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炳洲
2018年6月9日,“夏振坤研究员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举行。作为夏老师的学生,参会对我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主要是听,听了有感,有感而发,以文记之。
健康师范。夏老师中气十足地说:“‘兴趣’加‘责任’是我的动力。我活到老学到老,到现在还在努力不止,这个动力是无穷尽的。”而健康的身体则是这强劲动力的牢靠载体!夏老师及师母都已年过九旬,但鹤发童颜,在大家眼里早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及自身身心持久的和谐在二老身上得以充分彰显。有人说健康是自由——首屈一指的自由,这自由在二老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正在不断自然、自由、自在展示的生命奇迹极具身教效应,是我辈终身受益无穷的。“仁者寿”,健康师范,是仁德师范的体现。十年前,在“庆祝夏振坤教授80华诞研讨会”上,作为学生代表,我用“品高,高山仰止;学富,富民追求”的联语表达了内心深处对夏老师的崇敬之意与爱戴之情。夏老师的宽厚仁爱之心、朴诚率真之风和严谨治学之道,都在有意无意间启发着我,于“不言之教”中引导着我。这是我单纯从书本上学不来的,更是今生可遇不可求的。唯其如此,夏老师的教导也就更能入耳、入脑、入心。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研讨会上的表现,让我们大家都相信:夏老师希望老天爷多给几年时间的心愿一定会如愿。
传道师范。有人把导师分为四种类型:传道型、授业型、解惑型和综合型。在我心中,夏老师作为传道型导师的特征更加突出。夏老师把“一切为了中国的现代化”作为毕生的治学目标,在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中国现代化理论、文化与文明发展等领域均颇有建树,是“中部崛起”首倡者之一,曾获全国首届“五个一工程”奖,是湖北省首届“荆楚社科名家”和全国有影响的100名经济学家之一。而这些在夏老师眼里都只能算作是“黄金时代前”。“黄金时代”是在“古稀”之后,超乎常人想象的“老来少”岁月。这里让我们管窥一下“黄金时代”。如在夏老师“黄金时代”的最新探索中,至少有两个方面值得重点关注和深入研学:一个是民本社会主义,另一个是从文明的尺度来考察发展。
民本社会主义,不仅是一个理论命题,更是一个实践课题。在我国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今天,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有着大量的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命题,需要经济学人来解决。”民本社会主义,旨在深入推进“见人见制”的转型。所谓“见人”是指从“物本经济”向“人本经济”转变;所谓“见制”则是指从“官本经济”向“民本经济”转变,传统社会向法治社会演进。这对于深入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要启示。
从文明尺度来考察发展,超越GDP尺度自不在话下。文明尺度,给“GDP”崇拜一个提醒,给物是人非一个校正,给劳动创造一个诠释,给生活赋予更加丰富、更有尊严的“里子”和“面子”。这是传道者的智慧和良心!以文明看待发展,较之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的“以自由看待发展”具有更加宏大的视野和更全面的考量。于当下,对于新发展理念的学习与践行极具针对性和积极意义。
士者师范,不止于传道。士者的本质是求道。这其中饱含有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人文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然,在古代,天下是中国;在今天,天下是全球。这种情怀蕴育出夏老师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精神,对于为人、为师、为官、治学都是如此:一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喜欢书法的我,对夏老师“游于艺”的感知可能多一点);二是守而不僵、新而不流;三是兼容并蓄、别立新宗;四是爱吾中华、守我人格、与人为善、于己寡求。
有感而发,不能尽言。恩师夏先生具有名师、名家、名士风范。“忧国忧民忧天下,思古思今思未来。”先生历九十载风雨,身上所具有的强健生命活力、高尚人格魅力、巨大思想张力、持久奋发动力和超迈士者伟力,令我辈自豪,值得我辈学研,更值得我辈效法和践行。在此,再次敬祝恩师和师母颐养天和,安康吉祥!不断创造黄金时代的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