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策略

2018-03-31 07:14李菊香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33期
关键词:有效性策略问题设计小学数学

李菊香

摘 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优劣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和问题探究化”三个方面来阐述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设计;有效性策略

世界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优劣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用心设计好每一個问题,使每一个问题都能促进学生真正地学,是我们作为老师最应该关注的。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几点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策略。

一、知识问题化

知识问题化就是根据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晰问题的过程,用问题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和探究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课题组一位老师在讲“平均数”一节课时,在出示完例题的课件后,不是直接让学生求平均数,而是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这一问题不仅使学生弄清楚了题上给的条件,而且也渗入了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同时为本节课的重点问题做好了铺垫。接着老师又问:“你能不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吗?”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索出了平均数的一种求法:移多补少的方法。然后又问:“除了用‘移多补少来解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让学生先独立尝试,再小组交流展示,此时,学生不仅学会了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总数量÷份数=平均数,而且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有学生想出了先以一组数中最小的11为基数,然后把比11多的数合到一起再次均分,用11加均分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课堂上,老师通过一个又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不断地启迪着孩子们的思维,思维的火花不时绽放。

二、问题层次化

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所以问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要体现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系统性、有效性和持久性。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周长》一节课时,课题组一位老师这样设计:

问题1:什么是周长?

(1)对于这个问题,你都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生1:我知道了周长就是图形一圈的长度之和;

生2:我想知道什么是周长;

生3:我想知道周长有多长;

……

请大家自学课本44页,并用铅笔勾出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哪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你的自学收获?

(2)请你在作业本上设计一个图形,给同桌同学指出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有哪位同学想上来分享一下你画的图形的周长在哪里?

问题2:怎样量周长?

(1)如果想要知道一个图形周长有多长,怎么测量呢?

(2)请每位同学拿出给你发的图形,先量一量,再计算它的周长,你能想出几种求这个图形周长的方法?

(3)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4)小结:怎么计算一个图形的周长?

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谁还有更简便的方法?

问题3:周长是多少?

(1)请同学们拿出你学具袋里面3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长方形,测量并计算它的周长,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2)小组交流,全班分享;

(3)不计算,比较一下,下面哪个图形大?哪个图形周长长?(四人小组讨论,全班分享)

整节课,老师把周长的概念、周长的测量、周长的计算及组合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整合在一起,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层层深入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每一个环节都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然后思考、交流、分享,教师把握环节,提供讨论交流的平台,在关键时刻,画龙点睛,提炼出关键知识点。

三、问题探究化

数学课堂中设计的问题要点燃学生思维,就要设计有思考性的问题,用问题给学生建立“脚手架”,引发学生积极深入地去学习。同时,课堂上还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时间,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为了让学生经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提出猜想

根据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我们将圆柱的底面也进行同样的分割,然后沿高切成若干份,可能会拼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呢?

2.操作验证

操作讨论提纲:

(1)圆柱体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立体图形?

(2)切拼之前和切拼之后的图形相比较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3)切拼之前和切拼之后图形的底面积和高有什么联系?

学生利用学具操作验证。

3.学生汇报

预设:(1)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2)切拼前后的图形相比:形状变了,体积没变。(3)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4.得出结论:

通过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操作验证、交流汇报、得出结论,使学生真正经历了圆柱体积公式的形成过程,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领悟了“转化”这种数学思想,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

总之,要真正实现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灵活地将数学知识问题化,精心设计层次性的问题和活动,激发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持续思考,进而提出更多、更富有挑战性和探究价值的问题,促使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新的火花。

参考文献:

1.郭丽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J].学周刊,2014(32):163-163.

2.黄玉燕.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引导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4(4):30-31.

3.杨中显.如何创设小学数学问题情境[J].教育科研论坛,2007(2):68-69.

(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城关镇东街小学)

猜你喜欢
有效性策略问题设计小学数学
论初中英语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浅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
精设计,巧提问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