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解放应成为上海永立改革开放潮头的内在底气

2018-03-31 21:31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长三角改革开放上海

汪 亮

(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上海200041)

今年是我国开启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史大幕的四十周年,又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迈入新的历史征程的重要一年。在进入新时代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我们回顾并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辉煌而艰难的历程,必将为上海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新征程的起点上找到新的前进方向。

一、坚持开放,倒逼上海改革永不停息

回首上海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既艰难又辉煌的历程,可以说每一次的重大改革与发展都是伴随着不断开放而展开的。事实上,就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开放带来了一系列新旧体制的冲撞,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交织之中,大胆地解放思想,既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注意发挥好政府的作用,不断地化解各种矛盾,积极地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的新思路、新机制和新举措,一步步把上海这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具有最为浓烈计划色彩的工商业重镇,推向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潮头,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华丽转身。

就以上海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末期开始的国内合作为例,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口岸城市之一,为了扩大工业品的出口,亟需化解两大矛盾:一是需要迅速扩大工业品的产能问题;二是需要解决生产的原材料问题。而对于当时的上海而言,产能已经饱和,若需要进一步扩大生产则困难不少。与此同时,上海也不是原材料的产地,这就需要通过与周边江浙两省的合作来扩大生产规模和通过与中西部地区的合作来取得生产原料,从而极大提升口岸的吞吐量,提升进出口贸易的能级,为我国改革开放服务。因此上海首先提出了设立上海经济区的设想。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支持下,一个隶属于国务院的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就此成立,并为此而展开了一系列的工作,进而推动江浙沪两省一市在经济领域的广泛合作,规划了两省一市的产业与经济功能定位。上海利用自身的溢出效应,突破传统的体制机制束缚,诞生了一批诸如联营厂、市外分厂、星期六工程师等新机制,从而解放了生产力,同时也带动了江浙两省乡镇企业的崛起。不仅如此,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自成立伊始就规划了两省一市的主要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布局与建设工作,打破了地区分割的传统体制,加快推进了区域整体布局发展的步伐。我们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老领导汪道涵市长虽然上了年纪,但在突破改革瓶颈时那种放眼世界、思想开放、思维敏捷的气魄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亲历亲为,还经常亲自给中央领导写信,坦陈观点和利弊。那时在外滩的市政府老大楼里见到年轻的同志,不管认识或不认识,总是笑眯眯地向你点头示意,有时还问你工作忙不忙,在哪个部门工作。那种平易近人、虚怀若谷的风范让人感到亲切难忘。可以说上海的改革开放正是因为有上海市委、市政府所具有的海纳百川、大气谦和的胸襟,在总目标和总规划的指引下以追求卓越的精神,一茬又一茬的接着干,以接力棒的方式坚持不懈地予以推进,才能形成如今 “四个中心”的大好局面。之后上海又通过发挥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作用,积极主动地开展沿江经济带合作,在化解上海工业原材料紧缺问题的同时,又通过技术转移、沿江投资等支援和服务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上海经济区开始,到泛长三角合作,再到长江经济带合作,再到如今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一次比一次升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早已超过了当初。如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已经在更高的方位上上升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长三角城市群规划正呼之欲出,未来长三角区域合作必将开出丰硕的成果。

二、既解放思想又追求科学与卓越

回顾上海改革开放四十年,突破的一系列传统体制的束缚和化解的一个又一个的难题,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本着 “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的科学态度,在解放思想的同时又以严谨、科学和务实的态度,追求改革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仅要有大胆闯、大胆试的劲头,而且还在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力争慎重和稳妥,同时又为改革的持续推进留下充分的空间。在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和丰富对内开放合作的内涵。从改革开放初期采取各种方式开展横向经济联合,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产业的垂直分工,到促进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实体之间的优势互补,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再到抓住浦东开发开放的战略机遇,构建了产业整合和统一市场的对内开放合作的地区间新型的合作关系。浦东开发开放伊始,上海市委市政府本着更好地服务全国的目标,很早就提出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合发展、共同繁荣的对内开放合作的工作指导方针,而且突出强调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为主线、以资本为纽带的新型对内合作关系,逐步建立起生产要素双向流动的良好机制。在上海经济区的基础上,1997年又组建起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主动争取在体制转型中形成包括金融在内的统一市场。到2004年上海又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对内合作交流工作的若干政策意见,也被俗称为“26条”。到这一时期上海已经明确提出了服务国家中部崛起战略,主动担当起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战略重任。也正是从这一时期起,上海的对内开放合作工作被鲜明地注入了贯彻国家发展战略的内涵。进入了政府、企业、民营、国有的全方位合作,合作内容也进入了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的多目标。同时,在推进手段上也形成了政府和市场的合力推动,上海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上也由此进入佳境。对内开放和合作也由最初的上海经济区横向联合,走向了沿江合作、援疆对口支援合作、部市合作和港澳台合作的多层次、多内容、多手段等更为主动、更为积极、更具深度的广泛合作。所有这些成果的取得,如果没有将解放思想作为内生底气,没有严谨科学务实的工作态度,没有长期坚持不懈的坚韧劲头,要想取得如此的辉煌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三、新时代上海改革开放依然要坚持解放思想

从上海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轨迹来看,上海什么时候思想解放,上海改革开放的各项工作就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就会开创一个时期的大好局面;什么时候思想受到束缚,什么时候上海的各项工作就会陷入僵局,局面就会陷入低潮。所以说解放思想是上海改革开放的灵魂,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是上海改革开放的态度。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上海的改革开放也由此进入了新时代。上海应当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坚持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中央的要求,一是要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大胆闯、大胆试,勇于打破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尤其是四十年来由自己制造的改革 “经验”的桎梏及利益固化,推动上层建筑不断地与经济基础发展相适应,促进生产关系的持续调整,以不断地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这是上海在新时期改革开放的重中之重。二是要通过深化上层建筑的改革,推进生产关系向有利于生产力发展需要的调整,全面提升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能级和质量,主动且大胆地破除行政的樊篱,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内按照市场的内生要求得以充分地流通,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争当排头兵和先行者,为上海创建卓越的全球城市注入新的功能和动力,促进信息流通、技术流通、人才流通、金融流通等各种高端要素甚至是全球高端要素的流通,吸纳集聚和沉淀,增强上海全球城市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吸纳力及流通力,并以此为动力,全面解放思想,探索并创建出一条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区域协同发展的新体制和新机制,使上海在新时代的对内开放合作中再创辉煌、再获佳绩。

猜你喜欢
长三角改革开放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