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萍
(宁夏社会主义学院,银川750002)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全社会发展阶段上的总体状况,规定着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对党制定新时代的战略方针也会产生直接影响,也必然不同程度地反映到统一战线领域中。众所周知,统一战线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新时代只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没有解决,我们党的最终战略目标没有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就将长期存在。随着主要矛盾转化,统一战线的任务将会更重、责任更大、要求更高,统一战线工作着力点会相应发生变化。深入分析主要矛盾转变对未来统战工作重心和政策措施产生的影响和要求,合理有效地协调各利益群体间的利益冲突,不仅事关统一战线法宝作用的充分发挥,而且牵涉到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成败得失、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必然会对统一战线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
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战略目标服务的,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把 “需要”和 “生产”的矛盾,改为“需要”和 “发展”的矛盾,这表明一方面主要矛盾的转换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还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角度提出了更多需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日益增长[2]。另一方面新的社会矛盾不仅要以物质文化需要为基础和前提,而且还包括人们的主观价值判断和选择,由于所处群体、阶层、地位、身份和社会角色的千差万别,人们常常从自己是否感到 “满意”来理解美好生活。某些领域有限度的财力投入与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之间的矛盾,社会评价跟个体感受之间的差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平衡,管理 (领导)者阶层在工作中的缺点和改革中某些具体措施的失误,都会使部分群众产生某种不满和失望情绪。刘少奇同志曾经说过:“社会上一切不合理的现象,一切没有办好的事情,领导上都有责任,人民会来责问我们国家、党、政府、经济机关的领导人,而我们对这些问题应该负责任。”[3]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出现问题和工作失误或多或少都同管理 (领导)者阶层的工作和责任有一定的关系,这些问题和失误解决不好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冲突。统一战线一方面要厘清主要矛盾反映的是由较低层级供需矛盾向中高层级供需矛盾的转变,从 “数量短缺型”供需矛盾向 “优质不足型”供需矛盾转变;另一方面要承认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依然存在,生产力在某些方面、某些领域依然比较落后,贫富之间的矛盾冲突,贪婪、浪费、不公平等负面效应依然存在,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过程会更复杂,遇到的问题会更多,遭受的挑战会更大,需要的努力会更为艰辛。
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时指出:“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1]并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区域协调等发展战略,强调了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策略方针。这一切必然对统一战线发挥独特优势、彰显功能价值,用共同奋斗目标聚精会神、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凝心聚魂、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汇智聚力,把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同统战工作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最广泛的团结,为进一步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找准方位、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提供重要的依据。
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来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寻求更高质量的发展。更高质量的发展就是要紧紧牵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 “牛鼻子”,增加有效投资,扩大消费需求,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发挥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使技术要素和创新要素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4]。这个发展阶段,更多的是靠知识、靠技术、靠人才、靠创新。而广大知识分子、归国留学人员、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关心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希望施展才华、发挥作用,这对统一战线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激发党外知识分子、留学人员、民营企业的创新创造活力、提升整个科技创新的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赋予了重要职责和主要抓手。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主要矛盾转化对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提出的任务将会更重、责任更大、要求更高。
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加多样化,比如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些需要是多样化、差异化、多变性、个性化、多层次、复杂化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 “激励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1]。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在新时代更是担负着为党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党的事业提供广泛力量支持的重任。一方面把谋划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目标定位在不同区域的各族群众接受教育、就业、居住、出行、收入、健康、生活质量等系列民生问题得到不断改善,助推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城乡区域差距不断缩小,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为大力提升人民需要的层次提供更加广泛的力量支持。另一方面要探索协商民主的新形式、新方法,特别是使协商民主工作向基层、农村、社区延伸,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出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比如:十九大报告强调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的 “14个坚持”,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种极具前瞻性的认识,也是中华儿女形成的一种共识,统一战线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中的角色,应该是身体力行者、传播者和先锋。
现阶段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仅体现为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也包括不同行业、不同阶层发展的机会、三农问题、产业结构调整、收入差距扩大、分配领域不公等一系列命题。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需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关注环境污染、教育卫生、医疗保障、社会治安、政府廉洁和国际地位等一系列公共事务。有了共同的挑战和困难,就有了团结奋斗的基础。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需要凝聚广泛共识,汇聚各方力量,啃下硬骨头,这为统一战线提供了发挥自身优势的空间和舞台。广大统一战线成员达数亿之多,只要把他们团结起来,引导他们积极投身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实践中,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会增添强大力量。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还需要运用统一战线理念开展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新时代 “三农”问题依然是现代化建设需要及时补上的短板,公平正义依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不同群体的具体利益依然呈现出明显的差别,人民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依然多样化,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改革措施被群众充分理解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最广泛最充分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和各方积极性,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从现在到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会面临各种各样艰巨的任务和隐患、叠加的矛盾、难以控制的风险。如果应对不好,极有可能发生系统性风险,犯颠覆性错误,延误甚至中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5]。风险意识淡薄是最大的风险,新形势下,如果利益关系协调不好,各种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导致问题激化,严重的就会影响发展进程。防控风险、维护国家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包括统一战线在内的各方共同参与,共筑安全防线。习近平总书记3月4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联组会时指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有许多重大任务和举措需要合力推进,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积极开展批评监督,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新时代呼唤新作为,统一战线要以共同目标寻求最大公约数,以大团结大联合画出最大同心圆,以协商民主凝聚强大正能量,以改革创新激发工作新活力,对各种风险源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深入调查研究,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既要有监督之形,又要有监督之实,推动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十九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 “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纳入爱国统一战线,这是从国家根本大法的层面,对统一战线内部构成和性质发展的权威阐述和最高确认,是对新时代统一战线内部构成的拓展,更是对新时代统一战线性质的发展,对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提出新的任务和更高要求。在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迈进时期,如何应对国际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如何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需要回答好的重大课题,也是统一战线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战略课题。“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统一战线认清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梳理各领域各阶层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重搞好多党合作,抓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抓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特别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网络统战工作,增强统一战线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切实肩负起 “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和重任。“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统一战线把热爱祖国、并愿意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起来,在 “一带一路”建设、脱贫攻坚、祖国和平统一等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广泛强大持久的力量支持。
追求发展上的平衡和充分,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出现的现象。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开展,需要用发展的思维,通过健全和完善一系列制度建设,通过制度优势进而达到凝心聚力的作用。通过制度设计,凝聚力量,促进发展上的平衡和充分,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
统战调研是新时代提高统战工作水平的重要渠道。如果没有调查研究作为工作载体,统一战线不仅难以完成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的历史使命,还有可能迷失政治方向、丧失理论阵地[6]。为解决不同的问题,统战调研工作在历史上曾对党和政府的决策提出过许多有益的建议,有的甚至彪炳史册。我国发展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统一战线也呈现出新的特点:统战范围不断扩大、统战群体不断增多、 “五大关系”更加复杂,特别是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不断涌现,新生代企业家、海归人士等新型利益群体逐步走向社会舞台,这些新情况给统战工作提出了新课题。统一战线要围绕时代新要求,聚焦党的十九大,把统战调研置于新的历史方位和统一战线所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中去谋划。一要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结合统一战线工作重心调研,为制定政策提供理论与实践创新依据。二要围绕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结合本地特点,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选主题、定规划,紧密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发展战略,开展各具地方特色的统战调研活动。三是围绕统一战线重大理论和实践任务调研,推动解决好人心和力量问题。四要围绕统一战线敏感性、倾向性问题调研。对民族、宗教等关涉意识形态的问题,要善于通过调研跟踪苗头倾向,找准切入点,增强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际上是我国现代化进程向纵深发展的体现,是中国社会大踏步进步的体现。统一战线工作长期关注的是党外人士、精英群体,这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都是必要的[7],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精准脱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需要统一战线更应关注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利益。面对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面对丰富多元的价值理念,如何消除分歧、统一意见,如何消除贫困,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尤其需要了解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意愿,这就需要把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代表人士纳入统战工作视野。
当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统一战线,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需要。统一战线一方面要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有效地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使统一战线广大成员 “四个自信”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和生机活力感悟更深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大大减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要切实巩固思想政治主流认同,使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在亲身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亲眼见证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坚定,“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远见卓识和历史担当由衷敬佩,从而坚定不移地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
统一战线整体的荣辱与各个成员都是息息相关的。无论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还是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能否保持长期和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目前,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为三大不平衡:领域不平衡、区域不平衡、群体不平衡。一切矛盾都可以在利益这个问题上找到它的根源,“不平衡”会 “不充分”,由于发展不平衡,处于发展强势一端的社会主体会过多占用发展资源,从而加剧处于发展弱势一端的社会主体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发展。如果在未来发展中不注重共享发展、融合发展、共同繁荣,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的 “获得感”建立在另一部分地区、另一部分人的 “失落感”甚至 “被剥夺感”基础上,就会造成不同区域社会群体、阶层对立,甚至社会被撕裂[8]。统一战线是建立在共同目标与共同利益基础上的联盟,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到共享发展、融合发展、共同繁荣应该成为破解主要矛盾、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最深厚的力量。
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面对丰富多元的价值理念,如何消除分歧、统一意见,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联组会时给出了答案:“要用好政党协商这个民主形式和制度渠道,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通过协商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需要执政党从制度上保障和完善民主党派正确行使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的职能的权利。在尊重参政党运行规律的前提下,让参政党独立处理自己的内部事物,执政党在法治轨道上为民主党派加强思想、组织、制度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提供相应条件,通过为各参政党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进而做到重点调研与协商民主齐发力,用好协商民主形式和制度渠道,推动 “有事好商量”式的民主协商成为中国的社会共识。
人民群众之所以 “期待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与我国整体设计 (包括统战工作的制度设计)的制度有关。比如,我国的各级政协在界别的设置上,缺少反映基层人民群众的界别,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统战工作要有深层次的制度思考[7],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手段,把全体人民利益作为重要考量,通过民主法治的方法健全和完善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和诉求机制,让不同的利益群体代表各自利益,通过制度建设推进新时代统战工作,进而推进全社会整体治理水平,提升整个社会的和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