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课本,让学生在模仿中提高写作能力

2018-04-02 08:57四会市石狗学校冼美珠
师道(教研) 2018年10期
关键词:于勒神态生动

文/四会市石狗学校 冼美珠

社会在飞快地发展,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我们的学生拥有 “能说会道,提笔成文”的语文能力,相信能助他们未来飞得更高更远。但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农村学生的作文一直是他们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他们对作文的兴趣不大,虽然教师在堂上已传授了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但布置下去的作文,他们不知道该写什么,只好随便写写,甚至抄袭。受客观条件和环境的制约,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小,家里没有合适的课外书,不少乡村学校图书馆藏书不多,所以农村学生视野狭窄,缺乏生活和语言积累,很多时候都觉得无话可说,或写得不够具体,词不达意。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要求学生写作从模仿开始,只有学会模仿才能有所创新。从模仿到创新,是人类在社会上的认知过程,是人类形成规律的过程,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我没有特意找范文,而是回归课本,让学生在读懂课本的同时,模仿原文进行创作。因为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名篇名作,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行文用词,都是值得我们去模仿学习的。

《愚公移山》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翻译难度不大,故事内容容易理解,而且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首先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原因,然后记叙故事的发展过程,最后交代故事的结果。这个故事的情节结构明了清晰,所以训练学生写记叙文时,我总是要求学生模仿这篇文章的结构。学生很容易掌握,写出的文章的条理结构也很清楚。

莫泊桑的 《我的叔叔于勒》,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都很生动。例如 “我”的父亲在船上看到卖牡蛎的老水手很像叔叔于勒,非常恐惧: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先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买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 ‘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这里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恐惧心理。我训练学生进行人物细节描写时,就用这一段作为范文。我先要求学生弄明白哪些是神态描写,哪些是动作描写,哪些是语言描写,然后请一个学生朗读这一段,再请一个学生来扮演父亲,把人物当时的神态动作心理表演出来。这样,学生就真正明白了这一段的写作的妙处。这时我提出训练要求:如果父亲在船上看到一个富翁很像叔叔于勒,他又会有怎样的反应?模拟这一段的人物描写,写一段话。因为有文可仿,学生很快就写出来了,即使是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经过提示,也可以写出一段完整的话。有个学生完全仿照原文,只是改了关键的字眼,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那种惊喜的心理:“我父亲突然好像高兴起来,他向前急走几步,睁大眼睛紧紧地看了一会那个富翁,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一片潮红,两只眼睛闪闪发光。他高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那个富翁怎么这样像于勒?’”经过这样的模拟训练,学生基本知道了人物描写就要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人物才会生动起来。我再要求学生进行以下的写作训练: “回忆一次印象深刻的课堂,把当时的情景 (老师、同学的表现)生动地描绘出来。”学生觉得难度没有那么大了,写出来的文章也生动了很多。

又如 《背影》描写父亲买橘子那一段话: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通过人物的外貌和动作描写,深沉的父爱跃然纸上。我要求学生不但要背出这一段话,还创设情境,要求学生仿写。

训练学生写议论文时,我就要求学生模仿丁肇中的 《应有格物致之精神》的结构:提出论题——通过讲道理、列举事例等来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提出希望。这样有文可仿,学生虽然是初学写议论文,也不怎么感到恐惧,很快掌握了议论文的结构。

中学生初学写作一般会从模仿写起,这是由中学作文教学规律所决定的,也是通向创新的必经之路。我们的课本中不乏名篇名作,那就让我们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回归课本,让学生在模仿中,慢慢地提高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于勒神态生动
怎样描写人物的神态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我的叔叔于勒(缩写)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神态中流露出的“较量”
写给一群羊
别人的玩具,我可不管(一)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