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紫雨
电影《百鸟朝凤》由第四代导演吴天明执导,于2016年5月6日上映。《百鸟朝凤》讲述了陕西一个叫做无双镇的小村落里,吹唢呐这种传承久远的民间艺术,不仅仅是娱乐,更具有意味的是它在办丧事时是对远行故去者的一种人生评价——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吹高难度的曲子——《百鸟朝凤》。男主角天鸣跟随德高望重的唢呐老艺人焦三爷学习唢呐,师傅把天鸣当作继承人,教会他《百鸟朝凤》。天鸣继承了“焦家班”,改名为“游家班”。可这时人们却越来越不愿意听自己民族的音乐,反而对西洋乐兴趣浓厚,民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逐渐降低。《闪光少女》是一部青春励志音乐片,由王冉执导,鲍鲸鲸编剧,于2017年7月20日上映。故事讲述了在一所音乐高中里,民乐与西洋乐的矛盾一直存在。民乐系学扬琴的陈惊恋上了校草师哥学钢琴的王文,但是却遭到校草的嘲笑和奚落,为了向师哥证明自己,陈惊联手502宿舍四个女生以及好友“油渣”组成2.5次元乐团,挑战权威、破除成见,最后他们为音乐而战,战胜了西洋乐系,并赢得了尊重和肯定。
影片贯穿悲凉的音乐,暗示了这必然是一个悲剧。长生婚礼上不行“接师礼”,省去传统礼节,长生一句“别太认真,随便吹吹得了”就已经表明人们对唢呐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好不容易接到活,在寿宴上不过表演了几分钟就被叫停,取而代之的是最近兴起的西洋乐队。在师傅焦三爷的带领下,失落的一行人又奏起民乐与西洋乐对抗。与《闪光少女》中民乐最后胜利的结局不同的是,观众们已经不愿再听传统的声音。西洋乐的热爱者打断了他们的演奏,还进行语言攻击,天鸣等人与观众扭打在一起,唢呐被踩在地上,断成两截,暗喻唢呐艺人风光无限的从前一去不复返,最后一群人狼狈离席。后来人们还传出了“游家班解散”这种戏言,对待唢呐的态度早已不如从前那般恭敬。尽管还有人愿意请“游家班”演奏,师兄们却不愿再“出活”了。师傅焦三爷带着天鸣踹开师兄家的大门,二人才知道师兄的选择也是被生活所迫。哪怕师傅焦三爷拼了命再一次吹奏《百鸟朝凤》,对民乐的一腔热血洒满地,唢呐的时代、民乐的时代也已经回不来了。文化局的局长找上门要拍摄吹奏唢呐的场景,在师傅的嘱托下,为了将唢呐传承下去天鸣到城市里寻找在外打工的师兄们,曾经辉煌无限的艺人如今落魄成最底层的劳动者,不是病就是伤,唢呐再也吹不动了。街边偶遇的唢呐老艺人更是反映了这些民族艺人目前的境况。师傅焦三爷去世了,没有四台,更没有八台,只有天鸣一人独奏的《百鸟朝凤》。天鸣一人含泪吹奏《百鸟朝凤》的身影,象征着像天鸣这样还在苦苦坚守传统文化的艺人们比从前都更加孤单、寂寞。从影片后半部分开始,一个又一个摆在唢呐(民乐)面前的现实困境都无一不告诉观众,传统文化的地位日渐低下。这是整个社会的变化,是时代演变的结果,不是某个人轻而易举就能改变的。
“《百鸟朝凤》讲述的是民乐的日渐没落,与之不同的《闪光少女》伴随着轻快、活泼的音乐讲述的却是一个民乐地位逐渐上升、获得尊重的过程。”影片开头交代了故事背景,在一所艺术高中里,分民乐系与西洋乐系,两乐系处处皆矛盾,“西洋乐嫌我们土,我们嫌他们装”是双方最直接的心理描述。而学校也十分偏心西洋乐系,害怕民乐系影响他们,将民乐禁锢于铁栏杆内。民乐处处受排挤,却因为女主角陈惊爱上了西洋乐系学钢琴的师哥——王文而发生了转变。王文也和其他西洋乐系的学生一样对民乐有偏见,觉得陈惊和民乐都既俗气又土气。陈惊为了向师哥证明自己组建了“2.5次元乐团”,赢得了人们的关注与改观,可师哥王文仍然拒绝了陈惊。这时陈惊发现原来自己也一直看不起所学的民乐,但在母亲的帮助下她重新拾起童年的回忆,找回自己最初对扬琴的那份热爱。可学校却宣布由于学民乐的学生越来越少,民乐系不再招生。陈惊和伙伴们站起来反抗,于是和西洋乐系约定以音乐来一场决斗。民乐系赢得对手心服口服,最后在西洋乐系的帮助下他们还进入到少儿音乐会让更多的观众们见识到民乐的魅力。
纵观整个叙事过程,民乐呈现出一种递进式的上升趋势,舞台越来越大,从宿舍到漫展到学校再到社会表演。民乐从最初被嘲笑轻视到被正视和尊重,民乐团学员也从最初和学校、家庭、社会的对抗姿态到最后达到某种和解状态,并且片尾一群与主角们形象相似的新生入校,象征着他们对于民乐的热爱会继续传承下去。这是一个与日本动漫故事情节极其相似的“二次元”风格的故事,不光讲述民族音乐还有梦想、努力、友情等,整体的风格是青春的、充满活力的,包括最后对民族音乐发展的暗示都有积极意味,可是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矛盾在现实生活中仍旧存在,并且难以解决,发展趋势是好是坏都很难预料。片中,王文的一句“扬琴也算乐器?”以及学校与观众对民乐一味的打击都太过夸张,脱离现实,尽管这些都是为了情节发展的需要。《闪光少女》是从年轻人的视角讲述民乐的传承,不可避免这一定是一个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故事。片中也不乏对当今流行的全盘西化的教育敲了一记警钟,饱含寓教于乐的教育意义,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但缺少对现实问题的反映与思考。
《百鸟朝凤》是一部十分写实的艺术片,没有刻意迎合观众的痕迹。故事从90年代起至今,发生的地点与场景对于现代城市人较为陌生。这是一部旨在充分反映现实的电影,它不像《闪光少女》那样,影片贯穿了一个又一个矛盾与冲突,不间断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反而情节平铺直叙,前半部分讲述天鸣学习唢呐的过程,后半部分讲述唢呐在人们心中地位日渐降低,天鸣这一群吹唢呐的艺人已不再受人们尊重,生活潦倒。尽管在片中也发生了和《闪光少女》相同的情节——“斗琴”,但是他们没有“战胜”西洋乐队,反而被西洋乐队的追捧者羞辱,这样的情节发展十分符合民乐所处的现况。打斗之后折损的还是唢呐,更暗示唢呐的地位已经严重受到侵犯。然而这一同样的片段在《闪光少女》中激动人心,在《百鸟朝凤》中却只是用了固定镜头拍摄,没有刻意营造矛盾冲突的氛围。天鸣苦练用芦苇吸水,终于成功巧妙又含蓄地运用鸟儿在天空自由飞翔的画面表达人物内心的喜悦。焦三爷拼了老命吹奏“百鸟朝凤”这一名曲,精力消耗过度导致吐血,仅仅是用以唢呐声音为主的背景音乐烘托气氛,选用了最朴实的镜头语言描述画面,仿佛只是“记录”了这心酸的一幕。影片的结尾用墓碑告诉观众焦三爷去世,“叠化”特效下焦三爷吹奏唢呐和天鸣在音乐中“畅游”的回忆画面是对焦三爷热爱和尽心尽力传承传统民乐的精神的追诉,没有运用镜头语言过分地煽情。影片的每次矛盾冲突都是点到为止,让观众不觉得“油腻”。
演员服装、妆容、道具和场景都几乎贴近陕西的农村现实生活。拍摄时导演吴天明要求演员们到麦田学割麦,在阳光下晒黑皮肤,深入接触所扮演角色的生活,演员的表演真实自然,让观众有种镜头只是在真实记录的错觉。师兄们到城里打工,不是断了手指就是得了重病,吹唢呐的老艺人在街边乞讨,这些原本应当受尊重的艺人如今却生活落魄不禁让人鼻酸,可镜头却没有在此过多停留,没有大肆渲染这一悲凉的气氛。相对于《闪光少女》中运用多种多样的视听表现手法传递情感,《百鸟朝凤》的表现手法更加含蓄、内敛,台词很少,情感包裹在一个个细节中,没有直白地抒发情感,传递的更是一种艺术意蕴,引人思考。
同样都作为上院线拥有千万票房的电影,《闪光少女》明显比《百鸟朝凤》更商业化,故事发生在校园里一群高中生身上,贴近年轻一代的生活,受众明确指向了当代的年轻人。故事从女主角陈惊爱上钢琴系师哥展开,陈惊的迷恋与师哥的嫌弃之间的矛盾是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存在的矛盾的外化。陈惊最后的逆袭也代表着民乐的大翻身。将深层次的关于传统文化继承的主题通过贴近现实的人物与情节表现,使年轻观众自然而然地被代入到剧情中。学民乐的学生受到嘲笑,年轻人的自尊心都较强,这样的情节设置让年轻观众能感同身受民乐所受到的不公平对待,认识到民乐目前存在的危机。组乐队备受嘲笑,告白两次都以失败告终,父母不理解对音乐的热爱,这些都是年轻一代的青春写照。片中人物与学校、父母以及同学之间存在诸多的矛盾也是当代年轻人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身上的叛逆、不受约束、彰显个性的特点也是当代大多数年轻人的心理。
“90后是二次元的主要消费群体。”影片中502宿舍四个人物都是二次元、古风的狂热爱好者,民乐也与二次元、古风完美结合。影片处处充满了二次元元素,插入动画画面,更用CG动画技术制作了日本动画中经常出现的樱花飘落场景丰富影片内容,故事情节也与日本动画相似,表现梦想、热血……从故事台词到场景画面无一不是按照90后的口味设计,吸引更多的观众。拍摄手法也更偏向于表现主义。色调类似于台湾青春片的清新风格,利用光线和色彩表现人物心理、烘托气氛。例如陈惊告白失败,解散乐团后与成员发生矛盾,一个人失落地坐在教室里,色调偏暗,几道淡光投射出陈惊孤单的身影,表现人物内心的悲伤;当陈惊回到家跟母亲倾诉不愿再学扬琴,母亲让她自己跟扬琴“商量”,陈惊浏览童年学习扬琴的照片,找回最初的回忆,发现自己内心深处是非常热爱民乐的,这时暖黄明亮的光线既象征着回忆也代表陈惊已经找回自我,之前的阴郁一扫而空,她的世界又重新明亮、开朗起来。“斗琴”片段作为全片的高潮更是仿照战争片的拍摄方式,大量运用特写、快速的运动镜头表现决斗的激烈。陈惊第一次见到王文时,运用光线使之产生人物在画面里像在“发光”的场景,配合西方让人联想到上帝的音效,成功塑造了王文“男神”的形象,再配合之后出现的粉红桃心特效将陈惊的少女心理展露无疑。用饮水机煮火锅、电夹板烤肉,告白失败后男主角“油渣”唱《义勇军进行曲》给陈惊加油打气等各种各样的细节处处隐藏笑点,时时刻刻紧抓观众的心。剧情涉及三种情感,以对民乐的热爱与追求为主,以朋友间互相支持的友情为辅,男女主角的恋情做点缀。前后情节的铺垫以及细节的设置让整个剧情丰富、完满。情节上下起伏,包括“斗琴”最初不相上下的激烈到最后民乐的胜利赢得了其他人的尊重的情节发展,让观众观看后认识到民乐的魅力与传承的必要性,同时也感到十分痛快和过瘾。
《百鸟朝凤》与《闪光少女》的主题虽然同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呼吁人们关注传统文化,但是表达的角度、传递的情感仍有差异。《百鸟朝凤》借由陕西的一个小镇上人们对唢呐以及传统民俗的态度转变来揭露传统文化继承的危机以及这些继承传统的艺人面临的困境。在这部影片中,天鸣、焦三爷以及师兄们都表现出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哪怕焦三爷吹唢呐吹到吐血,最后忧愁而亡,天鸣作为家里的顶梁柱生计都难以维持也要苦苦坚守“游家班”,代表国家的文化局意识到危机想要帮助传统文化生存下去,可吹唢呐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而他们的选择也不过是生活所迫。正如前面所讲,这是时代变化导致的结果,不是个体能改变的,每个人在其中只显得渺小而无力。焦三爷的一句“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原本是热爱音乐的最高境界,到最后也变成了被迫无奈的现实——没有人愿意听唢呐了,只剩天鸣一人吹给自己听。
《闪光少女》的故事聚焦在一所普通的高中校园里,最初是因为青春期少女的爱恋才引发的一系列捍卫民乐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不是《百鸟朝凤》里演奏者与观众之间的矛盾,而是两个乐系之间的矛盾。民乐系和西洋乐系分为两大阵营,民乐系一直在与偏见和歧视抗争,尤其是陈惊带领的2.5次元乐团。最初他们只是在宿舍里自己唱古风歌曲,后来在漫展演奏,又在学校以及教育局领导面前大胜西洋乐系,最后登上了更加隆重和正式的音乐会。他们的舞台越来越大,观众越来越多,赢得西洋乐系对手的尊重,获得自己应有的平等地位,人们对于民乐的观念也因其不断地在改变。据该片的编剧鲍鲸鲸所说,陈惊的原型其实就是她自己。年少时学习扬琴的她就经常受学习西洋乐的同学嘲笑,为此她才创作了这个故事进行“报复”。影片中发生的民乐受到歧视的情节在现实中必然存在,但是两乐系坚固不化的矛盾无疑是因情节发展的需要将现实夸大,人们对民乐态度的转变包括“斗琴”胜利后与对手的和解都像是典型商业片中的戏剧化情节。《百鸟朝凤》讲述的是从90年代至今,历经几十年从兴盛到没落,格局更大,反映的是整个时代和社会的变化。《闪光少女》的故事仅仅是这一场变化中的一环,不具有代表性,情节发展更多是为了剧情需要。
尽管同是以“传承”为题,展现传统民乐的魅力,两部电影却有诸多的不同。《百鸟朝凤》是以悲剧警醒世人,揭露现实引发深思,思考我们应当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观众从中感受到的是一份沉重的责任。《闪光少女》是一部轻松的校园青春片,主创人员加入了新鲜元素,是中国电影又一步创新,热血与青春的包裹下同样也是勇敢扛起传承的决心内核,与之不同的是,它是给那些传承或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更多的鼓励,让他们能够勇敢地做自己,坚守自己心中尚未崩塌的那份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