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茸茸
我们用专业噪声测试仪器对该演播室的环境进行了噪声测试,环境噪声主要来源周围的空调机房(采取防震措施)、环境噪杂声、空调出风口的噪音、安全指示灯、灯光系统和扩声系统的噪声,我们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演播室里的摄像机、空调出风口、灯光系统、音频扩声等设备进行了噪声测试,测试结果设备低噪和均值如表1。
表1
同时对虚拟演播室内全环境底噪测试,得出结论是底噪频率在20~150HZ的区间。
我们通过两个维度分析噪声源:设备接地产生电位差和设备本身的噪声。
通过物理连接是否正确确认噪声源,在确定整个音频系统物理连接正确的前提下,首先考虑电源的连接问题,主要包括5个方面:1.演播室各个设备取电是否有序可循,是否有火线零线连接混乱。2.演播室各个设备是否接地混乱,接地混乱会造成设备之间电位不平等,有明显的电位差。3.演播室环境用电无接地或者接地阻值过大。4.演播室系统设备中采用大量的数字开关电源。5.演播室设备自身存在漏电(几率小)。经过仔细逐级排查,我们确认所有音频设备都统一接在一路UPS电源上,统一一路开关,确定统一接地,无存在电位差(如图1)。
图1
然而,整个音频系统底噪还是未得到改善,在无拾音收录情况下,在调音台输出级显示输出底噪约-48DB,再次判断是设备间噪声,具体利用排除法逐级断开音频系统连接确认是否是设备问题,实施方案是:从前级拾音话筒到功放音响,分级连接调音台,一级一级排查,判断噪声来源于哪一级设备。
断开其他设备连接音频系统,无线领夹式话和接收机筒单独接入调音台,如图2。
图2
通过调音台总输出显示底噪存在,调音台输出电平显示如图3。
图3
确认噪声来自无线话筒和接收机,我们选择按流程的方式批量进行调整:
1.选择笔记本电脑—接收机—天线的连接,使用测试软件,测试拾音环境的噪声出现的频点,如图4所示,无线话筒频率设置避开有干扰的频点,如果选择自动调频所有无线话筒要分在同一组。
图4
2.选择无线话筒—接收机—调音台的连接,接入所有无线话筒,把无线接收器的通路调整一致,选择LINE方式(MIC增益为-58DB,LINE增益为-20DB),接收机增益在0DB。
3.将无线话筒在调音台上设置一致,把各路H、M、L音调EQ和各路增益GAIN均调在中音位置上。
4.把调音台上话筒输出推子和主输出推子均设置在0DB,分别对各路话筒进行调试。
5.将其中一路话筒的辅助音量推子慢慢地往上推,待出现底噪为止,记住该路推子所处的电平位置,然后把该路推子拉下,接着进行其他路话筒的调试。
6.将调音台上主输出推子拉下,恢复各路分推子在底噪出现的位置上。
7.将声反馈抑制器的旁路建恢复成工作的状态上,并选择S1单点滤波方式,然后将主输出推子慢慢拉起,待出现响声后抑制器会逐频点地把各话筒的各个啸叫点抑制住,直到抑制器上各个红色滤波器指示灯不再闪动为止。
8.每路话筒预设EQ,如表2、表3预设PEAKING值,超过闪红灯报警。
表2
表3
小型演播室录制音频以清晰度为主,选择心性和超心性动圈或者电容话筒都非常适合(表4),动圈话筒坚固耐用,灵敏度高,指向性好,拾取的声音清晰、纯净、柔和,频响在40HZ~16KHZ范围,电容话筒声音丰满、明亮、细微、精确,频响在20HZ~18KHZ频段。
人声所在的位置、音色EQ的调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切以人自己的耳朵为准,而非指导性参数,基本原则是:衰减用小Q值,提升用大Q值。精细调节人声,比如演唱歌手,我们可以用一个频谱仪软件,通过扫频,拉动任意一个频点小范围移动,一边拉一边听,听到不合适的地方,再把GAIN值降下来,仔细分析这个人声音频段分布,然后根据听感仔细调节EQ(对EQ不了解,不如不调,保持原本的人声):上下调节0.5DB,改变幅度在3DB上下,过多的调节会改变原来的声音,不是好的效果。另外,人声还能进行高切和低切(高通滤波器和低通滤波器),把不要的频段切掉,一般男声60HZ、女声120HZ以下可以切掉(表4)。
调音的技巧是了解人声的音色特性,网络流排,高、中、低的泛音特性,了解音域宽度和动态范围(表4),话筒选择合适的频响,失真、动态范围。我们的演播室进行了声学处理,有较好的声学环境,整个拾音通道的比例听起来,低频还是比高频多,低频即有混杂很多反射驻波、低频共振,以及我们说话时候离话筒很近产生近讲效应,我们可以用EQ的LOWSHELF把500HZ以下的低频整体降低一些(衰减/低切):人声的主要发声频段在2K~7K,我们对这个区间段进行细致调节,而5K~8K之间高频部分需要提升,这个区间段提升可以增加声音的力度、亮度、清晰度,但是提升过度会有电话声音。如果是歌唱,8K以上可以提升一些,让声音听起来有感染力,如果高频过多,声音太尖(女声),10K以上适度衰减,提升的话人声会发尖,发毛,500HZ以下都可以进行衰减,但是200HZ左右频点是人声的基础,这个位置是人声厚度所在,这个位置低频驻波少的前提下,可以提升一些,但是过多,容易让声音浑浊。
表4
而1K~5K是人声集中发音区,每个变动都影响人的声音,人耳对这个部分特别敏感,这个区间提升1DB,就相当于其他区间提升3DB,对于8K附近区域,提升一点可以明亮人声,也可能会出现齿音,消除齿音将是一个重点。
此外,在有伴奏的情况下,人声EQ的调整是不能撇开伴奏单独进行的,一定要和伴奏相结合,例如伴奏的高频比较多,人声如果高频也多,两高频会“打架”,缺少层次感。EQ的处理原则是:人声要干净、饱满、不刺耳,和伴奏相融一体。如果让人声更服帖,在5KHZ附近有一个宽频段信息丰富而且较慢的瞬态响应,让12KHZ以上频段自然衰减,尽量避免过度齿音,爆破音和近讲效应。
以本演播室为例,主持人话筒不需要效果器进行混响(REV)和回声(ECHO)处理,否则容易失真,近距离拾音,确保拾音效果,可拾取纤细、微弱的声调,而距离过近,低频过强,可使用表5中的处理方法:
表5
通过前期的节目制作,从演播室环境、硬件物理连接排查、软件分析仔细调节到现场拾音的实时调整等规范化操作控制,使得演播室音频系统拾音达到了更好的效果,为现场场景节目制作提升了拾音的效率和品质,再者,给后期音频的编辑制作和创作提供了可延展性,增加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
参考文献:
1.[美]马特利特.实用录音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2.[美]巴克斯特.电视音频工程师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3.雅马哈数字调音台预置EQ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