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 要】 当前初中教师榜样示范存在榜样影响力削弱、标准化榜样、榜样学习热潮转瞬即逝等消极现状,使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鉴于此,应不断从榜样选择、宣传途径、效仿方式等方面创新,更好的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榜样示范;存在问题;创新对策
一、榜样示范法概述
回望历史,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开始重视身教示范来教化民众,追求人格道德的升华。如今,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样看重榜样示范的力量,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来提升民众的思想道德水平。
榜样示范法的含义可谓说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王玄武在《思想政治方法论》中认为:“示范教育也是典型教育,它是通过典型示范,以典型的人物和事例教育人们,提高人们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1] 陈万柏、张耀灿认为:“榜样示范法,也称典型示范法,是通过具有典型、榜样意义的人或事(正面、先进的抑或反面、落后的人或事)的示范引导、警示警戒作用,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规范自身行为的方法。”[2]班华认为:“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的成就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3]在众多的榜样示范法含义的研究上,笔者认为董娅教授的观点较为系统、全面。董娅教授认为:“榜样示范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主体通过表彰、嘉奖和宣传践行社会规范要求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先进组织和模范人物,鼓舞群众学习、效仿其思想、行为和精神,引导社会成员思想和精神向社会所期待发展的教育方法。”[4]
可见,不同的学者对榜样示范法的含义都有不同的见解,我所认为的榜样示范法正如典型示范法一般,它是将典型的人物和事迹作为榜样,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鼓励人们去学习,进而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种常见的方法,发挥着其独特的精神引领,情感激励及行为规范的作用,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榜样示范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中学里教师的榜样示范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教师就是榜样,教师就是品德的宣讲人。中学生接触最多的人除了父母就是教师。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起榜样,这直接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相对于一些空洞的、枯燥的理论说教,活生生的例子更能激励学生,提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促进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虽然教师的榜样示范对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榜样影响力的削弱
为了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中学里每年会评选一些优秀的教师,他们或是学科优秀者,或是道德高尚者,各种类型榜样被挑选出来。而相比之下却是中学生对先进榜样的无感更甚排斥。 中学生可能存在一些本能的反感,即使他们是一些先进典型、模范代表,而学生会认识这只是学校包装出来的,他们会不自然的拒之千里,导致榜样依然是空壳,无法发挥其示范作用。加之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中学生不再只是从课堂和海报上接受信息,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自己感兴趣的海量信息。 自动屏蔽榜样的优秀事迹和学习榜样的精神。即使榜样就是朝夕相处的老师,榜样就在眼前,他们也会视而不见。因而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效果甚微。
2、出现标准化榜样
长时期的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很多思想根深蒂固,一时无法转变。而中学一旦出现了标准化榜样,那么极有可能固化中学生的思想。现在很多中学为了响应素质教育,运用教师的榜样示范过于形而上学,无法走出标准化榜样的桎梏。比如中学里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更加看重学习,因此大批才高八斗,映月读书的榜样层出不穷,然而一个健全的中学生不仅是需要成绩优异,更需要品德上的优异。之所以大力提倡全面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德才兼备,能文能武之才。可是标准化榜样的片面性,很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取得理想的成效。
3、榜样学习热潮转瞬即逝
榜样的学习应是一种长期,自觉的活动。但是往往在中学里,学校会通过教师宣讲、理论说教、组织学习等方式去向榜样学习,可总会出现看时感动,听时反思,过后即忘的现象。这样教师榜样示范作用只停留在表面,榜样学习热潮也仅仅如风刮过,未能落地生花。另外,这种形式的榜样学习活动,只是外部强加在学生身上的,他们未能理解学习的意义,只是当一项任务去完成,没有实际变成中学生自身的价值取向。
三、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榜样示范法的创新
当前,很多中学里在运用教师的榜样示范法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由于思想固化,跟不上时代。宣传途径一如既往还是老几套,得不到创新,导致学生失去兴趣,使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止步不前。面对目前的情况,中学应一改常态,大力创新教师的榜样示范法。
1、榜样选择要与时俱进
中学里选出优秀的教师作为榜样,就是为了让中学生模仿、学习。因此榜样的选择一方面要与中学生心理吻合,学生在步入初中后,心理上会悄然变化,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学校应从学生出发,在选择榜样时找到学生心理的契合点,这样才能使榜样具有吸引力,获得认同感;另一方面榜样选择要民主化,随着社会民主的发展,榜样选择也应该与时俱进。传统的选择方式,难以反映学生的意志,出现缺乏学生认可的情况。如果在榜样选择时,能更关注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参与,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这样不仅能提高榜样的公信度,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宣傳途径需创新
在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榜样宣传的途径必须加以创新,改变以往单一、效率低下的局面。一方面要形成大众媒体合力,在学校里,中学生可能接触信息的渠道较狭窄。这时学校就要合理利用媒体资源,实现立体式覆盖。“媒介不仅通过它的内容影响人的知识、价值观和行为,一种媒介的出现、使用和普及以及它所形成的媒介工具环境本身,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的个性和人格。”[5]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教师的榜样示范法时,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发挥各自优势,更广更好的发挥教师榜样示范法的作用,影响和改变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要做到家校联合宣传,初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家庭的事。学校和家庭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可我们也不能忽视家庭的影响。[6]中学生所处的两个最重要的环境即家庭和学校。光依赖学校的宣传是不够,学校应尽可能的让家长也融入进来,鼓励家长学习榜样,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获得教育。把学校榜样教师的优良品质与正确三观延伸到家庭中,才能更好的完成这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3、学习方式的创新
选择榜样,宣传榜样,是为了更好的学习榜样,因此学习方式的创新尤为重要。那么,学习方式该如何创新呢?首先,建立良好的学习评价氛围,全体师生应该理解、尊重、维护榜样,尽量用正面的学习评价去引导学生,营造对榜样精神高度认可的氛围。消除学生反感心理,防止恶意中伤榜样,进而提高榜样学习力度;其次,理论学习要与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我们仅仅学习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要把所学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才能促进中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将榜样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最后,建立学习评价体系,完善的榜样学习评价体系,这是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和实践榜样行为的重要环节。能及时检验学习效果,发现问题重点反馈,改进榜样学习的策略。事实表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教师的榜样示范法,如果离开了对榜样学习的评价,榜样学习就会一意孤行,难以进步。在榜样学习中要坚持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的保证榜样示范法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玄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215.
[2]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26.
[3] 班华.现代德育论[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232.
[4] 董娅.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56.
[5]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90.
[6] 陈万柏,何英.对青少年榜样教育效应弱化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
【作者简介】
李 慧,延安大学政法学院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