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宁静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 510631)
20 世纪前半期,中国国情甚危,社会动荡,使人们的审美局限于一目了然的画面上,写实主义无疑成为艺术创作的主流。在“85美术新潮”给中国美术界带来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剧烈冲击,进而促进了中国新写实主义的探索热潮。这种艺术现象正是中国这十年来社会生活的直接反射,不但为历史和时代所造就,更是画家们对架上绘画的思索与探究的必然成果。改革和开放政策使国家不再封闭落后,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频繁,逐渐形成学术自由探讨的生动局面,画家们在各自不同的心态下,寻找着中国油画的发展道路。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社会出现了巨大变化,经济上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飞速,致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审美品位都发生极大变化,一些出生于60年代的新生写实油画家也在新的文化氛围里迅速成长起来,相比较老一辈的艺术家们,油画中的人文精神截然不同,他们的绘画已经没有那么多沉重的使命感和拘谨的教条性,不再局限于封闭的自我表达,更多的是从小我出发,与社会现实接轨,形成多个时代符号,建立起与传统写实主义迥然不同的新写实主义风格。
中国现时代的油画艺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处于一种错位的历史时期。“85美术新潮”的到来打破了中国油画创作还不具有独立地位的僵局,油画重返本来面目,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来自图像时代对于架上绘画的冲击,多媒体的介入使得油画家们的绘画语言种类渐多,除此之外,波普艺术、达达艺术和装置艺术等多种艺术形态也将中国新写实油画挤到墙角,那些苦守于写实主义的画家的状况也并不轻松,除去现实问题,还面临着忠于自我还是忠于油画的两难问题。这不仅仅是中国新写实油画的现状,甚至是整个架上绘画的现状。
忻东旺是当代新写实油画的代表人物,出生于农村的他作品以社会边缘形象居多,其中农民工是主体。正如刘骁纯先生所说“许多艺术家,或悲悯、或同情、或揭露、或调侃……往往以都市知识分子的眼光从上而下地俯视农民企业家和农名工,而看忻东旺的画,那些变异的农民好像就是从农村走入都市的忻东旺自己,或他的父老兄妹。忻东旺对那些人身上的一切问题都投入了极大的理解,一如对自己身上问题的理解。忻东旺的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民本思想。”
2.1.1 油画刷子的运用 忻东旺的画作从起稿到结束,都会用刷子来完成,其中会用到揉搓、拍打、勾线等技法。
揉搓一般用于处理平滑的皮肤,用笔或手削弱笔触并使得两色块衔接自然,多为画女性肖像。
拍打用大刷子在有颜料的地方进行拍打,可形成一定的肌理效果,增强画面层次感。
勾线用笔顺着人物结构进行勾线,这一技法来源于国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2.1.2 刮刀的运用
刮在绘画过程中对于一些不满意的地方或多余笔触可用刮刀刮去,使得画面平整舒适,人物的衣饰上也可刮出底层,更出效果。
砌这一技法是忻东旺通过观察生活的启发,将颜料故意不调匀往画面上堆砌,随着手法的移动颜料在画布上也有混合,从而产生奇妙的效果,色彩关系更加丰富。多用于额头、颧骨、鼻梁等,其厚重感很好的表现出面部结构。
划多出现于衣袖、裤子的缝纫处和鼓起的边缘,用刮刀来回划,更容易作出层次和肌理,多用于处理细节处。
忻东旺以几近变异却又不脱离写实的创作手法,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具有咄咄逼人的视觉力量的肖像,形态神情表现的淋漓尽致,顺着人物的每一个细节好似能够触到人物的灵魂。
《诚城》绘于1995年,于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上获得银奖。干净利落的笔触和对比鲜明的色块将几个农名工的形象描绘的栩栩如生,每个人的脸上都饱经风霜,流露出疲惫又无奈的神情,简素朴实的气质溢于言表。忻东旺说:“他们竭尽全力以博得自己希望中的收获,但无论如何也舍弃不了肩头沉重的包袱。因为这包袱是他们心灵着落的地方。这是无往的寄思,可谓众志成城。”
《早点》绘于于2004年获得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画中的人物正如画作的名字一样正在热闹的吃着早点,油腻的桌子,上锈的铁凳,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每个人都出落的生动自然,仿若真人。画面中并没有多么鲜亮的颜色和多么优美的姿态,朴素厚重的画风使得画中的生活氛围异常浓厚。这种对于现实生活的关注便是画家敏锐的洞察力对于时代的人文关注。
人文精神的表现需要通过社会现实作为载体,一旦脱离社会背景,人文精神将毫无价值。它一方面是对现实生活中人的精神关怀,另一方面是对人的现实物质生活的关怀需要。中国新写实油画中的人文精神可概括成是艺术家立足于对现实生活之上,通过对精神层面和物质需求层面的自我表达,或从中凸显时代问题,或侧面影射现实生活;或批判,或怜悯,或讽刺,或赞扬。艺术家们以不改变客观现象为前提,再通过油画的语言将其表达,例如忻东旺的作品《早点》、刘晓东的《都市猎手》等,作品中体现出人文精神的纪实性、直接性,对于看客来说是印象深刻又令人深思。快速发展的经济导致了快节奏的生活,人们忙碌的脚步也慌乱走出“快餐文化”,使人们对许多司空见惯的事物感受麻木不仁。艺术的本质就是关注人文,缺乏人文精神的艺术便没有意义,油画更是没有了精神价值,由此,中国新写实油画当中的人文精神必不可少。
以陈丹青的《西藏组画》为标志,“将中国油画从‘伤痕美术’的情节中解放出来,引领中国艺术家跨越以苏联模式为基本框架的革命现实主义,直接溯源于欧洲古典写实主义,由此而开‘生活流’和‘乡土情’之先河,建树了中国油画的又一里程碑。”画面表现作者以纯真的心灵所面对的一个真实世界,不仅带有创作者个人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也蕴含了作者深刻的理念思索,使以往假大空的理论指导下的某些主题性、情节性及政治图解式的作品显得苍白。
90年代的中国油画正经历着从观念到语言的变化,尤其在写实油画领域中,原本的权威退到了边缘,“图像时代”似乎来得太快,传统的东西难免有些猝不及防。忻东旺的画面特点也说明了这一时代的艺术观念和造型语言上的特点。恰恰是以近距离的观察和审视,表现了最底层的边缘人形象,这种独特的绘画手法和艺术视角,使正常镜头下的现实转化成超常现实。宽大厚重笔触和简约概括的线条将油画语言的长处发挥的恰到好处,将绘画对象身上的朴素气质完美结合,每个细节都表达了画家对社会边缘人物的深切的人文关怀,将中国新写实油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鉴于以上总结,对于当下的油画创作环境来说,突破新的写实主义风格不仅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传承。中国改革所引起的社会变动,致使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巨大转变迫于对历史的反思和未来生活的迷茫,促使当代写实画家们对于现实生活时常需要保持着一颗善于发掘、细腻敏感的心,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人文,关注生活。新写实油画内容上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总是离不开新时代的现实生活的,其中透露出的人文精神正是这个时代所要展现的元素,这种人文精神又是整个社会生活所存在的意义。
注释:
[1]刘骁纯:《忻东旺与新写实主义》[J]《中国美术馆》2005.12期,第43页
[2]刘淳《中国油画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07第243页参考文献:
[1]刘淳《中国油画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07
[2]刘骁纯:《忻东旺与新写实主义》[J]《中国美术馆》2005.12期
[3]水中天《对当代中国油画的观感和思考》[C]美术观察,2002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