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良燕
(闽南理工学院,福建 石狮 362700)
从全球化角度来说,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相互碰撞,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也在相互激荡与交换,大学生在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思想选择,容易影响到他们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容易遇到各种困惑,产生疑虑。为此,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背景下,就需要重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更好的指导他们的生活。
从价值取向角度来说,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社会领域中存在的各个独立的群体在年龄结构相当、爱好与个性等相互影响下,也决定了他们共同群体的整体利益需求也大致相同,并且以此为基础,来构建群体成员都一致认同的核心价值理念。从价值取向的角度来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念的养成一方面受制于社会领域的核心价值理念;另一方面,又需要展现出自身所认同的价值理念。总而言之,大学生核心价值理念的内涵指的是以大学生群体为核心,能够反映出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上的需要,凸显出大学生对基本价值观念理解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自身的个性化认同,并且从思想道德认知、价值判断的理性选择、道德价值的理性判断等方面中来构成核心价值观念。
思政教学课堂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场所。从思政教学课堂中来看,在课堂上多种影响因子共同作用下,会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思政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与其教育执行力强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说,在思政课堂的双向交流与互动中,只有教师具有优秀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而对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要发挥出自身的模范作用,做到知行合一的身教示范,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尊重教师、敬佩教师,使得所开展的价值观念教育更具有说服力,更能够深入人心。反之,在思政课堂上,教师如果受到自身素质的影响,无法真正发挥出自身的模范作用,在课堂上与学生所开展的双向交流也会受到影响,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也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在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各个国家间的文化相互渗透。对大学生来说,在信息化时代,信息获取速度大大提升,容易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大学生身上的功利化色彩越来越浓重,间接的也会影响到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念的接纳与认同感。再加上在思政教育课堂上,传统德智合一的教育模式,在教学中出现了重智轻德的现象,进一步使得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实效性不强。在实际中,仍旧有部分高校过度的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对思政课堂学习不够重视,再加上思政课堂往往是大班教育,一个班级同学有一两百人,教师一人难以面对这么多学生,无法及时兼顾到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关注力少,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更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在思政课堂中,要提高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就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应该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出发,提高双向之间的互动,能够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实现双方之间的成长。但是,从思政教学课堂的实际中来看,教师在应试教育与教学组织便利性等因素的考虑下,往往采用一人讲、众人听的教学模式,机械输出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效率。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会更为重视学生的被动接受能力,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使得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念的培养变得及其强势,也会影响到受教育者的情况与效率。虽然说这种教学模式的选用,从教学投入和教学收益角度中来说,可以实现收益大于投入的效果,但是其也具有自身的弊端,对学生主观判断性、个性化认知、思维模式等方面的培养较为薄弱,会降低核心价值观念培养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效率,对高校来说,更需要从思政课堂入手,创造良好的教学平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思政教学中,高校应当要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院校的特点,来创新课程体系,提出教学方案改革。新课程方案能够反映出思政课堂中的时代特征与其教学的总体要求,特别是党十九大会议圆满结束以后,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要及时向学生传导十九大精神,引导学生学习,不断强化对学生核心价值观念的培养。总之,在思政课堂学习中,不仅仅要做到向学生传播基本的知识,做到智育教学,还应该要更为重视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与培育,从学生内心深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将传统的记忆背诵学习、强调考试重点等理论知识传播转化为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框架学习下的知识、素质等教育上,从学生的行为与行动中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真正提升对学生核心价值观念的培养。
在思政课堂教学中,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境,从而为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平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要树立学生为本的理念,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将教学的出发点转向为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来思考有关的问题,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参与到思政课堂学习中。比如:在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借助于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教学,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来展现科学的理论思想。此外,教师还应该要结合实际,与时俱进,从学生的实际认知与其理论需求出发,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欲望,善于利用一切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与讨论有关的问题,对社会主义核心理论的学习更加深入。其中,教师应当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一方面,在理论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善于反思,意识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改变过去的一言堂、指挥式的教学模式,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度的自由权,让学生可以自主的表达自身的想法与观念,突出对学生自我意识与主体意识的培养。
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提高核心价值观念培养的效率,还要求教师要尽可能的了解每个学生,掌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情况,理解学生的基本价值观念。比如:在讲解爱国主义的时候,就应该要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结合学生学习的状况、未来工作的本质,让他们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国,让学生明白,爱国与自身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热爱祖国与自己并不遥远,自己通过努力学习,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这就是爱国。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对大学生来说,即将走向社会,贡献自身的价值,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更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的学习,更好的指导生活,指明人生道路的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党思想上与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同时也是高校思政课堂学习中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意志,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