侠就已经跟他“约法三章”,价钱超过500块就要放弃。但随着价格攀升,最终还是食言,以1250元的高价拍得了这张地图。

樊振的父母住在与樊氏图书馆一墙之隔的西侧三层楼房里,他们也是知书达理的人。因为樊家有读书的传统,樊振祖辈们都倡导读书。至今樊家族谱里的家训,还列有“乐耕耘,勤读书”之训言。高祖父樊兴远办过“樊家书屋”。祖父樊常声仅念过两年半的冬学,但通过读书、自学做到了信用站的会计,而且写得一手好字,经常给左邻右舍写春联等。父亲樊继荣(1948-)读过三年半小学,后因上世纪60年代初的大饥荒而辍学,他也喜欢书法,勤学苦练,不仅能读书看报,也写得一手好字,当了乡里红白理事会的会员。樊振小时候上学用的课本,都是父亲给包好书皮,上面写着工整的毛笔字书名。樊振和弟弟樊廷(1978-)受家庭的熏染,从小也练习书法,如今都已成了当地的书法家。樊振2005年获得了连云港市颁发的三级美术师的职称,樊廷现在东海县太平洋保险公司做负责人,他是东海县机关书画家协会的理事长。樊氏图书馆西侧隔壁院子的一座三层小楼,就是樊廷创办的白石岭农民书画院,里面陈列着当地书画家的许多作品。

平时工作日期间,樊振夫妇在县城上班来不了图书馆,樊振父母就成了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母亲李润花(1950-)也识文断字,做过乡里的广播员。2017年3月因被汽车撞伤,现在大脑有些反应迟钝。不过她依然坚持做读者接待、图书馆环境卫生工作。每到图书馆开放日,有的孩子来得早,7点就来了,父母就得早开门。平日里,有的孩子要来还书、借书,父母就赶紧开门予以接待。到了周末或节假日,樊振和周加侠披挂上阵,做整理图书等内务工作。有时候实在忙不过来,樊振的弟弟、妹妹,周加侠的家里人也都会过来帮忙。本来一个人忙活的图书馆,变成了一家人忙活的图书馆。樊氏图书馆是一个家庭团队在维持运营。

6 樊氏图书馆的未来发展

早在2008年,东海县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346个行政村每村建一个农家书屋,每个农家书屋最少藏书2000册,并配送4个书橱[10]。但这些农家书屋整体运行效果不佳。2016年,樊氏图书馆受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国内媒体的集中报道之后,在省内外引起较大的反响。在樊氏图书馆自生的、契合实际的运营机制的启发下,东海县试图借鉴其经验,将全县以往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僵尸化”的农家书屋进行盘活,即请每村的村民投票选出一家爱读书、爱护书、善管理、常开门的农民志愿户,将原有安置在村委会等处的农家书屋的公共图书与农民的私人藏书分类合并,集中摆放在农户闲置的空屋内,供村民阅读。每半年由县主管部门根据书屋整洁卫生程度、村民阅读量、书屋开放时间、村民满意度等进行公开评比,最后根据评比得分,由主管部门发给书屋主人适当补贴[11]。这一举措可使村民随时去书屋看书,再也不用吃“闭门羹”了。2015年3月,在樊氏图书馆的感召下,附近石湖乡廖磄村农民马如飞夫妻利用自家房屋,通过自己购买与寻求社会捐赠等办法筹集到数千本书籍,办起了“如飞书屋”;石湖乡乔团村的村民乔江玲把自家160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楼全都改建成了书画室、阅览室,创办了“江玲书屋”[12]。

作为东海县乡村文化建设领头羊的樊氏图书馆,其今后的发展是我们十分关注的命题。10月6日上午与樊振一家座谈时,他说,太远的还没怎么想,至少最近一两年里他们夫妇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事。比如一楼图书阅览室的密集书架要搬到楼上库房,这样既可避免受潮生锈,也可扩大一楼读者阅览空间。另外看是否能在院门外建一个透明玻璃墙面的无人值守的24小时开放借阅室,以便村里的读者随时前来阅览、借阅图书。没想这个设想遭到父亲的质疑,他说村里读者情况复杂,个别行为不良者或精神病患者怎么防范,这是要好好考虑的。由于涉及樊氏图书馆的未来,我们也参与到今后发展的讨论里。经过你一言我一语多个回合,最后樊振认为以下几点是值得近几年要做好的事情。

第一,建立特藏体系,展现图书馆专业能力。樊氏图书馆藏书是樊振夫妇几十年积累形成的,其中以邓演达为核心的民主党派党史文献已经形成了高质量的特色馆藏,现有纸质文献3000多件(册),其中不乏邓演达烈士和季方、丘哲、朱代杰、周一鹗、杨纯、张西曼等老一辈革命家亲属相继赠送的与父辈相关的历史文献。据农工党中央《中国农工民主党纪念邓演达殉难80周年图片展》介绍,樊氏图书馆是收藏邓演达(以及农工党)资料最全的民间图书馆。此外,有关牛山街道、东海县、连云港市的地方文献也形成了规模,除了较全的地方志外,一批地方手稿、日记,乃至政府部门散失出来的档案原件,都具有珍贵的档案价值、文献价值乃至文物价值。如多年主管县农业的副县长、农学博士王夫玉的多达40余册的工作日记,成册的东海县“抗战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统计表”,成册的东海县“右派登记表”(1978年5月)等,这些珍稀资料是市县级图书馆都没能拥有的。樊氏图书馆应该以邓演达党史文献为核心、地方文献为基础,宗教藏书为辅助建立起自身的文献专藏体系,并对这些文献进行整理、开发,以供研究之用。樊氏图书馆未来定位是公益性与研究性相结合的民间图书馆,既能为乡村大众提供普及阅读服务,也能为专家学者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第二,合理布局空间,让服务效果更加凸显。今后一楼的密集架搬入三楼后,一楼的图书阅览室就全部改造为以少儿为主要对象的阅览空间,加大少儿文献量,增加低矮儿童书架及坐席,墙壁通过绘画或简单装饰来烘托温馨气氛。同时还要对少儿阅览空间进行功能分区,既要有阅读空间,也要有手工、玩具等活动空间。除了少儿阅览空间外,一楼还可以划分出一块空间供成人进行阅读,在这里看书看报。这样一来,一楼就成了图书馆普及阅读的主要场所,二楼的“邓演达文献馆”、小型研讨座谈空间不变,但可以在其他房间展陈特藏专题文献(或者放到三楼)。三楼可以安置一两间客房,供家人或住馆读者使用。

第三,开发社会资源,做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作为一名中国农工民主党的成员,樊振和江苏省许多党内人士有密切的联系。农工党成员中多医务工作者,且其党员发展范围也以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所以樊氏图书馆在2017年7月组织了一场规模较大的医学专家义诊活动,吸引附近村民近500人前来参与健康咨询。湖西村村民樊大爷长期咳嗽,经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专家诊治开药,一个月就基本治愈。这是一次成功的读者活动,村民参与度很高。图书馆今后还可以继续发挥这方面的资源优势,开发健康与保健知识的主题阅读推广活动,并将其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项目里。现在樊氏图书馆已经注册为民非机构(2018年8月3日领到证书),有条件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项目。如樊振夫妇都是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可以与各种书法社会组织进行合作,利用弟弟樊廷的书画院条件举办少儿或者老年人书法培训班;还可以与平时熟悉的县城专业阅读机构(如“悠贝亲子图书馆”)进行合作,共同开发樊氏图书馆的亲子阅读活动,为村民提供优质的少儿阅读服务。当然这些活动需要一定的人手(包括志愿者),因此只能水到渠成地来推进。

现在樊振有着多个专业会员身份,如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会员、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藏书与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江苏省图书馆学会会员、连云港市图书馆学会理事等,2017年他还获得了图书馆馆员的中级职称。这么多的身份铺绘出了一个民间文献专家的多彩背景。而这位民间文献专家集收藏、著述、服务为一身,和“买书”“读书”“藏书”“编书”“借书”“赠书”“送书”等这些与书有关的词汇,已经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

猜你喜欢
东海县书屋文献
篽箖·上野书屋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东海县应急处置突击队 出击疫情防控“疫”线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平安如意
梦幻书屋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江苏省东海县博物馆藏青铜器的修复保护
江苏东海县小麦秸秆和猪粪堆肥及原位还田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