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卿
摘 要:自从施行新课程改革之后,生命教育逐漸在小学各学科领域中渗透,而品德学科课堂自然成了生命教育的主阵地。但是在实际教育及学习中,小学生的生命观念不是很强,教师应当依据小学生实际情况及学习需求,创设出新型的品德生命教育模式,以便于生命教育目标得以实现。
关键词:品德学科;生命教育;小学
一、生命教育的含义
生命教育指代的是针对学生开展生命意识熏陶活动,以便于可以对学生的生存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的生命价值得到大幅度提升。生命教育和生命认识、生命关系以及生命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述生命教育的含义:针对教育中生命“让位”现象,生命教育是回归生命本位的教育;针对生命的认识,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的学问;针对危害生命的问题,生命教育是有助于生命存在的问题;针对人与生命的关系,生命教育是关于如何善待生命的问题。
二、生命教育实践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现代社会人不断被自身创造的文明异化,距离本真的人、真实的生命需求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现代人进入到了十分艰难的生命生存和发展意义困境当中,压抑的人充分渴望自由与解脱,人的问题逐渐得到社会的承认,“以人为本”成为了这个时代当中人们奉行的理念及目标。
教育逐渐由工具型教育向以人为本教育的方向转变,是社会和人发展的要求以及教育本身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必然要求。将人当成是物体的教育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尊严及个性放弃,生命成长的客观规律及生命发展的整体性也没有得到充分地重视,因此会将活跃的生命个体逐步改造成死气沉沉的标准零部件。人们应站在生命视角上对教育及教育发展重新认识。从生命的视角上发展教育,可以让教育与具体的人和活跃的人之间距离更近,倡导尊重生命,可以从内在层面上将生命发展的动力激发出来,逐步将教育从被动过程转变为主动过程,让教育可以充分关注生命整体。
以往一段时间中,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充分重视生命与教育方面的问题,尝试从生命的角度找寻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但是重新构建完整生命教育理论的人却比较少,这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领域当中应当切实解决的一个问题。
人类的存在必然需要理想,就像是人生不可以没有目标一样。将尊重生命、发展生命以及完善生命当成最终目标的生命教育,才是教育领域当中的理想,当我国社会各个领域中相关人士都认同这一理想,并对生命观进行革新,充分关爱生命,为生命全面发展而付诸行动的情况下,想要实现理想就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
然而,在实际生活当中,大多数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在日常学习及生活当中出现生命伤害问题的概率比较高。学校应当将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要求作为依据,使用创新型品德教育模式,让“以人为本”理念在日常教学领域当中得到落实,使品德课程的生命教育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小学生日常学习及生活当中,应当逐步融入生命意识,引导小学生健康成长,将小学生的生命潜能充分挖掘出来,让小学生对生命的价值及意义形成深入的认识,引导学生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三观,促使学生逐步得到全面发展,构建出来健全的人格。
三、小学品德学科中开展生命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充分发掘各年级品德学科中关于生命教育的素材
要在品德学科中开展生命教育,应当充分发掘和利用原有教材相关的内容,结合所在地区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育。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关于生命认识的素材有:三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下册的第四单元《我们共欢乐》;四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珍爱生命》;五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等。关于生命存在的素材有:三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下册的第四单元《寻路和行路》;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下册的第二、三、四单元《生产与生活》、《交通与生活》、《通信与生活》;五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等。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关于生命教育的素材有: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你、我、他》;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同有一个家》;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向英雄人民致敬》;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健康地成长》;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成长记录册》等。
在人教版的《道德与法治》一年级的教材中关于生命教育的题材特别多: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二年级下册《我们在成长》等。
(二)进行查阅式渗透教学
教师可引导学生凭借网络、图书以及报刊等,对与生命相关的知识形成深入的认识,并将其当成载体,用形象的语言和实际例子,详细的对教材当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及观点进行阐释,以便于可以让生命教育在课堂内外得到渗透。如在向学生阐述灾难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汶川地震、青海地震当中的各个场景,让学生可以对生命的珍贵之处形成深入的认识,并对书本当中的理论知识进行总结,为学生传授相应的知识,以便于可以让小学生在地震来临的时候,学会一定自救措施,让小学生对生命的含义形成较为深入的认识。
(三)必须融入师生的真情实感
在小学品德课程中,本身人文主义精神就十分强烈,所以教师应当将人文主义之下的人文关怀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可以让小学生对生命的可贵之处形成深入的认识,让小学生日后发自内心的保护自己的生命,不做任何对身心健康有影响的事情,对自己的人生积极发展方向形成深入的认识。因为小学生长期以来都受到家庭成员的保护,所以内心世界一般情况下十分脆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充分的爱护自己的学生,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学校的学习环境当中,对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进行培养,教师也需要将自身丰富的情感融入到教学当中,让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得到满足,最终让小学生对生命的含义形成较为深入的认识。
在生命教育的過程中,学生的真实体验和情感更是必不可少的。如在人教版的《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中的《别伤着自己》一课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说说平时在家中发生过的一些不安全的事情,可以将家中的小事在课堂上重现,以唤起学生的记忆和情感。
(四)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感悟
在小学品德课程中,充分呈现出来的是人文关怀、人文素养以及人文精神,当在品德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时候,应当将人文特征呈现出来,教师需要将教材内容作为基础,积极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将其本身学习到的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将生命的意义、重要性以及可贵之处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教师应当深度的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读,同时把收集的社会实际案例融入教学当中,将社会当中发生的事情当成重要缴械资源,逐步让生活和学习整合起来,让课堂自然的进入生活当中,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需要让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一定程度提升,针对思想品德课程当中的生命教育,不管学生在课堂当中、学习当中的知识多么扎实,如果没有进入生活中,也没有办法和生活相互融合在一起,没有在实际生活当中感悟并运用知识,教育的意义就难以体现出来。只有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体验,才可以对自己学习到的内容的含义形成深入的认识,对生命的意义形成深入的认识。特别是针对小学生来说,因为受年龄的影响,所以在理解生命这种抽象化知识的过程中,其实存在一定不足之处,接受能力比较差,因此需要通过实际生活当中的体验,才可以让学生对生命形成深入的认识,以便于可以让教育成果得到优化调整。
(五)开展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品德学科倡导体验学习、探究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同时也可将小学生的身心特征作为依据,探索不同的教学模式。可在高年级开展学、思、议、悟四个阶段的教学。在学这个阶段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及总结,并开展教学情景及教学活动设计工作。学生需要主动参与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中去,收集并整合学习资料及活动资料,逐步选取适应性比较强的学习模式。在思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将小学生的个体特征作为依据,将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决定下来,并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让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对生命的含义形成深入的认识,逐步学会欣赏生命与体验生命。在议这个阶段,教师应将学习主题确定下来,引导学生得到生存的智慧,让学生可以具备十分坚强的意志。学生可以使用课堂学习及班组交流工作模式,对生命和意志形成深入的认识。在悟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思考生命,并引导学生树立一定的自信心,学会和其他人和谐相处,除去上述所说的这些问题之外,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开展日常性探究活动,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学生对品德教育形成较为深入的认识。
四、结语
总之,生命教育是小学品德学科课程教学领域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应当将小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作为依据,详细的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逐步让小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以及课外实践对生命教育的含义形成深入的认识,可以在短时间之内使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促进性作用,最终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作出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1]顾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文理导航,2017(12).
[2]吴兰凤.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J].文理导航,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