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兆军
摘 要:小学生是一个敏感而且脆弱的群体。教师在对班级进行管理的时候,要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感受,采用赏识教育的方式对小学生的行为进行肯定、激励和评价,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心理素质,使得学生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下学习和成长。将赏识教育应用到小学班级管理中,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将賞识教育应用到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方式也是多样的,本文主要探究了尊重学生,提供平台,及时提醒学生不良行为,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等方式,对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赏识教育 个体差异 小学生 班级管理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赏识教育的理念应运而生。针对学困生、中等生和优等生的不同,对来自不同家庭,拥有不同家庭背景及教育背景的学生因材施教,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缺点,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赏识教育的发展
赏识教育的理念来自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有教无类”的理念。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应试教育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在教育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人格尊严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教师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传统教育下师尊生卑的理念不利于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赏识教育环境下师生之间应该转换关系,教师应该站在朋友的角度去欣赏学生,这样学生也会随之产生期待和激励的心理效应。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将赏识教育应用到小学班级管理中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意义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他们的主要行为大多是通过模仿和引导完成,因此犯错误是难免的。严师出高徒的传统教育理念使得教师纠正学生错误的主要方式就是惩罚,但是这样的方式会使得师生关系十分紧张。赏识教育下教师采用委婉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反思错误,从而避免学生产生自卑、自责的情绪,给学生以足够的尊重,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构建一个和谐团结的班级是每一个班主任的责任,但是在管理班级的实践中,矛盾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不仅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也存在很多的矛盾,班主任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对学生产生影响。赏识教育下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树立标杆,积极挖掘班级中的好人好事并对此进行表扬,使得学生都会朝着这样方向努力,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三、赏识教育理念下开展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方式
(一)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参与的信心
新课程改革重新定位了师生关系,班集体是师生活动的平台。和谐的班集体应该是双方共同参与管理,赏识教育环境下师生应该充分信任学生,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在班级工作过程中增强信心,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比如班级要组织元旦晚会,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特长申请角色。每一次的讨论都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了解,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有助于接下来班级的管理工作,促进班集体的建设。
(二)提供平台,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等,从而造成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有的学生积极乐观,具有表演欲。有的学生比较腼腆,不喜欢展示自我。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班级工作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平台,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排练课前小品,以积极的学生带动腼腆的学生,渲染不同的气氛。学生在参与班级工作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兴趣爱好,锻炼了学生的勇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也为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及时提醒,指导学生正确的方向
小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从而养成不好的习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小学时期养成的坏习惯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加以纠正,这些习惯可能会在学生长大以后被放大,因此小学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对于不良的情绪和行为,都要及时发现并且要及时提醒,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比如班级中班干部只是一味的指导学生大扫除和其他工作,自己则不做,这样教师不加以制止和劝说,很容易助长班干部养成不良的气焰,也使得学生产生不满。赏识教育环境下教师可以采用谈话的方式教育班干部进行换位思考,摆正自己的定位,班干部不是逃离大扫除工作的权利,相反,班干部是勤劳工作的带头者。班干部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班级的表率,在学生中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
(四)全面多方位地对小学生进行评价
对小学生进行全面而且客观的评价也是赏识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单一方式会使得学生失去自由全面发展的空间,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状态。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合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首先,教师应该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等等方面都不同,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沟通能力等等都不同,教师要根据具体条件的不同,对学生的变化加以关注,对学生进步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要进行赏识。其次,则是教师要注重从多角度和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除了成绩以外,还包括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提问回答参与度和正确率、班级活动的参与程度等等,对学生的长处进行鼓励和引导,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
结语
团结协作的班集体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要得到充分的重视,班级管理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参与。小学班主任在赏识教育环境下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全面的评价学生,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这样可以保证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玉红.小学班级管理的理念和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2]杜琳琳.小学班级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4.
[3]牛海彬.赏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4]范晓静.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教育:综合,2016(45).
[5]王兰.对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6(4):165-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