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燕
(山西财经大学 图书馆,山西 太原030006)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脊梁、血脉、灵魂,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及区域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省早在十六大之后提出要建设文化强省,“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又进一步持续实施文化强省战略。高校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具有智力集中、人才集中、资讯集中的独特优势,应不断变革传统发展理念,主动承担起高校图书馆在文化强省战略中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积极参与山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构建有效机制,不断向社会开放,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实现高校图书馆自身可持续的跨越式发展,进而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高校图书馆过渡。
目前学界对高校图书馆应如何服务文化强省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孙玉兰(2008)[1]认为在文化强省建设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将主要发挥其信息服务、文化传播、知识创新和教育职能等功能。李忠新(2010)[2]认为在建设文化强省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以发挥教育社会的功能为基础,并将重点置于不断提升其科技创新能力上。刘建平(2011)[3]认为文化强省战略的提出为当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纲领及指导,应加快建设特色文献资源体系、高素质的馆员队伍、高质量的服务水平等核心价值以服务于文化强省。马艳萍(2013)[4]以肇庆市为例,肯定了在文化强市建设过程中图书馆的战略地位及应发挥的作用,并对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社会服务及在此过程中应如何构建服务体系进行了研究。白雪冰(2015)[5]提出高校图书馆应当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利用各种手段和形式为建设文化强市服务。樊五妹(2017)[6]认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在当前大环境下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也是建设文化强市和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上,温万虎(2006)[7]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及优势,并提出通过与社区共建共享文献信息资源,组建社区学习中心,组织社区文化活动,积极为社区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等措施来促进高校图书馆参与社会文化建设。段昌华(2007)[8]从地方文化建设角度出发,研究了区域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对地方文化建设的作用及重要性,认为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地方文献阅览室和特藏室的建设、适度向社会开放等措施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黎军等(2008)[9]提出应通过扩大电子资源使用范围、发挥特色馆藏优势、针对特别人群提供特别文化知识服务以服务城市文化建设。彭立婷(2010)[10]阐述了高校图书馆与地方文化建设的关系,提出通过地方文化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开展地方文化专题展览、构建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等措施来发挥地方高校图书馆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贾艳平(2014)[11]将高校图书馆定位为“开放共享、分享交流、文化休闲”的公众平台,以促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杨兰芝等(2016)[12]从高校图书馆建设城镇社区的绿色文化出发,认为应通过简化社区居民入馆借阅手续、与社区居民建立文化需求服务交流互动机制等方式来实现高校图书馆和社区合作共同构建社区绿色文化服务。刘丽(2017)[13]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论证了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开放的必要性,提出以政府为主体来购买高校图书馆服务等新举措。
可以看出,对文化强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如何参与地方建设的研究较多,但是系统性地研究文化强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现状、定位并提出具体举措的文献则较少。此外,在提出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对其文化功能(包括文化传播交流、居民文化素养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等)研究得较多,而忽视其对地方经济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此,本文将在文化强省背景下,在研究目前山西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现状、定位等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具体举措。
山西高校图书馆经过多年的发展,自身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程仍较为缓慢。2015年,山西共有普通高校79所(独立学院计入高校数)[14],在对这些高校图书馆相关数据进行检索后,总体上看,山西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山西高校图书馆服务平台、组织方式等构成的服务方式相对落后。随着网络、通信以及相应的即时沟通交流软件等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建立在诸如微信公众平台、微博、QQ、移动图书馆等社会化服务平台基础上的成本优势、客体量优势以及信息传播优势将得到最大发挥,也为社会各类群体获取高校图书馆资源和服务提供相应的途径和手段。从本文对山西高校图书馆调查样本所采用的服务平台(这里的平台可定义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所借助的工具、所采取的手段等,为图书馆资源获取方提供相应的便捷方式,是社会化服务方式的一种)来看,65所高校不同程度地采取了上述平台开展社会化服务以及针对本校师生的公共服务和专业特色化服务。结合山西省教育厅官方网站公布的23所本科院校名单进行筛选,其中12所高校开通了相关图书服务平台,占本科院校的52.17%。以微信平台为例,通过公众号搜索,山西79所普通高校中有13所开通了图书馆微信账号,开通率为16.46%。从共享服务平台看,仅有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中北大学等十所高校加入山西省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占比约为13%。
一般来看,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化服务所采取的组织构建模式可以划分为学校及企业共建共享、学校及地方政府共建共享、馆际之间组成联盟等类型。就山西高校而言,虽然学校及企业共建共享图书馆可避免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与企业实际需求相脱节的窘境,为校企共赢创建平台,但目前尚不存在校企共建图书馆的状况。校地共建方面,仅有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属于晋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和晋城市人民政府共建。多馆联盟方面,包括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在内的35所高校图书馆为CALIS山西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成员馆,占整体高校比例的44.30%。
由于传统高校图书馆服务包括借阅服务、馆际互借、科技查新、代检代查、允许校外访问电子资源等,涵盖内容较为广泛且各高校开展的服务不同,因此,这里将服务内容划分为提供传统借阅服务和其他特定服务两个部分来探讨。就服务内容来讲,传统借阅服务属于较低层级的服务,而其他服务则可归为较高层级的服务。
传统借阅服务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过程中主要指校外借阅,校外借阅服务不仅包括传统校外借阅,还涉及馆际互借、允许校外访问电子资源等服务。从山西79所高校统计数据来看,有13所高校提供传统校外借阅服务,占山西高校总数的16.46%。伴随图书资源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充分开展高校图书馆间合作、联动式发展,推动资源信息共享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升级的重要一环,包括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在内的35所高校图书馆为CALIS山西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成员馆[15],提供馆际文献资源共享、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服务。
从校外借阅服务之外的其它服务看,目前高校图书馆主要提供的服务包括科技查新、代检代查、专利信息服务等。总体来说,其他服务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规范性和特定性,且服务对象多以科研机构、企事业群体等为主,但某些服务同时也对居民提供。科技查新方面,山西仅有太原理工大学一所高校可在教育部科技查新服务平台上查询到。除高校本身提供的代检代查服务外,随着电子图书资源的快速发展,允许校外访问电子资源的高校图书馆基本可满足相关查阅需求,占山西高校总数的44.30%。此外,山西高校在实施“专利信息进高校”工程方面效果较弱,尚无高校利用自身优势来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系统性的专利信息服务。
综合来看,就目前山西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服务社会化开放来说,有部分向社会开放,但开放能力明显不足。更重要的是,目前山西尚无一家高校图书馆结合自身资源开展更为丰富的专业化服务,如为企业、政府等提供专业的信息咨询服务等。
服务对象内部化的潜在约束及相关配套制度的不完善束缚了山西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开展,这主要体现在服务对象的封闭性。长期以来,山西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开放掣肘于这种墨守成规的传统封闭性的服务宗旨,毋庸置疑,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对象为高校内部的学生、教职工等,但实际上社会化后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应面向包括企业、政府、社会团体、居民、高校内部人员等在内的各类社会群体。从其他客体来看,由于山西省相关统计在企业、政府等对象具体借阅上并未做严格区分,所以在此将非高校内部人员统一为校外人员处理。目前,仅有山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中医学院、晋城职业技术学院等七所高校为除高校内部的其他对象提供借阅服务,仅占山西高校总量的8.86%。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仍局限于高校内部人员,部分开展馆际互借服务的可以拓展到其他高校的在编师生群体。从其他服务内容来看,服务对象更为狭窄。可以看出,客体数量少、结构单一是山西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的主要缺陷。
山西省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落后、服务内容的局限和服务对象的狭窄,已经不能满足文化强省战略对高校图书馆的要求。根据文化强省建设的内涵及宗旨,结合山西省高校图书馆发展实际,本文认为山西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困境必须从根本上得到突破,要在满足高校教职工、学生对科研教学需求的基础上,向社区居民、企业、政府甚至整个区域群体所关心的社会经济问题进行范围拓展,使之成为一定范围内的信息枢纽。结合现状对比,可以看出,目前山西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距离文化强省要求差距甚远。高校图书馆应依托本馆以及学校科技实力,开发出适用的信息,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服务。为此,笔者将文化强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重新定位为:区域情报中心、区域文化超市和区域教育基地。
在目前科技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背景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和速度已经对经济资源能否充分有效利用起到决定性作用,社会经济与知识信息的相关性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的技术革新、企业的市场开拓、政府的决策制定,甚至普通居民家庭生活的幸福感等,对知识与信息的汲取、储备、掌控和应用均具有较高的依赖性。目前政府信息较为分散,没有专门机构负责整合,企业同时也缺乏相关的情报资源库,无法发挥信息价值,此外,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信息传导、处理机制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构建区域信息情报中心就成为必然。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人才储备、技术支撑等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可为各层级的政府职能部门提供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的较为完善的信息服务[16],根据企业的市场信息需要,高校图书馆同样具备为其提供相应信息服务的能力。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在提升本校服务能力的同时,应以需求为导向,根据政府、企业、居民等不同客体的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信息定制服务。
陈灏(2013)[17]最初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超市”的理念,论述了大学图书馆采用“大学文化超市”这一形态开展文化服务的可行性。但是其将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的“文化超市”,即其所涵盖的服务群体仅仅面向学校内部,服务范围及空间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笔者在这里将高校图书馆作为区域的“文化超市”,站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角度来说,区域文化超市比大学文化超市在空间范围上更大。面向社会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应成为整个街道、社区、城市乃至区域的文化中心,甚至包括休闲功能在内的文化休闲中心[18],可充分利用其硬件设备,包括多媒体影音室、多功能报告厅、阅览室、甚至新建咖啡休闲厅等为受众读者提供文化休闲空间,此空间类似于实体超市,在这种实体文化超市下,读者可以随意“消费”任何文化“商品”。此外,充分利用网络数字资源,适当开放外网进行联机检索,达到不出门即可“消费”到图书馆的商品,构建虚拟文化超市。
图书馆教育功能不仅体现在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还在于对馆内读者阅读的引导、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指导以及对读者学习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9]。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要想成为区域教育基地,必须做到两方面:第一,充分发挥其引导阅读的功能,如魏雪苑(2015)[20]提出的从倡导经典阅读、推进深度阅读这两个角度来发挥高校图书馆引导阅读的功能。当然,高校图书馆引导阅读的功能必须站在其社会化的视角上,将其功能拓展至全民阅读空间上,而非仅仅局限于校内师生的经典阅读和深度阅读。第二,必须提高图书馆受众群体的学习能力。这里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入馆群体在文献资源的检索、分析、整合及利用上。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必须对入馆群体提供基本的信息检索培训,尤其是为高校师生外的社会大众群体,信息接受方面的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此外,第一点的引导阅读功能所隐含的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还体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方向性指导。一些外在思想文化的过分渲染及充斥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的,因此,在尊重入馆群体自由选择信息的前提下,还必须站在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进行引导,杜绝外来不良思想的传播,理智地学习接受新的思想文化。
按照文化强省建设相关要求,山西高校图书馆要以开放的理念找寻社会服务的着力点,进一步充分发挥其在信息资源获取、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优势,大胆地在各方面进行改革,积极融入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切实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真正成为文化强省战略新的支撑力量。
1.在服务对象上,以层次性、就近式、渐进式为原则,以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展高校图书馆受众群体。首先,以层次性为原则,从高校图书馆馆藏特点出发,积极与各类群体进行沟通协调,不断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根据需求划分类别,按照不同层次的需求来确定所服务对象的数量及结构,且不断调整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和内容;其次,从高校图书馆实体资源(如纸质文献资源、面对面人工服务)来看,服务对象应采取就近原则,根据不同高校图书馆的地理位置及资源容量来确定服务范围;再次,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开放不能一蹴而就,而应该根据渐进式原则,在服务群体上由高校师生拓展至周边社区居民,然后在物理空间和资源容量都能够满足更大规模的需求时,再进一步向区域内的企业、政府、居民开放。
2.在服务内容上,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社会化是高校以外的社会群体获取图书馆资源的重要来源,因此,要以需求导向机制为基础,根据图书馆服务群体的需求,在保证正常教学科研需求下,充分释放现有服务资源,不断地调整、扩容、延展服务内容。第一,在原有基础上,以目前图书馆资源承载力为基础,进一步开放传统纸质借阅和馆内网络资源获取;第二,根据自身馆藏资源,构建特色数据库,开展面向企业、政府、社区等不同客体的个性化服务;第三,加快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开展类似于公益讲座、培训班等服务社会公众需求的大众化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以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并不断渗透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文化强省、文化强国建设进程中。
3.在服务方式上,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决定了其服务客体通过何种渠道或途径来获取图书馆馆藏资源,而要实现该途径和渠道的畅通就必须引进新的理念,加快传统服务方式的变革。首先,不断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构筑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管理平台和对外交流平台,以实现在虚拟空间内网络数字信息资源的共享。其次,进一步加快高校图书馆和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包括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甚至个人在内的市场主体的合作进程,以实现组织结构多元化,应不断尝试校企共建、校地共建、多馆联盟、馆馆联合等不同类型的合作模式,在引进新的合作主体和外来资金的同时,也必须相应地对高校图书馆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优化,以实现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资源共享式立体化开发。
[1]孙玉兰.高校图书馆在文化强省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2008:3.
[2]李忠新,2010.发展文化强省背景下图书馆工作地位探究[J].中国科技信息(1):159-161.
[3]刘建平.文化强省建设中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的构建[J].湘南学院学报,2011,32(6):101-103.
[4]马艳萍.基于“文化强市”理念的肇庆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5(2):175-178.
[5]白雪冰.南阳文化强市战略下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35(3):37-39.
[6]樊五妹.基于文化强市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思考[J].肇庆学院学报,2017,38(6):97-100.
[7]温万虎,2006.高校图书馆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J].图书与情报(4):90-93.
[8]段昌华.地方高校图书馆为地域文化建设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4):99-100,149.
[9]黎军,刘英华,2008.高校图书馆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11):17-19.
[10]彭立婷.高校图书馆与地方文化建设刍议——以湖南永州地方文化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30(3):22-23.
[11]贾艳平,杨丽辉,李金秀.多级文化建设视阈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探究[J].图书馆论坛,2014,34(11):57-61.
[12]杨兰芝,赵吉云,刘庆,2016.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新型城镇社区绿色文化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1):94-97.
[13]刘丽.高校图书馆服务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以芜湖市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7,35(4):23-26,45.
[14]山西2015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xedu.gov.cn/JYZT/specialinfo_show.asp?s_id=55&actid=211.
[15]数据整理自CALIS山西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EB/OL].http://www.shanx.calis.edu.cn:8090/.
[16]游战洪.高校图书馆为政府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尝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05:83-86.
[17]陈灏,李晓赤,柳建华,2013.“大学文化超市”: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新模式——以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12):51-56.
[18]宫平,郭帅,2014.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19):74-78.
[19]徐妹,张雪艳,2012.论后现代视阈下高校图书馆文化功能的定位与发展[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12-15.
[20]魏雪苑,2015.全民阅读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职能转换及对策[J].出版发行研究(11):85-87.
[21]韩吉义,2015.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管理平台的构筑[J].山西档案(6):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