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要多一些“突破”

2018-03-31 09:13范烨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离题字数突破

范烨

过去,在作文教学中,我随于教材要求进行讲练,结果作文成绩总是不理想。近几年来,我探讨,新增了一些似乎教材上没有的内容,试行突破性教学,收效颇为满意。

一、大的方面,要解决写作总体思路和怎样实践的问题

学生对三大文体、写作方法、写作特點、技巧诸方面的知识还是明晰的。但面对“命题作文”给“材料”等方面的作文,下起手来总是有些“头痛”鉴于此,笔者突破“框框”新增讲练写作的全过程: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起草、修改。有了这些理性知识指导,学生自然就好下手了。这前三点用于见题后指导思维,后三点用于指导写作实践。如,其中审题:我先后用了三课时,分别讲了:(一)基础审题法,(二)分题类审题法,(三)各类“材料”题审题法。从基础出发,三课有共性、有个性、有实践指导性。学生觉得内容新颖、有规可循、学得自然积极主动,练得认真,愁的不愁了,次的变好了。讲练前后,考核结果证明仅离题学生,大大的减少了。要知道:在高考阅卷桌上,离题作文是末等分,不离题的作文,分数最少要上一档次啊!

这一突破,不仅解决了下手难的头疼问题,而且解决了“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等问题。解决了实践全程的指导问题。

突破,师生都尝到了甜头。

二、中的方面,要解决应写的写不完美及字数不达标的问题

就学生作文字数来说,达标者寥若星辰,多数为五、六百字。此处也是要扣分的。针对这一点,笔者尝试了思维讲练。重点是三讲:

一讲:形象联想。目的是把生活写活、写美。联想合理正确,思维独特,文章就精深、新颖。生活中要培养自己的独到的眼光,要有多方向、多角度、而且活泼的思路,要培养质疑求异的能力,要勇于创新,但不落窠臼。

二讲:再生联想。目的是把死的写成活的。把物,自然,人类有机的结合起来,生机勃勃。比如:写雪,雪后自然美景等,方法很多。如雪花飘飘,没有再生,雪花飞舞,初显再生,栩栩如生。再如,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中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把静寂、凝重的气氛写活了,雪景不但不单调死寂,而且呈现出一派神采飞扬、生气勃勃的景象。把静止的景物写的得神情飞动,是很好的典范,成为千古佳句。

三讲:分想:目的是练由写少到写多。由不具体生动到具体生动。课前作业:《我的家乡》,有一学生交来570字的作文。内容不生动,字数不达标。我讲完分想知识后,先当堂练;编小标题、列段意、层意等,接着教师做了示范性提示。后期作业,一题多作,还是《我的家乡》。次日,这位学生交来1200字的作文,写得生动、完美,家长很高兴。从此,该生每次作文字数不下850,分数提了十几分。(包括模拟,正式考试)

结合实际,把思维训练搬进课堂突破了不生动,字数不达的难”关”.

三、小的方面,解决文采和“学生腔”问题

笔者以为:除上两问题外,文采和文风,“学生腔”也是作文质量上不去的一个缺口。我以抓修辞入手为例,谈两方面的实践。

一是突破高中教材,用初中教材考高中生,看其“学会”没?我把文章发给学生,问:《木兰辞》全文19个句号,修辞(连兼辞)出现了多少次?运用了十几种修辞?朱自清的《春》有多少个运用修辞的句子?修辞(连兼辞)出现了多少次?学生作答期间,我令他们各找出18次以上,学生感到为难,当然深感自愧,潜移默化的激发了学习修辞积极性。结果全说来的没有,这是名篇啊!经过复讲、提示、指导,调动了运用修辞的积极性。要求在写作中运用才是真知识、硬道理!

二是突破教材要求,适当点拨一些教材以外的修辞格,指导运用,克服“学生腔”。举一个例子:“他用小拳头揉了揉眼睛说:‘爸爸妈妈说,不管哪个人都要朽(守)住康(岗)位”(杜鹃程《夜走灵官峡》)此例用的是“飞白”修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对人物语言的实录”,明知其错,故意仿效,将正确的附在括号里。此例摹写童语,显得儿童天真可爱。脱离了“学生腔”增加了文章文采。

生活中,老人、青年、小孩、文人、半盲、老粗、干、工、农等。不同人有不同的行为、语言特色,”实录”其言、行,就可以表现出说话人的身份和个性,表现一个人的形象,留心点,掌握不难。

以上三点是我试行突破性教学的点滴,实践证明除了大面积丰收外,也出现了不少写作“尖子”。

猜你喜欢
离题字数突破
字数变多 有妙招
解释式纪录片“离题”及其运用
六类卷:36分以下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六类卷:36分以下
“字数多”不等于“具体”
添置细节防离题
趣味阅读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