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2017年度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校共青团课题研究资助项目”(批准号:2017ZD033)成果
【摘 要】 本文从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内涵及特征出发,阐述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分析当前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依托课外科技竞赛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新途径:组建学生科研创新团队;学校建立保障激励制度;本科生导师制,做好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规划和引导。
【关键词】 课外科技竞赛;科研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挑战杯竞赛
科技创新是高校培育高水平人才的精髓与灵魂所在。十九大以来,对于青年的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作为青年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了解,利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研究法、结构访谈法、对比研究法等,分析课外科技竞赛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作用,提出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途径方法。
一、课外科技竞赛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
1、课外科技竞赛介绍
目前在国内各大高校中,开展时间较早、广受大学生喜爱的科技竞赛首先是挑战杯竞赛。挑战杯竞赛主要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挑),一个是创业计划竞赛(小挑)。两个项目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1]每年学校会在校内组织比赛,然后推荐优秀的学生和作品参加辽宁省及全国挑战杯竟赛。其次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又称“互联网+”大学生双创大赛。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学生所学专业或者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结合起来,培育互联网的新产品。此类比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和成长组。[2]锦州医科大学已经开展此类比赛三年。是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查找材料、撰写创业计划书、答辩,完成比赛。第三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3]此类项目由学生作为负责人来进行申报,指导老师进行全程指导。评选上的项目要完成预期计划内容,做好实验,完成论文等结题要求。第四是学校及省市级专业技能大赛。每年学校会组织各个专业学生开展实验技能大赛,来检验学生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等。如临川专业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辽宁省创新食品大赛等省级以及国家级比赛,学校会组织相关学院,派出专业老师指导学生参加比赛。
2、课外科技竞赛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
(1)创新能力的培养。挑战杯等课外科技竞赛的宗旨和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设计新颖的选题。课外科技竞赛类活动,对于参赛课题一般不设科目的限制,因此学生们可以自主确定参赛作品的选题。比如目前社会上比较关注的让座等问题,引发了一个学生的深入思考,最终形成了一篇关于道德绑架的调查报告,获得三等奖。挑战杯比赛发展到现在,已经遍及国内高校。省级比赛、国家级比赛不仅仅需要好的作品,还需要用新颖的呈现方式脱颖而出。2017年5月,锦州医科大学的2个学生团队获得了参加省决赛的资格。在决赛前,团队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设计幻灯片、布展、答辩等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最终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2)科研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去查阅文献、做实验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一些新的想法、好的点子,再加上老师的指导,会让学生在原有实验思路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作品。《车上见APP》是一个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设计的作品,《根管水分仪》是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制作的仪器,2017年获得辽宁省特等奖。这说明课外科技竞赛能够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3)实践能力的培养。挑战杯等竞赛,一般研究时间至少一年的时间。校内的大创项目结题时间也是一年以上的时间。学生们选择课题的时候一般会结合生活中实际遇到的问题或者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他们通过团队的合作,开展课题的研究、实践,形成最终的作品。一个水产专业的学生最后创业,用的就是自己的经过不断修改最后成型的创业计划书。
因此,课外科技竞赛不仅仅是为了参加比赛,这些比赛最终让学生们在参与和实施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这些竞赛活动,成为了链接课堂和社会的纽带,是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平台。
二、当前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参加课外科技竞赛的学生数不多
在调查的767名学生,没参加过课外科技竞赛的学生占70.4%。说明参与的学生还是太少,每次参加比赛的学生都是那一部分人。
2、在参加科研竞赛活动时缺乏自主性
在调查中发现,学生们在参加活动时缺乏自主性,对科研方法和规范了解不足。学生们在参加一些竞赛时,会依靠老师的思路去开展科研工作,自主查阅资料、自主选题、动手实践还不够。
3、二级学院对于课外科技竞赛活动重视程度不一
目前竞赛类活动挑战杯赛事由高校团委来组织和策划,二级学院团委来实施,教务处、科技处、二级学院教务部门参与的还较少,有的院系科技创新氛围浓厚,有的院系重视的程度还不够。
4、学生在参与课外科技竞赛时老師参与不多
老师的一些课题项目吸收的学生比较少。还有一部分学生在独立项目研究中缺乏老师的理论指导和把关,所以学生们最后学术研究的质量不高,学生的科研潜质没有很好的被激发。
5、学校缺乏对老师和学生的激励制度
近两年来学校对教师指导学生科研、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竞赛有了一些激励制度,如在晋升职称时给予一定加分,有的学院在教师年终考核时给予一定加分。但对于教师指导学生竞赛活动,还缺少资金、实验场地的支持。对于学生而言,参加相应比赛除了获奖之外,只有在德育测评、评定奖学金时有相应加分,其他奖励支持较少。
三、构建依托课外科技竞赛培养青年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新途径
1、组建学生科研创新团队
(1)每个学院组建一支学生科研创新团队,负责学生科研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此团队收集广大教师们的科研、课题等情况,收集学校各大课外科技竞赛的赛事安排,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赛事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多参加比赛以及学术交流的机会。科研创新团队负责学生项目的申报、审核、上交等工作。还可举办如夏令营、如何开展科研工作、如何进行论文撰写等讲座和讨论活动,为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提供服务和支持。[4]
(2)科研团队开展项目管理。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项目设计方案,并向科研团队提出申请,获得立项批准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独立的研究。2017年学校全面开展导师制,鼓励学生在导师的带领下,开展相关科研工作。
(3)开展交流活动。近两年来,学生参加比赛不乏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奖项。首先邀请这些获奖学生做经验交流。并在以后每个学期结束后,专门开辟时间,来开展交流活动,也可以叫学生科研论坛。学生们进行自主交流,并通过交流,激发学生们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2、学校建立保障激励制度
不管是医学生,还是文科生和工科学生,大学期间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学校要建立保障激励制度。
(1)增加学生科研科技竞赛活动的经费投入。对于学生参加的一些竞赛项目,给予一定数量的经费支持,既能保证项目开展的顺利,也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2)加大实验室等场所的使用时间。学生们在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中,多数还是围绕本专业来做,因此学生会到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另外还可建立一些创新实践基地。学校目前已经成立了大学生孵化基地,供一部分学生开展创业研究。
(3)完善学生参与课外科技竞赛奖励机制。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校可以制定一些奖励机制。除了德育测评和奖学金进行加分外,还可以制定学生科研成果等级评定制度,将学生的科研能力、科研成果与学生的学分挂钩,如果是学分制专业的学生,就可以用这些活动的成果来抵相应学分,或者抵创新学分和选修课学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去。如果科研成果达到省级或者获得国家级荣誉,可以申请免修一些相关课程等。也可以通过创新基金等其他措施激励学生主动参加创新活动。
3、本科生导师制,做好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规划和引導
本科生导师制,从2017年开始全面铺开,2016级以及2017级学生,每个学生都会有一名指导老师来负责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指导工作。而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老师的指导是必须的。学校、二级学院要专门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培养方案和相应计划,切实落实好本科生导师制。
【参考文献】
[1] 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官方网站. Http: // www. Tiaozhanbei.net.
[2] 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6-03-14.
[3] 殷文婷.西藏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西藏民族学院硕士论文,2015.05.01.
[4] 张德辉,张广文,陈晓正.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课外培养模式研究——基于某理工科大学文科学生调查结果的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17-120.
[5] 吴海萍,于学颖,彭重威,王京真.浅谈依托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2017(3)166-167.
[6] 吴兴泉, 陈士华.依托“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科教文汇,2010(11)24-25.
[7] 任大伟.从“挑战杯”竞赛透析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校辅导员,2013(3)58-60.
[8] 杨丹宇.国外创新教育分析及启示[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2(6)67.
[9] 李玉平.高校SRT及大学生科研素质全程化培养模式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8(4)142.
[10] 赵金华,宋之帅.基于“挑战杯”平台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129-130.
【作者简介】
张艳丽(1982.11-)女,汉族,辽宁阜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