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羿叶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5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印度、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病例数最多,分别占全球总数的23%、10%和10%。”①由此可见肺结核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而龙陵县位于云南省西部,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由于基础设施滞后、经济欠发达、社会发育程度低等原因,1986年龙陵县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02年确定为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②
综上,本研究选取龙陵县作为案例,具有代表性和研究意义,同时拟采用面对面填写问卷的形式,进行结核病知识的知晓率、获取渠道和宣传力度的现状调查,在基础的人口特征与知晓率的差异性分析之外,更多关注于知识获取渠道等传播学相关领域,以期对贫困地区健康传播策略的制定和健康传播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针对五类人群,包括领导、专业人员、学生及教师、群众;每类问卷分三部分:受访者基本情况、结核病知晓率、接受健康传播的渠道与感受。
五类人群问卷设置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二部分:
领导:除肺结核病基础知识(症状等)外,设有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策略)等相关疾病监管知识;专业人员∶除肺结核病基础知识外,增加深度专业知识(痰涂片检查等);公务员:主要关注肺结核病基础知识及基础性专业知识(发现结核病的简单方法)。学生及教师、群众:主要关注肺结核病基础知识。
1.抽签法确定一级抽样单位
基于跨地域调查成本,研究根据龙陵县行政区域划分,将调查对象按乡镇区分,确定龙山镇、镇安镇、龙江乡等10个抽样单位并依次编号制作号签。从这些号签中随机抽取两张,最后确定龙山镇及镇安镇为此次入样的一级抽样单位。
2.配额抽样确定二级抽样单位
结合云南省龙陵县疾控中心历年知晓率开展情况,将对象分为五类群体,并针对不同群体按不同抽样方法对二级抽样单位进行抽样。具体而言,采用目的性抽样,选取尚书两乡镇中相关领导10人,专业人员10人,公务员20人;采用整群抽样,选取学生及教师80人(龙陵县第一中学与第二中学各选一班);采用方便抽样,街头拦截访问群众180人(龙山镇、镇安镇各90人)。
1.知晓率计算方法知晓率=合计正确题数/(样本数×每份问卷总题数)×100%
2.统计学分析
回收纸质版问卷后,使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再使用SPSS Statistics 20.0版本进行相关数据统计,计数资料以率表示,χ2检验等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300份,回收率为100%;排除不完整问卷后,获得有效调查问卷297份,有效回收率为99%。
男性比例为48.48%,女性为51.52%;97.31%的调查对象是汉族。其中,青年占总48.16%,中年占32.32%,剩余18.52%为老少群体。学历主要集中在高中,比例为44.78%;具备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占17.17%;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共为38.05%。
本研究将调查对象按性别、民族、年龄和学历四项社会人口特征划分,并与知晓率分别进行卡方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只显示差异显著结果):
表1 不同特征人群知晓率情况
调查显示,不同年龄居民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有差异,其中,青年的知晓率最高,老年人知晓率最低。不同学历人群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有差异,高中生知晓率最高,其余人群差距不大,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根据问卷中对“相关机构对肺结核防治知识的宣传投入”的态度,来判断调查对象的健康教育接触度,并与其知晓率列联表进行χ2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健康教育接触度与知晓率情况
注:χ2=17.638,P=0.000
由于P〈0.05,证明居民的健康教育接触度与知晓率有显著差异,且知晓率随接触度的递增而增加。
1.知识获取渠道基本调查结果
关于结核病知识获取的受众认可渠道(多选)调查项目,结果显示,通过医务人员、广播电视为知识获取渠道的较多,分别占 69.70%(207人)、64.31%(191人);从网络等其他渠道获取相关知识的比率为5.39%(16人),占比最低。其余渠道,印刷材料占51.52%(153人),亲戚朋友占38.05%(113人)。
2.知识获取渠道与知晓率差异性分析
借鉴《多选题数据深度分析及其在SPSS中的实现》一文③,研究将问卷中调查对象获取结核病相关知识的渠道转化为虚拟变量,与知晓率列联表进行χ2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只显示差异显著的结果):
表3 知识获取渠道与知晓率情况
由表3可知,有通过医务人员和印刷材料获取相关知识的居民,知晓率存在明显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接触的宣传渠道为医务人员的知晓率要比不接触的高,而有通过印刷材料了解相关知识的居民比没有的知晓率低。
本研究中,青年的知晓率最高,达92.22%,而老年知晓率只到73.21%,差距较大。故应加强对老年人健康知识的干预。贫困地区老年人多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农村居民,整体知识素养不高,接触的传播媒介较少。因此在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注意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另一方面,本研究中高中生知晓率最高,这与高学历者知晓率更高的期望不符,究其原因,高中生群体相较其他,常通过学校开展讲座的方式接受健康教育,由此,在针对其他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时,可多以讲座、培训等群体性组织传播形式开展。
本次调查中,网络渠道的接触度(占比〈5.39%)较低,这与欠发达地区网络设施还不够发达有关系。因此,在欠发达地区开展健康传播,应结合当地实际,将传播渠道重点放在其他方面。但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差距会逐渐缩小,一定程度上可预见未来网络的普及率将有所提高,因此可适当加强网络上的宣传力度,并定时对居民再次开展知晓率调查,以期对健康教育决策进行适时调整。
就渠道效果来看,将接触健康知识渠道与知晓率进行交叉分析,有通过医务人员获取健康知识的居民要比不接触的高,说明通过医务人员获取健康知识的传播效果有一定的有效性,因此在该渠道的宣传投入应保持或加强;有通过印刷材料获取健康知识的居民要比没有的居民知晓率低,因此可适当减少印刷材料的宣传投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其他方式上。如果想要推广到其他欠发达地区,应根据当地实地调查中居民的健康知识接触渠道与知晓率的分析,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知识传播渠道。
注释:
①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执行摘要[EB/OL].http://www.who.int/tb/publications/global_report/gtbr15_executive_summary_zh.pdf?ua=.
②龙陵县人民政府.龙陵县情[EB/OL].http://www.longling.gov.cn/llgk1/llxq.htm.
③王春枝,王娟.多选题数据深度分析及其在SPSS中的实现[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02):75-78.
参考文献:
1.黄智忠,杜永成,林淑芳,陈求扬.福建省不同特征人群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调查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4(02):131-133.
2.张自力.健康传播研究什么——论健康传播研究的9个方向[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03):42-48+94.
3.王春枝,王娟.多选题数据深度分析及其在SPSS中的实现[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02):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