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

2018-04-02 00:24南剑飞
上海地方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方志弘扬中华

南剑飞

一、地方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价值

文献检索发现:至今,地方志概念术语庞杂多样,尚未统一。最为突出的,就是关于“地方志”本身内涵。且不说古往今来的学者对方志下的定义之五花八门,仅从历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的讲话中的不同表述就可一见端倪。这从侧面说明:历史悠久、绵延不断的地方志实践,决定了其内涵及其外延的动态性、丰富性及复杂性。另外,必须结合特定语境来解读地方志。基于此,我们认为:地方志是一个复杂多面体,可以指一种体裁、一项工作、一项事业,也可以指一本书、具体的一类方志成果以及一系列书籍,还可指一个从事方志活动、过程及管理活动的专业化机构组织,如方志系统。本研究中的“地方志”是宽泛意义的地方志即方志文化事业,包括各级各类方志机构、方志工作、方志人员、方志活动、方志成果等。

进入新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重视和做好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载体及表现形式之一的地方志文化事业。正所谓:盛世修志,志载盛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地方志系统内外所有相关者特别是方志人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与光荣使命。这是由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重要载体和纵贯古今、横陈百科的地方志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即地方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价值决定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实践价值

一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总书记关于地方志工作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重要批示、重要讲话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为新时代地方志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这也是当前全国地方志系统所必须着力完成的首要政治任务。二是贯彻《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落实“十三五”规划“加强修史修志”任务和《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做好地方史志编纂工作”的具体措施。这就要求方志人要深刻认识地方志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深入挖掘地方志精髓,主动作为,要有责任担当和奉献意识。三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现实需要。四是应对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危机、确保文化遗产保护安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筑牢国家文化安全体系、落实文化强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举措。五是挖掘地方地情文献资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上海为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上海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做强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其他三大品牌、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夯实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当务之急。

(二)理论价值

存在决定意识。文献检索还发现:本课题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地方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领域。总体而言,有关地方志研究以及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数量偏少、内容单薄、视角单一;至于把地方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者结合起来研究的文献比较稀缺,地方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专项研究至今更是尚未发现。这表明:依托地方志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全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这为本课题提供了研究机会。基于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一是有利于全面梳理、科学提炼、系统构建“地方志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论体系,从而丰富现有方志学开发利用研究内容,拓展和提升了现有的方志学理论的内涵和外延;二是有利于不断识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影响因素、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等,从而丰富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利用理论、完善和拓展中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管理理论。

二、地方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方志工作者更是新时代方志文化人坚定文化自信、展示文化自觉、体现文化担当的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那么,地方志该如何传承弘扬?这要求实践中务必遵循创新、融入、协调、开放、共享等基本原则。

(一)创新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如果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保守僵化、不思进取,创造力就会衰竭,生命就要停止……无疑,创新也是新时代地方志系统完成转型升级和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一本书主义(志书)、两本书主义(志书和年鉴)的固有思维及行为依然存在于地方志系统,这不仅影响了地方志文化事业转型升级进度,也削弱了地方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因此,迫切需要创新,主要涉及以下:

1.观念创新

时代是思想之母,观念是行动统帅。如果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样重大任务,交给观念僵化、思想守旧的传统的方志工作者,难免会在实践中动摇不定,也恐难确保其行稳、致远。因此,观念创新至关重要。鉴于当前地方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短板及弊端,需要新时代方志人务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且牢牢树立以下三大新观念:新时代的地方志定位已不再仅仅是一项工作,而更多的是一项事业;新时代的地方志已不再仅仅是一本书主义,而是一项涉及四架马车(志鉴馆史)齐驱、十业并举(志、鉴、库、馆、网、用、会、刊、研、史)的系统工程;新时代的地方志工作者已不再仅仅是职业人,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引领者、践行者、守护者、传承者、弘扬者等五位一体的新时代地方志文化代言人。正如习近平指出:修志是一种有文化的表现。只有当方志人完成其文化人的角色转变后,这才意味着地方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更流畅、行动更自觉、方式更灵活、效果更理想。因此,地方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要任务就是要树立创新观念。针对现有短板,地方志系统当务之急是需要牢固树立用、活、立、强四大新观念。只有用起来、活起来,地方志才能立起来、强起来,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传承弘扬。

2.内容创新

观念创新只是地方志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前提条件,内容创新才是根本和关键。因此,地方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任务就是要做好内容创新。同时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就要求:地方志系统,内容创新务必从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这个新坐标出发,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自觉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内容创新,务必以人民为中心,务必更好地服务人民,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修志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新时代地方志文化人务必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和人民需要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结合地方志事业发展实际,这里的内容创新,主要涉及:方志产品创新,包括志、鉴、史、刊;方志服务创新,包括馆、网、库、研、会、用等;方志人才创新;方志管理创新。上述前两类创新,可以整合起来,称之为主业创新,这是内容创新主要的着力点。如让旧志走进新时代教育年轻人,让改革开放后的新志更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底蕴,让更多的人走进现代多功能方志馆,让更多的人浏览地情网、开发利用地方志申报各类遗产,精编更符合新时代老百姓口味和需求的地情普及读物等。例如,成都市方志办积极适应当今社会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注重将厚书变薄书,将文雅变通俗,按照选材精粹、内容精彩、史实精准、语言精练的标准,编纂出版《成都精览》,以“口袋书”形式,系统、权威、通俗介绍成都4500多年历史和人文知识,让读者“一册在手,尽览成都几千年人文精华”。该书获成都市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在四川省委全面深化改革会议上发给全体与会代表,被成都市人大、市政协作为礼品书对外交流使用;被成都市教育局指定为中小学乡土教材、进入全市1100多所学校,列入成都大学培养“成都通”人才的教材;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将该书纳入全国“农家书屋”重点书目,面向农村文化馆、图书馆发放。现该书已印发2万余套,拟推出电子书,出版繁体版和英文版,面向世界发行。随着上海打响文化品牌专项工程实施,建议:上海市方志办考虑编纂上海文化遗产志、革命文物志、工业遗产志等。

3.形式创新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有内容,必有为内容服务的形式。同样,有内容创新,就必然存在形式创新。针对地方志系统而言,特别是在地方志文化事业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地方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需要关注形式创新,包括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技术等手段提升地方志开发利用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例如可推出地方志微视频上线。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认真贯彻上海打响“四大品牌”的战略部署,积极打造地方志文化品牌,经半年筹划,2018年5月下旬正式推出了“方志上海微视频系列”(第一辑:船的城市)。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利用影像技术,为地方志这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与传承搭建新的平台,利用微视频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以更加现代化、信息化、流行化的直观效果,促进上海地方志的普及和推广,打响地方志文化品牌,传承上海优秀历史文化。又例如将志书音频化。成都市方志办以《成都市志·民俗方言志》为试点,制作方志有声读物,现已制作完成音频化条目407条,每个条目时长2—3分钟,以说、唱等形式,体现原汁原味的成都民俗特色。在成都市部分大学、图书馆、车站、广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播放后,受到社会公众好评,现直接打开成都市方志办门户网站即可试听,从“看志”到“听志”的转变,为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周到的读志用志服务。还比如创新开发志书APP。成都市方志办正在实施的“数字方志馆”二期项目,专门开发了志书APP。该项目已于2018年5月建成,面向社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可移动的服务,受众可通过手机终端随时随地在线浏览查阅最全面、最权威的成都地方志文献和影像、影音资料。需要指出的是:方志形式创新或创新方志表现形式,福建的做法可圈可点,值得学习和借鉴。比如,福建省方志系统在全国首开用文艺晚会形式表现地方志的先河,真正让方志典籍“活”起来;福建省方志系统在全国率先启动名镇名村影像志拍摄工作,真正让地方志“立”起来、“热”起来,使方志文化真正走进百姓、走向世界。

(二)融入原则

唯物辩证法告诉人们:事物既是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又是不断运动、永恒发展的。这意味着:地方志(特别是方志成果)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本身蕴含滋养中华民族精、气、神、守护中华民族根与魂的思想精髓、人文精神及传统美德。为此,《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12条强调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地方志横陈百科,纵述历史,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中指组及其办公室实施以《中国地情报告》为主体、《中国方志发展报告》《中国年鉴发展报告》为两翼的全国地方志“一体两翼”用志工程等,就是要加大对地方志的开发利用,深入挖掘历史智慧,切实参与到规划编制、旅游开发、教育研究、环境治理、人口控制、历史文化遗产发掘保护等方面工作。包括名山志、名水志、名酒志文化工程等相继启动,就是在此有所作为。

应当指出,这里的融入包括六个维度:一是融入时代即融入新时代,与新时代同步,为新时代服务。这就要求方志人务必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当然,新时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是人民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时代,是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这就要求地方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务必更加贴近百姓生活、走进人民内心深处、推动地方志走出去、走向世界充分展示地方志的当代价值和恒久魅力,展示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要发挥方志文化在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使国际友人通过方志文化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前世今生,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二是融入工作即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融入到地方志事业的方方面面、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门、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方志人、每一个管理者,首要是做好地方史志编纂(含党史、档案编修,因为基层方志办,通常是史志馆合署办公)这个主要任务即主业,这也是《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8条明确规定的重要任务之一。融入工作,对于方志人而言就是生产任务,融入工作就是融入生产。三是融入生活。这是由地方志本身的固有属性——源于特定地方的人们的生产活动、日常生活实践的产物。融入生活,就是让地方志回归其原生态。如何融入生活?把方志馆带回家——北京市方志馆微信导览正式上线,就是最佳诠释。2018年7月,继官微推出线上实景专题展后,北京市方志馆日前正式推出地情展微信导览服务(该地情展,力求以简洁的方式,从自然环境、城市变迁、建置沿革、人口状况、经济建设、文化事业、方志编修等七个方面,介绍北京的进步展示北京的风采,使社会各界了解北京、热爱北京);通过图、文、语音打造远程、现场、移动三种应用场景的立体导览服务,从此进入北京方志“云”观展时代。

融入生活,关键是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故事的方式展开。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12月,由陕西省委宣传部主办,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承办的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陕西故事”演讲决赛在陕西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演讲决赛演讲内容包括《关学宗师张载》《李德现的公路梦》《马锡五调解纠纷》《同朝皮影戏》《蝶神周尧》等22个故事,涵盖方志故事、历史故事、红色故事、文化遗产故事、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等5种类型,形式活泼,感情真挚,催人奋进。参赛选手通过演讲,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展示了全省修志战线同心同德、砥砺奋进、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彰显了陕西地域文化特色,凝聚了陕西力量,传播了陕西声音,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发挥了地方志以文化人、以志资政的社会功能。四是融入队伍即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工作融入到方志队伍建设,包括融入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的普通员工、管理者及领导者,也就是每个方志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入脑、入心,才能入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每个方志人真正做到、做好了,才能影响、示范和引领广大社会公众真情实意参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工作,才能真正达到方志人所期待的目标。五是融入家庭。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永相依;爱国爱家、保家卫国、舍家卫国、家国情怀等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重要内容。方志人融入家庭,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只有家家做起,现在做起,久而久之,才会自然而然在全社会营造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好氛围与胜势局面。六是融入学习。面对着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方志人引以为傲;另一方面,方志人压力很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外延宽广,影响面非常大,如何传承弘扬?不耻下问,不懂就学,这是方志人作为智者的必然选择。当务之急,就是全面地、系统地、精准地掌握《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主要内容及重点任务,切实学懂弄通、学深悟透,且结合地方志系统、地方志事业实际明确推进思路、要点及工作方案。

(三)协调原则

协调是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与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这是因为:“修志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难就难在古今资料浩如烟海,进志书的资料是否真实可靠要订正;难就难在资料残缺、散失,收集起来很艰难;难就难在橫排门类不能缺项、不能割裂与孤立、不能失去整体性;难就难在志书要合体例又要有时代性、科学性、思想性。完全搞散文体、公文体不行,但是由于迁就体例把它局限到没有科学性、思想性、时代感也不行……修志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量浩大,要靠上下同步,左右协作,靠部门完成分志,靠地、县方志办来完成总纂工作。从我们地区来讲是这样,从省里来讲就更复杂了。既要有‘人自为战’的主动进攻意识,又要有‘海、陆、空’各军兵种协同作战的群体意识;不要互相封锁资料,也不要互相扯皮,要确保这个浩大工程的完成。这项工作确实不容易……”这段话是1989年8月12日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部分讲话,强调了协调兼开放原则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方志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务必坚持协调原则,做到内外协调。内部协调是指系统内部主业开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两大工作协调、部门协调、人员协调等;后者指系统外部承编、参编、撰稿单位间的协调、配合、联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单位只有协调联动、才能形成合力,推动工作。

(四)开放原则

开放是做活、做热、做强、做大地方志事业的必由之路。两千年方志编修实践及成效,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开放是中国地方志历史文化遗产薪火相传、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也是改变当前地方志冷门处境与尴尬地位特别是其开发利用不够的关键。这意味:方志系统要向越来越多社会公众特别是地方志使用者敞开大门,让方志成果更多惠及政府、组织和公众,修志为用的原则也要求必须如此。这也要求:新时代方志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既有走出去学习全国同行、借鉴本系统外部、乃至世界有关国家相关机构的做法与经验,也要想方设法让流失在海外的方志精品尽快回来,还要把系统内外、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请进来,使其为新时代方志人做实、做细、做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工作传经送宝。在此方面,四川省地方志办召开“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志工作怎么办”专题座谈会,专门邀请了来自四川省社科院、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的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省地方志办各处、年鉴社负责人共2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通过咨询专家,四川省方志系统提升了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及影响力。

(五)共享原则

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这既是新时代方志系统的共识,也是地方志事业的根本价值取向。共享原则,就是强调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载体地方志历史文化遗产,理应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方式和形式,更好地服务党、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即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政、育人、存史三大功效,让人民共享方志事业发展成果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是地方志事业落脚点,也是新时代方志转型的人本导向价值理念。共享原则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共建前提下的共享。地方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系统内部的方志人自己的事,也需要系统外部那些方志产品和服务的使用者,包括读志用志者,如政府部门人员、管理者、领导者、决策者,企业、事业单位组织用户,包括普通社会公众等,吸引他们参与到地方志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环节中,并尽可能兼顾他们的消费需求、偏好及习惯,将有助于提升修志为用最终目标和绩效。此外,现有方志事业中的一些弊端,也呼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让其协助挖掘与传播乡贤文化、城市文化、家风家训、民间工艺等文化,协助做好志书编纂与旧志整理、点校、注释工作以及口述历史的整理工作。二是本地区共享。这是指本地区方志系统,把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有关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方面的做法、经验,在本地方志系统内部不同机构、不同部门或同一部门不同岗位及在本地公众中进行分享。三是跨地区共享。即把本地在此方面的做法、经验拿出来,让其他区域同行及公众分享,以最大限度地服务更多人群。共享的方式较多,诸如方志学术论坛、编修论坛、方志文化进校园、进图书馆等活动,举办方志专题、主题讲座,建立方志专家库;开展方志资源普查,加快地方志数字化和数据库平台建设,方志成果对社会公众开放、普及;将专志编纂成丛书普及本、简本、概览等形式,实现专志资料普及化;编纂新的图志,做到图文并茂,增强可读性、主题性、专题性。

总之,地方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积累、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只有深刻理解地方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价值,科学把握地方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包括创新、融入、协调、开放、共享等五大原则),才能更好开展后续深入研究、也才能更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才能推动我国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与全面发展,也才能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功德无量的善政”即地方志工作做实、做细、做“活”、做“热”、做好、做优、做“强”、做大。

猜你喜欢
方志弘扬中华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嘉绒藏族地区的旧方志编纂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