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仕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德阳 618000)
自“05”方案实施以来,全国高校思政课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任课教师的精神面貌和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改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满意程度显著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1]但我们也要看到,人在心不在、抬头率不高等教学实效性问题依然突出,这对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执行党和国家意志及时出台相关政策举措以加强主导和指导外,重心在基层,关键在落实。如何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就日常工作的思考,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高校思政课建设,学校承担主体之责。工作机制、机构设置、队伍建设、经费保障等都需要学院党政的强力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不容忽视的是,在众多高职院校中,就业是指挥棒,专业是根本,专业课是骨干,思政课在某种程度上普遍存在被有意无意弱化的现象。因此,要促进高校特别是职业院校思政课建设持续发展,不断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必须进一步增强高校在思政课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切实担负起应尽之责。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我国进入了一个思想观念多元碰撞的时期,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甚至在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功利主义也存在一定的市场。“有用”与“无用”、效益高还是效益低成为了办学过程中一只无形的手,影响着学校的资源配置,这在以职业能力与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职业院校更为普遍。作为国控课程的思政课,因不如专业课、计算机、英语等“有用”而未得到足够的投入与重视。即便是重视,也仅仅止步于达到上级基本要求的层面而已。这与上级“高校党委书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党委书记、校长和分管校领导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确保在学校发展规划、人员编制、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队伍建设、评优表彰、职务评聘等方面优先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2]。
学校领导除定期到基层单位开展调研外,更要深入思政课一线课堂听课、讲课。这不仅是教育部关于思政课建设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对促进思政课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领导听课,不仅体现出学校对思政课的态度,会在众多思政课教师心目中留下“学校很重视我们”的印象,而且客观上会像校外思政课专家听课一样对授课教师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获得一种自我满足和成就感,进而增进自我认同,更加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领导讲思政课,可以亲身体验师生的课堂感受,了解课堂现状和学生思想实际。通过把症问脉,更易于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政课课堂教学质量问题。
在包括职业院校在内的众多高校中,普遍设置有“教学质量控制办公室”之类的机构,负责全校的教学质量监控,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深得用人单位认可。就目前来看,这种监控主要集中于教学秩序、教学资料、教学规范的检查和教学听课等方面,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能力提升影响不明显。本人认为,思政吸教学质量提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开展全校诊断性听课和示范课。对在学期或学年教学质量评价中排名比较靠后的教师,可开展诊断性听课。此举一方面可查摆出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方向,另一方面对其他教师形成压力,可形成在教学中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开展示范课,可以发挥示范引领,先进带后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二是重视基础性条件检查。除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试卷等基础性资料检查外,更要加强对教辅资料开发、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等方面情况的检查,它们为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保障。三是重视第三方评价。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针对校内思政课教师,对校内辅导员、班导师,校外社会实践单位、毕业实习单位的信息反馈,并未纳入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控制之内,这是不全面的,因为“不同的社会主体代表社会的不同需求和利益,他们的评价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更能反映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效果与不足,更有利于高校思政课程的改进和完善”。[3]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高校思政课教师事关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是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发挥的根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除按照严格的准入制度引进人才外,对现有教师的积极培养和有效激励是发挥这支队伍作用的关键。
首先,要重视教师的学习培训。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从校内到校外,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较之过去明显增多,这无疑为包括职业院校在内的高校思政课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是,半年、一年的脱产或半脱产的进修,在职业院校实施的并不理想。与本科院校相比,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承担着更繁重的教学任务,从而缺乏继续深造的精力和热情。而这种比较系统的学习进修,对思政课教师的成长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此种目标,对思政课教师的工作量,必须有一个适度的规定。
其次,要重视思政课教师的职务评聘。职务晋升事关教师的核心利益,往往受到足够关注。当前,各高校教师技术职务越来越规范,空间越来越小,教师职务晋升已属不易,更何况在以技术技能培养为重心的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他们面临着更为巨大的压力,危机感更强。这就要求学校在优势学科专业发展与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方面寻求平衡点,既要重视学校的长远发展,又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正义性。要增强教学在职务评聘中的份量,重视师德师风的重要性,突出教师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贡献。
最后,要为思政课教师及二级单位适当减压。成立独立的思政课教学管理二级单位,一方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思政课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无意中增加了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与压力。考试作弊、打架斗殴、杀人投毒等负面现象,往往都会被认为与思政课教师有关,是思政课教育教学不到位的结果。这些现象与认知,削弱了社会甚至学校对思政课教师的认同与尊敬。众所周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思政课教师一己之力所能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年底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笔者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改变、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明确努力方向。
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管理机构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或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经过近年来的建设,都基本已经建立起来,各种资金、人员、设备等配套资源基本能满足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需要。在此情况下,思政课二级教学管理单位的职责履行得如何,作用发挥得怎样,将直接关系到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必须强化、落实好思政课基层二级教学管理单位的直接责任,切实将思政课建设抓牢抓实。要进一步深化教材、教师、教学等领域的改革创新,着力推动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
作为“国控”课程的高校思政课,具有思想理论强、与现实联系紧密的特点,靠教师的单打独斗往往效果有限。在职业院校,更因学历层次、学术水平相对较弱,这种情况可能更明显,更需要发挥思政课教师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因此,教师开展教研活动,这不仅是高校教学运行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必须加强与落实。教研活动除了进行常规性的工作布置、检查、总结外,以下几点值得高度重视。
一是要开展好集体备课。“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经常性的集中研究教材、教法、评价方式等,这既能够深化理论认识,又能够通过思想交流来相互借鉴补缺,达到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整体提升的效果。二是要实时分析学生思想状况。不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要想将思政课讲好很难。因此,定期开展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调研,收集对思政课的意见建议显得尤为必要。同时,要将调研结果在思政课教师中及时进行通报,通过集体讨论研究对策,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教学针对性,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三是要发挥好“精彩一课”“示范课”等活动的促进作用。思政课教学展示或比赛,不仅是对教师风采的展现,也是对教学水平的展示,可以很好发挥示范带动和鞭策促进的作用。因此,除了全国、各省组织的类似活动外,各高校二级教学单位也要重视和常态化开展此类活动。
对于教材与教辅资料的开发建设,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并与时俱进进行安排部署。如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2017年思政课教学质量年通知中,明确提出了“坚持统编教材与辅助教材建设相结合,大力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的目标[5]。这些由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开发的资源,集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可读性于一体,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基本遵循和重要素材,必须要把握好、利用好。在此基础上,结合院校特色特别是职业院校专业特色,编写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教学资源,这一点也很必要和重要。编写资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深入研究教材、把握精神要旨、利用最新研究成果的学习过程,必定会使参与其中的思政课教师从中受益,得到提升。职业院校具有专业集群突出的特点,通过将专业课与思政课的适度融合,会增强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提高教学实效。比如,在《概论》课第六章讲授“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这个问题时,如果能够将建筑技术的历史发展对建筑业的影响融入课堂教学,对建筑类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讲,无疑会产生更大的共鸣。因此,各职业院校都应重视校本教辅资料的编写工作,将其作为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
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往往导致课堂过于沉闷,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必须改革创新。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也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课堂讨论既能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形成统一认识,又能培养锻炼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双得,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思政课教学方法。此外,写小文章、指导课外阅读、指导校内外社会实践、指导社团活动等都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可综合使用。当然,这些方法的使用,必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形式手段上,除了传统的板书外,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融合了文字、声音、图片于一体的交互式教学方式,能够让教学变得形象、生动、活泼,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此外,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也可成为思政课教师教学的有力帮手。如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网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站以及众多高校的精品课程网站,都有丰富的思政课教学资源,都可以为职业院校教师参考借鉴甚至选择性的直接使用,以丰富我们的课堂。当然,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还可以开发自己的思政课网站,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自主学习。
思政课教学质量如何、效果怎样,只有通过考核才能知晓。学生的卷面成绩高是否代表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好,答案肯定不是绝对的。传统的单一试卷考试明显有其缺陷,笔者认为,既要看是否真正入脑入心,还要看是否外化于形并成为实际的行动。我们要跳出思政课乃至二级教学管理单位的视野,从大思政的角度开展对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与评价,要实现思政课考核方式的多元化、动态化与全程化。一方面,要通过卷考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实践进行考查,将其作为学生思政课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可包括日常遵纪守法情况、参与社会实践情况、志愿服务情况等。这种综合的考核方式,不仅增强了思政课教学考核与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且促使思政课教师既要言传,更要身教。至于这二者比例如何搭配,需要在实践中科学设计与规划。
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上级的高度重视与扎实指导,更需要基层采取切实举措去认真贯彻与落实。只有各方分工合作并协同推进,思政课教学质量才可能有效提升,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才可能稳步增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才可能更易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