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8-03-31 08:08金英姬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2期
关键词:政治信仰当代大学生现状

【摘 要】 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存在着无明确定向、以反智作为“主流”、信仰意识淡漠与混乱等问题。提升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对策是:创新教育手段和形式;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对网络媒体信息进行有效监督;建立专业的政治教师队伍;大学生自身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现状;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

1、无明确定向

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处于一种泛化的边缘,主要体现为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没有十分明确的定向,没有自己的喜好,缺乏独立的思考与判断。也就是说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处于一个较为空白或者认识不足的状况中。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中国当代的大学生所面对的文化环境是前所未有的丰富与多彩,在面对诸多文化竞争的时候,每个人都从自己的喜好出发。尤其是当流行文化与政治信仰之间存在冲突的时候,大学生往往都会习惯于用更加轻松的或者是多元化的呈现方式表现出来的意识形态,个体化的选择与发展最后也就造成了当代大学生政治无明确定向的状况。

2、以反智为“主流”

受到当代流行文化的冲击影响,当代大学生在媒体环境中日益收到他人影响,尤其是在话语权得到凸显的时候,人们习惯于在网络上宣泄自己的不满,讲述自己的故事,“乌合之众”开始形成,大肆宣扬低俗的流行文化,造成人们独立思考理性思维的麻痹。在这种情况下影响的中国当代大学生,也就很容易伴随新媒体和网络环境一起走进反智文化的怪圈,在网络上追随那些没有文化价值的事情,在一次次反智事件的围剿下,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很容易就与传统政治观念的塑造相去甚远,最后造成中国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丢失。

3、缺少对政治信仰的重视

中国当代大学生生活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市场经济都极为繁荣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当代大学生,难以体会以往中国破碎情形下的心酸历程。中国革命党人在抗战时期所建立下来的种种政治信仰,在当今的时代中似乎与人们的生活相去甚远,于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中国当代大学生,缺乏对政治信仰的足够重视,具体表现为他们会认为,政治信仰只是那些走仕途的人需要学习的东西,对于毕业就上班的人来说,政治信仰与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于是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中国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缺失。

4、对政治信仰的混乱认识

中国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两个阶段,一个是应试教育阶段中所接受的政治教育,从小学到初高中再到大学,乃至之后的事业单位考试等,都包含了中国政治信仰教育。还有一个阶段是学生自己去了解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政治信仰,这一部分政治信仰的建立主要是在媒体环境中培养起来的。当今时代的媒体环境为了竞争会故意放出混肴视听的信息扰乱受众的判断,比如说因为某些无良媒体的不实报道,挑拨了医患关系,且造成了人们对中国政治体系的失望,从而对人们的政治信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因为境外媒体的渗入,一直宣扬国外的政治主张,在媒体的鼓吹下,中国当代大学生也很容易失去辨别的能力,于是最后就会在以往学习的政治信仰产生怀疑,最后造成政治信仰的混乱认识。

二、中国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建立及对策

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不足,教育质量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素质,使大学生在繁杂的信息面前保持鉴别力,明辨是非,针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及其成因探析,我们必须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1、创新教育手段和形式

中国当代大学生学习以及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就是利用网络和新媒体资源,针对他们获取信息的形式,可以创新现有的教育手段与形式。具体的教育手段与形式创新为:教师可以通过检索来发现目前网络上有关于政治事件的热点话题等,将这些话题进行检索和记录以及收藏,配合政治教材来进行融合,在课堂上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以及图片的方式,用网络上热议的话题作为切入点,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政治话题的兴趣,最后通过教师的解析让学生能够对政治信仰以及政治体系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以此来实现巩固他们政治信仰的目的。

2、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塑造。中国当代大学生之所以对政治信仰的塑造不够重视,也是因为在传统的政治塑造过程中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也就造成了政治教学一潭死水的状况。在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需要在现有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形式与手段,同时政治信仰的教育还可以尝试与校园文化活动进行结合,来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比如说在开展重要的国家级会议的时候,可以举办有奖竞猜的活动,通过快问快答的方法来对中国政治常识进行普及。另外还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举办相应的校外文化活动,比如说参观当地的抗日战争纪念馆,重游红军长征路线等,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对中国现有政治体系的认识,深感中国前代伟人创立中国的不易,建立深厚的爱国情谊。

3、对网络媒体信息进行有效监督

当前中国的网络环境被一些不良媒体以及境外的反动势力媒体污染,他们通过虚假的新闻宣传和营销,妄想刻意引导民间舆论对中国的政府机制形成倒逼,如果不及时对这样的情况进行处理,长此以往就会“三人成虎”,最后造成人们对现有政治信仰的信念崩塌。

对网络媒体信息进行有效的监督需要政府部门的监督、媒体自身的监督以及公众的监督三个方面构成。首先政府要严格管理媒体舆论环境,对媒体的责任做出進一步的规范,对于那些不良媒体要严厉惩治绝不姑息。从媒体自身的角度上来说,应该要恪守媒体的社会责任,力求还原媒体本身客观公正的报道立场。对于受众自身来说,则需要加强自己的信息辨别能力,对不良媒体报道的不实信息进行举报辟谣,共同维护中国网络媒体环境的健康发展。

4、建立专业的政治教师队伍

要选拔一批觉悟高、业务精、作风正、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充实到教学队伍中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打牢思想政治功底,使政工队伍永远充满新鲜血液,保持新的活力。这支队伍应该要包括党政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团学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此同时,这批队伍必须可以有效利用网络技术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提高其有效性。

建立奖惩制度,对政工队伍的思想状况、工作情况、业务能力进行定期的考核,对那些有贡献的教师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而对没有责任心或出现重大教学事故的教师进行批评。

5、大学生自身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自我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思想观念的内化和行动中的外化。有了需要和动机,在内化过程中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性就突现出来。没有一定的自我教育能力,依然不能取得很好的自我教育效果。因此大学生要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包括内在的知、情、意、信、行。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必须进行自我教育,在教育者的帮助下或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接受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并转化为自己的个人意识,并多次重复良好行为使其成为行为习惯,产生良好的行为结果,以此达到“外化”,完成知行合一。

三、结语

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总体上处于较为稳定发展的状态,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为此需要我们从不同的方面对当前的政治教育工作以及政治教育的环境进行改善,为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有利因素。

【参考文献】

[1] 荆学民,施惠玲.马克思政治信仰的逻辑演进[J].哲学研究,2010(09).

[2] 杨建义.大学生文化认同与价值引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3] 程浩.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金英姬,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政治信仰当代大学生现状
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仰 的学理探讨及价值意蕴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现状与教育策略研究
坚定政治信仰 夯实党的政治建设根基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