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倩
(常州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32)
主题一般是指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决定性的最主要问题,对时代主题的准确把握是一个民族走向辉煌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中国,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对贫穷与落后的社会现实,我们党在理论上的创新、实践上的探索就是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展开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这一论断,深刻表明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始终贯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态度和坚定信念,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开好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引领我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向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大会的灵魂,犹如前行中的一面旗帜,事关党的生命和方向,事关国家的前途与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的幸福与安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已经召开过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检视这八次党代会,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
1.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的立论。处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三条道路的选择:是继续走封闭僵化的老路?还是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还是探寻一条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新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标志着我们党决心走一条新路。但新路是什么?新路在何方?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我们党正是从探寻这条新路开始立题。可以说,这一时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题的时期,是对当代中国主题进行选择的时期。
十二大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后召开的第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2](P3)这一论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的萌芽,为我们党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三大在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我们党在拨开迷雾中开始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的探寻。
2.党的十四大到十五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的推进。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建设取得初步成就,人民群众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让我们党认识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立题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从党的十四大到十五大,我们党开始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十四大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表述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从九个方面比较完整地概括了这一理论的内容。在近20年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十五大提出了“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并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不仅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而且在理论上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十四大到十五大,我们党在实践上对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路径已经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在理论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有了较为系统的把握,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
3.党的十六大到十七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的确立。进入新世纪,我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我们党更为系统地认识和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给予了正式确立。
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报告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表述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一次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涵盖了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创新成果,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界定为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的统一。在这一时期,我们党逐步形成了“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阐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的深化。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接续奋斗中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我国社会取得了全方位的成就,产生了深层次的变革,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报告深刻指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进一步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十九大报告,阐述了“新使命”,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统揽“四个伟大”新的历史使命;标定了“新方位”,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作出了科学判断;确立了“新思想”,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并将这一新思想写入党章、正式确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规划了“新战略”,作出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不断丰富这一主题的内涵,不断深化对这一主题的认识,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篇章。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是引领中国人民前行的根本方向,是标示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道路,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根本路径。置身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担当新使命、开创新局面,需要我们深刻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的蕴意,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引领前行方向、开辟前行道路、推进伟大事业。
1.这一主题内蕴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道路、理论、制度三位一体构成。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内蕴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1]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味着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构成,五个方面内在统一、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这一主题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3]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坚持,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把握,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先进性、革命性;另一方面,植根于中国的土壤,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中国元素、中国地气。它既不是“传统的”、不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也不是“西化的”、不是改旗易帜的邪路,不同于西方的资本主义。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1]这就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3.这一主题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这一论述深刻表明,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洞察当今世界风云、聚焦重大时代课题,在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中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初步厘清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迈入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科学把握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殊规律,积极探索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
4.这一主题包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条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长期性和探索性,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引。4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洞察时代大势、推进自我觉醒、增强使命意识中,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以“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坚持”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八个明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是“十四条坚持”的宏观统领;“十四条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八个明确”的具体思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昭示了我们党必须顺应世界大势、坚持走自己的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全面深化改革、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
时代总要滚滚向前,时代主题总是至关重要。旗帜代表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旗帜凝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旗帜问题,要求全党在新时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充分彰显了我们党面向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和强大动力,深刻反映了我们党踏上新征程高举旗帜、紧扣主题的坚定决心和奋斗勇气。立足新起点、担当新使命,我们在接续奋斗的征程中,必须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的发展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毛泽东曾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4](P554)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确立起正确的旗帜,全党和全国人民才能聚集在这面旗帜下整齐前进。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改革开放的初始,就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在理论上不断阐释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上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5]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前行的根本方向,其他任何主义都不可能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是指引当代中国奋斗道路的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谋篇布局、引领全篇,我们必须始终高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行方向。
2.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是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需要明确的目标和道路、形成事业发展的总体布局,也需要统筹兼顾和突出重点、形成推进工作的战略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深刻体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途径和战略重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二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总依据、总任务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必须树立整体思维、注重总体谋划,抓住主要矛盾、扭住工作重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我们立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把握党和国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以及主要方向。因此,“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立足于治国理政全局和根本,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长远和目标,实质上是事业全局与事业重点的关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领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实现路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搭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宏观架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注了战略重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谋篇布局、引领全篇,我们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夺取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3.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刻回答了“具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的重大问题,事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历尽艰辛探索取得的理论结晶,是我们党和人民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根本成就。面向新时代,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本质上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引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体现社会各领域的全面发展,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又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引领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正确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这一理论体系的最新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开启新时代、指引新征程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指引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先进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优势的具体体现,从根本上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引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不懈的奋斗姿态砥砺前行,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新需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谋篇布局、引领全篇,我们必须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中,继续书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
4.坚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深刻回答了“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内涵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成为中国走向未来的鲜明指引,我们也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奔向什么远大目标?实现什么样的美好愿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给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响亮回答。第一个百年目标,即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条件;第二个百年目标,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标志。“两个一百年”目标有机联系,共同构成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历程。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新论断,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这一战略部署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内在衔接、紧密相连。当今中国迈入了新时代,既是指我国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是指我们要乘势而上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愿景变为实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谋篇布局、引领全篇,我们必须坚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一以贯之地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始终态度鲜明、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引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走向胜利。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雄辩地证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必须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身新时代、站在新起点、把握新方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积极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努力夺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胜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6.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