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时时刻刻》的叙事风格探析

2018-04-01 23:31:38陈婕涵
视听 2018年5期
关键词:洛维夫人丽萨时空

□ 陈婕涵

电影《时时刻刻》是由美国作家迈克尔·坎宁安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该电影将不同时间、空间里的三位女性一天中的异常心理和不安举动置于同一屏幕上,彰显了她们对生死和自由等生活常态的质疑。影片中始终贯穿着“达洛维夫人”这一名词,即1923年伍尔芙在精神疾病刺激下构思的小说《达洛维夫人》;1951年的洛杉矶妇女劳拉·布朗在阅读《达洛维夫人》;2001年纽约女性克拉丽萨被前男友戏称为“达洛维夫人”。电影将现代颇受瞩目的“女性观”“女性主义”作为构思元素,并以此延伸开来,洞察不同时空的女性对凡俗人生的特殊看法,以及她们在现代压力下所产生的焦躁和寻求解脱的复杂心理。该影片制作人运用多重视听手段深化了《时时刻刻》的叙事内涵。以下将从《时时刻刻》的套层结构、重复叙事等角度探析影片的艺术效果和新奇主旨。

一、套层结构的叙事方式

电影《时时刻刻》最有典型性意义的叙事方法是套层结构的运用。套层结构的电影“是让多个空间或并行或交叉叙事,在一部电影中至少存在两个空间”①,电影融会贯通地操纵套层结构进行叙事,极利于为影片本身营造迷幻错综的艺术美感。

(一)非线性叙事和全知视角

电影《时时刻刻》展现了三位敏感女性在各异的时空背景下,生活存在着一定的悬殊但又有诸多吻合之处。这样的导向设置决定了电影的叙事结构不能模仿传统观念中一直沿袭的线性结构。为了把相异的人物、情节融入到同一动态主题中,《时时刻刻》选择了巧用非线性叙事手法。这种叙事模式创新了传统的时空条件跟随电影情节发展而变化的叙事风格,为时空自由转移提供了理论指导的平台。但《时时刻刻》并没有因时空的错乱而破坏情节的发展,反之,在《时时刻刻》的非线性叙事结构中始终贯穿着一根线,这根线使得电影情节跟随时空的自然转换而有序地变动,即上文提及的“达洛维夫人”一词。另外,非线性的叙事在影片中营造了一种“破碎化”的美感,使得影片本身淡化了“破碎”的时空因素,而将矛盾冲突点集中在影片的情节和主旨层面,使电影《时时刻刻》散发出一种独具魅力的叙事风格。

全知叙事视点,强调了叙事者,即镜头的主导地位。《时时刻刻》沿用全知视角,避免了其他视角可能产生的主观看法,从而保证客观条件下时空变换的可行性。全知视角摆脱影视作品中其他人物对影片发展动态的看法和干涉行为,全面确保了《时时刻刻》按照叙事者的主观念想进行情节发展,这为影片中套层时空结构的开展扫清障碍,促进了电影《时时刻刻》套层结构的顺利发展,也为日后影视界套层叙事结构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套层时空结构与蒙太奇

时间和空间因素在电影《时时刻刻》中占据显要地位。《时时刻刻》以时间、空间的交叉叙事结构,突破了普通电影惯常的叙事模式。该影片不再只顾及一条时空线索,而是将三条有着若隐若现联系的时空线索结合,婉转诉说三位女性在一天内的所作所为。影片中的套层时空结构并非毫无章法地随意实践,而是在蒙太奇的自然剪辑下达到三个时空分离的成效。独属于三个女性的不同时空背景,在平行蒙太奇的剪辑作用下实现了一体化。另一方面,三位女性的思想和行为在套层时空结构中呈现出对比性和相异性,这使得观影者在跳跃性的镜头运转进程中,抓住了三位女主人公的性格差异,为受众提供另一维度的观影感受。蒙太奇的剪辑艺术为影视造型在套层时空内的形象碰撞提供机遇,套层时空叙事的主打要素深化了电影情节的进展。

“时时刻刻”四字是电影想要表现的主题词之一,三位女性在相异的空间内时时刻刻的思想流动、时时刻刻的行为举止是影片叙事的主要内容。套层时空和蒙太奇叙事让镜头在三位女性形象间自由转换,使得三位境遇相似的女性合而为一,营造出了一位女性在一天中的所作所为的既视感。“如果电影仅仅有可能以时钟机械的精确性干巴巴地把真实事件记录下来,那么时间就不可能成为电影的变现形式。”②空间关系亦是如此,《时时刻刻》并不是简单利用套层时空艺术来表现电影的深厚艺术价值,而是利用蒙太奇使得生活场景切换自如,设计出三合一的女性形象,彰显了当代女性普遍遭遇的生活心理难题。

二、电影《时时刻刻》的重复叙事

除了套层时空艺术外,《时时刻刻》还接纳传统表现形式中的重复叙事手法来突出影片中的特殊造型、时间和主旨。影片中始终有一些造型反复映于屏幕,还有一些语言和情节的重复。这些符合观众接受意识的重复叙事为影片主题的揭露埋下伏笔,也实现了各种叙事方法的联合、呼应,即“重复既是对小说平行叙事及电影蒙太奇的回应,又致力于以差异性再现”。③

首先,影视造型以其生活常态性成为观影者最先注意到的内容。电影《时时刻刻》中重复出现的造型是鲜花和流水。这两种带有特殊寓意的影视造型,自电影上映后一直是影视评论者的讨论热点。镜头自如地在三位女士周围的三种不同的花之间来回切换,刚开始是2001年的克拉丽萨发现并扔掉了枯萎的花,接着1951年劳拉的丈夫丹重新摆上黄色的鲜花,然后1923年伍尔芙家中仆人摆上紫蓝色的花,最后克拉丽萨出门买了花。一系列“花”的造型艺术给影片带来莫名的悬疑感,牵动着观影者的神经。花给人一种柔性的美感,一如柔情满肠的女性,花的枯萎则象征克拉丽萨及其他两位女性主人公开始意识到现行生活的压抑性,而重获新花则象征着三位女性企图改变人生的心态。电影镜头时刻凸显花的踪影,表明了三位女性自我改变的坚定决心。另一重复的造型是流水:影片的开头和末端中伍尔芙自尽的流水,克拉丽萨因情绪失控而激起水槽里的水,劳拉在宾馆睡梦中的潮水。影片中不同时空里的水意味着死亡、包容或是悲悯,都是《时时刻刻》最有象征性的造型。

其次,语言的重复是《时时刻刻》中连贯情节的叙事手法。影片中先是伍尔芙构思其小说《达洛维夫人》时,脱口而出的“达洛维夫人说,她要自己去买花”,接着镜头闪转至1951年,劳拉在阅读《达洛维夫人》时,开口道“达洛维夫人说,她要自己去买花”,最后克拉丽萨对其同居者说“萨利,我要自己去买花”。至此,电影的叙事进行得有条不紊,叙事的发展也摆脱了时空交错所造成的视野混乱,一切的叙事进展都在情理之中也都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整体化的形态空间。

接着,事件的重复构成了《时时刻刻》的杂糅一曲,也为表现主题提前渲染氛围。死亡是电影中着重表现的事件也是不断重复的事件。影片中重复出现的死亡可谓大相径庭,其死亡之人、方式、情景各不相同。虽然影片在重复叙事死亡时给予死亡不同的表现形态,但死亡的寓意似乎早已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之处,即环绕在三位女性身边的死亡都以残酷的面目昭示着人生的苦痛不堪,也是三位独立意识萌发的女性在重新审视世界后,对自身、家庭、世界的绝望之心的体现。重复性的死亡除了对电影的主旨有所暗示之外,也自然地解释了叙事发展中有欠理解的部分,促进了影片叙事艺术和主旨的共同发展。

三、电影《时时刻刻》叙事主题风格

套层结构和重复叙事的叙事艺术,搭建了电影《时时刻刻》严谨精密的叙事结构风格。同样作为当代思想界的领军电影,该片中突出的叙事主题亦以不可忽视的姿态紧扣着观影者的思想。其叙事主题最为耀眼的是关于生死意识的独特刻画和对女性觉醒的适时审问。

(一)流水式的女性觉醒

影片中的三位女性都可谓是深居简出,在平庸的长久生活后试图寻找情感的宣泄口,但终是寻而不得。于是女性自我意识以突然的姿态降临,有如不急不躁的流水,静谧而又曲折。该影片巧用镜头运动和声音、色彩的协调搭配,全面映射三位女性在一天中女性意识兴起的原因和发展趋向。

女性觉醒的原因似乎很突兀,但仔细思来却格外有理。镜头灵活地再现三位女性从睡梦中刚睁开眼睛的平静,而此刻,矛盾点已经有所印证,睡梦中的焦躁、神经质为接下来电影叙事铺设悬念。紧接着,镜头有序地记录三人从睡梦中醒来的日常生活规律。本来一切都会像往常一样,但是在这一天内,一些若有若无的诱因推动着三位女性去重新审视自我。这种突然兴起的女性意识就如流水,不知其起源却时常隐现踪迹。然后是女性意识觉醒后三位女性的选择,即命运思考、自杀、痛苦等,无法排解的忧伤情绪和突发奇想式的激进行为,在人物和场景的特写中异常夺目,也强调了女性意识觉醒后的无所适从。最后时刻,女性的觉醒叙事也像流水般,随着之前她们采取的改变措施而顺势进展着。觉醒的结局带有明显的一致性,她们还是柔弱的,无力与强劲的压迫势力做正面交锋,只能选择逃避、自杀等消极方式,从1923年到2001年都是如此,这些年女性生存状态问题仍然是女性自身关注的重点,女性出路问题仍然得不到解答。

电影《时时刻刻》将女性意识发展进程集中在一天时间里,通过三位女性在不同时空内的道路抉择,传达了对女性意识觉醒的思考,表露出深厚的人文关怀感。

(二)戏剧化的生死抉择

在捍卫女性人格的过程中,电影《时时刻刻》的女主人公们都曾面临过死亡。死亡似乎是这三位女性这一天的最终目标。但她们的“死亡”又存在着差异,差异表现在三位女性在死亡面前的最终抉择。生死抉择的反复转化是她们对生与死的反思,这份生死抉择多带有戏剧色彩。如一切准备就绪的劳拉,梦中体会到死亡,后突然决定改变自杀念头而选择离家出走。劳拉的由死而生,表现的是普通女性对无趣世界的逃避式做法;伍尔芙在精神几近崩溃的情形下,口袋装满石头,投河自尽,整个过程杜绝一切犹豫,径直地走向死亡,代表着柔情女子的刚烈一面。而克拉丽萨亲眼见证前男友理查德跳窗自尽,于是开始思考自身命运及生死关系,她的勇敢直面生活并且思考生存价值是另一种生死抉择。影片在描述三位主人公的生死抉择时,刻意给予影片声音和色彩相应的缓急、浓淡的调整,增加了画面的戏剧性。影片没有明确地否定死亡,也没有明确地肯定生存,但却实实在在地表达了当代性主题,即要能够意识到生存中的不幸,并积极做出改变,哪怕这改变是生与死的较量。

影片在表达叙事主旨时的总体风格是循序渐进的,其中关于对女性价值和生存意义的思考,关于对不幸的觉醒和生死抉择的反省都带有鲜明的风格特征,成为影片评论者热衷探讨之事。

四、总结

电影《时时刻刻》的叙事结构风格和叙事主旨风格独具魅力。以套层时空叙事贯穿整部影片,但时空的交错并没有混淆影片叙事思维,而是通过不同时空的交错呈现出对比性差异,扣人心弦。重复叙事的手法多带有象征意义,影视造型、言语、事件的多维重复传达了电影想要揭示的思想语义,引人深思。电影叙事主旨多以条理性形式展现着,流水式的女性觉醒、戏剧化的生死抉择是影片试图揭示的主题,两种思想意识的贯穿和辅助,突出了影片对女性生存、心理等诸多方面的思考,彰显鲜明的人文关怀感,如歌如泣。

注释:

①王婉.套层结构电影的时空关系——以《如果·爱》为例[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12):156.

②[美]戴·波德威尔.艺术电影的叙事[J].世界电影,2000(6).

③明明.跨越性盛宴——电影《时时刻刻》艺术魅力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189-192.

猜你喜欢
洛维夫人丽萨时空
跨越时空的相遇
镜中的时空穿梭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丽萨的天堂
意林绘阅读(2018年3期)2018-05-30 16:25:16
丽萨的天堂
意林绘阅读(2018年3期)2018-03-30 07:39:06
丽萨的天堂
合上书之后,我们还能做什么?
喧嚣与孤寂:《达洛维夫人》中的伦敦与伦敦人
双重映衬中的双重悲剧
——解析伍尔夫《达洛维夫人》的艺术构思
名作欣赏(2017年2期)2017-01-19 12:32:08
时空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