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利率政策调整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

2018-04-01 12:00彭筱薇
市场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利率政策中央银行期限

◇彭筱薇

当今社会,货币政策的调整中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就是利率政策,同时也是国家实行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率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贷款金额的比例。中央银行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的走向趋势以及货币政策的需要,通过宏观手段适当地对我国国内的利率水平以及利率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可以控制国内的货币资金流通量,进而实现预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在我国的金融政策中,利率政策是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是我国中央银行调节经济的主要杠杆工具之一。利率政策在我国主要是运用于宏微观经济的调控,是中央银行调控宏微观经济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

适当的利率调整能够防止经济过快导致的硬着陆,也能够促进疲软经济的复苏,从而使经济趋于平稳的发展速度。利率政策对调剂国内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广,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利率的每一次调整均受到了各行业的高度重视,利率的调整也确实对经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利率的变动对商业银行的长久运营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商业银行应当采取怎样的策略来应对利率的变动,以保证自己的利益。

一、央行利率政策调整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改变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结构错配现象和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的主要工作机理是吸收短期存款,发放长期贷款,通过短期存款和长期贷款的利率差来赚取利润。银行之所以能这样运转,一是因为信用的存在。银行通过自身良好的信誉和提款保证来保证储户能随时支取存在银行的钱,让储户放心地将钱存在银行,这样银行就有了资金来源。二是核心存款的沉淀。对银行来说,整体存款的波动是很小的,其中相当多的存款“沉淀”下来,形成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沉淀”下来的存款被商业银行视为核心存款。

依据商业银行现有工作机理,一旦出现存款来源减少或者发生挤兑,就极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当存款波动不大且持续增加时,这种风险就会引而不发。如中央银行中长期存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的存贷款利率,则说明中央银行针对商业银行期限结构错配进行政策性调整,这个政策能够缓解商业银行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银行的存贷款期限结构错配现象。反之,如果中央银行的短期存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中长期存贷款的利率,则说明这一政策将不利于商业银行的期限结构现象,会增加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二)改变居民储蓄利息收入,影响居民储蓄信心和银行资金来源渠道

利率的改变对居民储蓄利息收入是有影响的,尤其是居民在银行中存有大额储蓄,存款利率上调时则可以吸收居民存款,增加居民的储蓄信心,增加居民储蓄的积极性,同时会稳定商业银行自身的资金来源。反之,会打击居民的存款积极性,会使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受到很大损失。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居民在商业银行的存款相当于银行的负债,而贷款就是商业银行的资产。调整贷款利率对于商业银行的收益有很大的影响,当贷款利率上调时商业银行能以更高的利率将资金贷出去,此时商业银行的收益也将增加;反之,若贷款利率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收益将会减少。

(三)利率政策的变动会影响银行的定价机制

中央银行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以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在逐步展开,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对国内金融机构发展和优化国内宏观经济环境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贷款利率自主定价能够充分抵消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在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还比较困难,很难在商业银行取得较低成本的贷款,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往往通过民间融资解决资金问题,因此造成融资利率处于较高水平。二是金融机构通过合理的贷款机制可以使自身的收益大于风险,从而达到覆盖风险的目的。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关系到整个金融企业资产质量的好与坏。商业银行通过制定合理的定价机制,能够有效地将风险覆盖,建立更加优良的金融环境。三是我国的宏观调控应做到对不同风险的企业采取不同的方法。金融机构有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也就是根据不同企业各自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商业银行对这些企业进行差别定价,从而使自己达到最优的效益。

二、商业银行应对利率政策调整的对策和建议

(一)改善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利率结构错配现象和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是最主要的金融中介机构,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金融角色。从理论的角度来说,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结构应当是一致的,在资产和负债理论期限结构一致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就不会出现流动性风险,但是在实际中,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中往往会将短期所吸收的存款发放为长期的贷款,就是所谓的“短钱长用”现象,即容易出现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现象。应对期限错配结构的方法有:一是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匹配法。这种方法强调,商业银行的短期存款只能用来发放短期贷款,长期存款只能发放长期贷款,这样的管理模式可以完全避免期限错配结构现象,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资金没有得到充分运用,不能够将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二是资产组合法。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部分短期存款作为长期贷款发放,也可以将一部分资金投放于二级市进行贷款或交易。这样,商业银行发放的长期贷款,通过资产组合来寻求自身的流动性,可以找到流动性与收益性的平衡点。

(二)稳定商业银行资金渠道和储蓄信心

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就是客户的存款,商业银行的业绩好坏很大程度上跟客户在商业银行的存款有关联,其中关系最大的就是存款利率的变动,存款利率越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收的存款也就越多。反之,存款利率越低,则居民会将资金投入证券等市场。因此,合理调整存款利率对商业银行资金的来源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从2004年利率市场化以来,中央银行开放了利率市场,贷款利率没有上限存款利率没有下限,在央行利率政策的调整下,商业银行不应频繁根据央行的基准利率变动来改变居民的储蓄存款利率,应当根据央行利率的变动多频数小幅度地去调整,从而达到利益最大的目标。因此,商业银行在维持自身资金稳定来源时,最主要是处理好利率的变动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三)建立和完善自身定价系统,提升定价能力

我国的商业银行,主要的贷款模式有三种:一是成本加成定价模式。在成本加成定价模式中,贷款价格包括筹资的成本、贷款的费用、风险补偿以及目标利润等,其中资金成本是指商业银行在筹集贷款中所产生的成本。二是基准利率加可能违约风险点的模式。商业银行对于违约风险不同的企业和客户实行不同的差别贷款利率,从而可以维护客户来源以及自身利益。基准利率加可能违约风险点的模式在确定资金成本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了不同客户群贷款的违约可能性,以市场的一般价格为出发点来寻找适合自身的贷款,操作性很强,是国内外运用较为广泛的贷款定价模式。三是客户盈利分析定价模式。商业银行通过分析借款人对于商业银行有多大的利益贡献再考虑给借款人的价格。商业银行在考虑和各种类客户进行业务往来的同时也应当计算各往来业务的成本和收益情况,根据商业银行所想取得的利润和客户所能承受的最大风险给出贷款价格。

根据上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定价机制依然需要完善:一是我国的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一个较为精确合理的定价模型,加强对贷款定价方法的研究。二是加强对市场的调研,对不同类型的客户进行区分,实行标准定价和综合定价相结合的定价形式。

[1]张雨思.中央银行利率政策调整对银行业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17(05).

[2]包国珉.央行利率政策调整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14).

[3]明黎.央行利率政策调整对银行业的影响与对策[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04).

[4]张昕.利率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研究[J].浙江金融,2015(02).

[5]周凯.利率市场化及利率政策效应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3(05).

[6]高超.我国利率政策与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相关性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3).

[7]徐圣明.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金融机构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4.

猜你喜欢
利率政策中央银行期限
从纸币到虚拟货币的转变将增强中央银行的力量
对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思考
理解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负利率政策弊大于利,恐导致“恶性循环”
婚姻期限
浅析降息与降准原因及影响
我国中央银行政策利率对产出的非对称影响
企业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延长之我见
《中央银行纸币(壹)》出版发行
劳动合同期限有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