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向仍然较低的原因探析

2018-03-31 09:55黎安康
社科纵横 2018年6期
关键词:意向大学生教育

黎安康 刘 君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 400074)

创业意向是一个社会心理学的概念,是指潜在的创业者有没有自主创业愿望和计划以及这种愿望的强烈程度,并付之于实践产生创业行为的心理状态,类似于未来规划中对自己的一种个人承诺,是潜在的创业者能否投入现实创业活动的关键要素。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是指“对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是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动力,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先决因素”[1]。它一方面指引着大学生为实现心中的创业目标而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资源以及必不可少的意志力以求实现其创业计划;另一方面,“是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指向创业行为的中介变量”[2]。这表明创业意向只是一种心理意愿活动,充满可变性: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不断得到巩固;可以是模糊的意识,也可以是清晰的意图。关键是对这个中介变量的把握,使其朝着积极方面发展。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情况并不理想。根据麦可思研究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可以看出,“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有2.3%的人自主创业(本科为1.2%,高职高专为3.3%),三年后也有5.9%的人自主创业(本科为3.8%,高职高专为8.0%)”[3],虽然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三年内选择了自主创业,但是就大学毕业生的总体情况而言,自主创业的学生占比仍需大幅度提高,这与大学生的创业意向较低有直接的关系。根据有关调查数据得出的结论,“我国大学生创业意向总体处于中等略偏低水平。所调查学生创业意向平均水平是2.51,明显低于中位数3”[4](P90),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予以考察和分析。

一、从国家层面来说,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一)国家的政策扶持还有待加强。虽然十八大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在融资、税收、收费、培训、就业指导等各方面都给出了优惠政策,在户籍管理和人事劳动代理等制度上不断完善予以保障,实行弹性学分制度,甚至规定大学生可以休学创业。但在创业资金的分配、项目的申请、法规或者制度的保障上仍存在诸多不足,除了人事劳动,教育、培训、税收等方面发挥了实际的支持作用之外,银行、工商、司法、保险、风险基金等机构的配套支持政策并未建立,即使有,也很难落实。

(二)市场的准入门槛仍然过高。处于蓬勃发展期的我国市场经济既给大学生创业带来机会,同时也带来瞬息万变的市场风险,处于发展初期的大学生创业者,要想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站稳脚跟,需要打破行业准入壁垒,实现充分的自由竞争,但大学生创业者刚刚起步,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加上不同程度的区域性保护主义的影响,对注册资金的要求(即使有限责任公司,至少也要三万元)以及对从业者执业经历的限制等要求,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三)财政政策的支持上,全阶段的关注仍然显弱。虽然在税收、借贷等方面有减免和贴息的优惠,但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大多停留在创业的初始阶段,对其成长期的后续支持和后期发展的关注明显不够。在融资方面,政府和学校都成立了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专项扶持基金,但数额较小,且很难及时到账,难以满足企业资金的实际需求。同时,资助资金的申请手续过于繁杂严苛,导致资助政策的落实大打折扣,银行出于对风险的考虑,也没有完全执行落实相关的政策,这些都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意向。

(四)创业基金规模过小,实际支持作用不大。所谓创业基金,主要是指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包括个人资金和机构资金,然后用于投资项目、技术或者市场,以期能获得高额回报的一种投资基金,又叫风险基金。有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启动资金仍以非正式投资基金为主,绝大部分来自父母、家庭的支持、亲戚朋友的借贷和个人的积蓄,一般都不会超过五万元,“这个比例占到了57.97%,其中低于二万元的占到了28.74%,来自于贷款和风投的仅占比9.48%”[5](P61),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事实,就是我国的风险投资相比于证券和银行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发达的。虽然我国很早就开始设立企业基金来支持微小企业和大学生的创业,但创业基金的规模过小,难以对大学生的创业行动提供有力支持。

(五)创业服务体系不完善。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与大学生创业服务相关的一系列文件和措施,但这些服务政策都只是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实际操作起来比较难,而且执行部门会从自身经营风险的角度考虑,执行政策的积极性并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针对大学生创业成立的专门的咨询和服务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已经建立起来的,因为宣传渠道有限,知道的人并不多,实效性并不高,导致大学生创业者获得相关帮助的渠道被限制,降低了他们的创业意向。另外,就目前的情况看,全国还没有建立专门针对大学生所创企业的具有良好效力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其权益。由于企业赚取最大化利润的本性,新创立的企业必然会对固有市场造成冲击,从而难免遭遇行业壁垒,而那些具有巨大规模和影响力的大企业的产能效应,也势必会阻碍大学生所创企业的发展,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向。

(六)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培训不足。有调查显示,“在大学生创业者中有高达71.74%的人没有参加过创业培训”[5](P63),虽然在政府的要求下很多地方建立了不少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孵化基地,创业科技园等服务性质的平台,但总体数量较少,而且在比较发达的地方才稍微常见,欠发达地方和落后地区则很少看到。对身怀创业梦想的大学生来说,我国仍然比较缺乏供他们提升创业能力、进行创业实践的平台。此外,我国的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大多集中在高校进行课程教育,注重的是理论素养的提升,而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说,更重要的是实践和案例的分析,这些方面高校的创业教育却相对缺乏,很难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业意向。

(七)大学生创业信息共享平台缺失。大学生创业信息的共享可以及时提供给创业者以最新最全的创业机会,使他们获得正确的投资方向和准确的投资项目,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但有调查数据表明,只有很少的学生对创业政策是真正了解的,这个比例还不到3%。相对于美国、日本等国家,我国的大学生创业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十分严重,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平台与机制的确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八)扶持政策得不到有效执行。虽然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针对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但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却不能得到很好执行。政策是由具体的工作人员来执行的,但各个地方政府,各相关单位和部门以及各高校的工作人员对政策的理解和灵活处理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导致彼此之间的沟通和配合不够顺畅和到位,执行起相关的政策来容易出现相互推诿塞责的情况,甚至可能出现某个部门认可的优惠另一个部门却不认账的事情,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二、从社会的层面来说,创业环境不良,创业氛围不浓

(一)创业文化未能深入人心,导致创业氛围不浓。虽然各级政府都在强调以创业促进就业,也确实积极作为,颁布了很多文件,出台了不少政策,鼓励大学生敢于创业,并希望他们乐于创业,但实际情况却并不理想。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中国人更偏向于安稳的生活,而不愿选择去承担风险进行创业,他们认为学生的第一要务是学习,所以要等到完成了在校的学业再说其他的事情,而不主张学生休学去创业。毕业之后,最重要的是找工作,他们认为大学生最好的出路,是考公务员进入政府机关,或进入企事业单位,实在无可奈何了,才会选择自主创业。对女生来说尤其如此,父母更希望她们能找到一个条件优厚比较稳定的工作,而不是四处奔波去创业。加上长期以来存在的重男轻女思想,即使勉强答应家中的孩子去创业,也是男孩子受到支持的程度更高,女孩子基本上很难得到家人的理解。究其原因,还是创业文化未能深入人心,没能在全社会形成心理共鸣,得到大众的认可,导致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创业的功利性太强,导致创业心理浮躁。应该说大学生创业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一种解决就业压力的手段被提出来的,带有强烈的功利性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根本目的也是基于解决就业压力的现实问题,为了提供更多岗位,提高就业率。而作为创业本身的文化内涵,并没有被真正关心,也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正是出于现实的考虑,所以我国制定的大多数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都是附属于就业政策之下的,没有纯粹为创业制定的相关政策,大学生的创业动机不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不过是为了解决生存的基本需求,这也是全社会创业氛围不够浓厚的重要原因。对大学生来说,创业这种行为不是一种自发性的主动行为,而是迫于生存的压力。如果创业文化不能着眼于长远,对创业的认知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观,那么创业心理和社会环境只会越来越浮躁,其结果就是大学生根本无法沉下心来认真做一件事,从根本上影响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和成功率。

(三)创业环境不良,创业风险较大。现在的金融环境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隐伏着许多风险和不可控因素,涉及到资金的安全、投资的风险控制,各种诈骗行为的预防等,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虽然社会上有很多创业成功的榜样,马云、马化腾、俞敏洪、李彦宏等等,都是白手起家的典范,但整体的创业氛围并不浓厚,创业环境也并不很理想。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经济不景气更加剧了创业环境的恶化,而“对于风险程度的认知与学生的创业意向强度呈负相关关系”[6],有资料显示,光2017年上半年,全国就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7],对于想创业的大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记闷棍。加上大学生创业意识普遍比较淡漠,创业素养也比较缺乏,他们创业意向的减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从学校教育引导的角度来说,创业教育的力度不够,效果有待加强

(一)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我国的创业教育与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相比起步较晚,确切地说,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大力发展的,而且覆盖的范围也比较小,只在大学校园进行创业教育,而且容量有限,不是每个人都能选上,而在小学和中学则根本不会有这种概念。另外,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但目前的情况是只有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政府和社会则基本没有参与。此外,就是我国的创业教育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沿海发达地区比较普遍和常见,欠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则不理想。与创业教育相关的各项政策也仅仅是出于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还没有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没有认识到创业教育和创业行为是国家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

(二)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不高。主要的原因有三点,首先是师资力量不足。创业教育的担子主要落在了高等院校,这就需要配备大量的软硬件设施,需要过硬的师资力量。由于创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教学活动,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它还要求任课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最好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经历,但同时具备创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高校教师数量稀缺,导致创业教育课程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其次是教学交流机制不完善。要提高创业教育课的实效性,可以聘请校外著名的企业家来学校授课,那些商业精英不但具有实际创业经验,还有丰富的商业管理知识,可以理论结合实际,切实为学生解疑答惑,并给出具体而有效的建议,但来学校上课的企业家并不多,学校在人才引进机制上还有待完善。最后是在课程设置上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一般都只作为选修课存在,没有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导致其教育效果不尽人意。

(三)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度不够。专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创业教育与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具有正相关关系,创业教育程度越高,创业意向提升越显著。但高校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高校创业主管部门表示学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实质上非常有限,尤其是在研究型大学中创业教育处于学校工作的边缘地带”[2]创业大赛也偏离了举办的初衷,弱化了创业激励的作用,只成为了参赛者找工作时的敲门砖,同时,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参与度也在降低。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的创业教育配合度不高。创业教育不仅涉及学校和社会,也涉及家庭教育。家庭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66.6%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最大的因素来自家庭”[1]。如果一个家庭具有经商的传统,那么这个家庭出来的大学生比一般家庭出来的大学生创业意向更高;家庭中有创业成功的榜样,也会大大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向;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创业意向。但是目前,大部分家庭对子女毕业后进行创业活动并不支持,也没有规划和设计。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支持十分重要。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创业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但显然,这种配合度并不高。

四、从学生个人素质的角度来说,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不高,创业意识不强

(一)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不强。从绝大部分大学生的内心来说,在创业和就业之间,他们的个人倾向还是更偏向于就业,大部分学生甚至都没想过自己要去创业。他们的创业积极性不高,原因在于他们对创业的认识程度还不够,大部分大学生将创业看作是工作、考研或出国都失败之后的无奈之举,他们并未真正认识到创业的价值,对创业文化的深刻内涵以及对社会和自身的意义都没有足够认识。所以对与创业相关的事情缺乏关注和思考,即使在求学期间有好的创业机会,他们也无法发现,或者发现了也不能有效把握,导致可贵的创业机会流失。创业意识不强,自然导致创业意向降低。

(二)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不高。创业不只是理论问题,也不光是喊喊口号,要想成功,必须付诸行动,在创业活动中慢慢摸索和成长。创业是实践性的活动,需要创业者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有寻找商机的独到眼光,获取社会资源的交际能力,扩展人脉网络的交往智慧,实现有效管理的丰富经验,控制风险投资技巧手段等等要求,都是需要理论学习并在实践中培养和积累的。创业者要理性认识自身的个体特质,客观评价自己的素质条件,才能看清自身的优势和缺点,再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才能扬长避短,激发创业意识。但现实问题是,大部分大学生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和引导而对自身具备的创业素质认识不足,大学生中很多潜在的创业者因此而放弃创业的想法。

[1]张信练.论本科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提升[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

[2]朱红,张优良.北京高校创业教育对本专科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机制——基于学生参与视角的实证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02).

[3]麦可思研究.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2017-6-12.

[4]刘志.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结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3013(5).

[5]姜红仁.我国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同等学力博士学位论文,2014(5).

[6]郭雷振.近年来欧洲大学生的创业意向特征与影响因素[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01).

[7]郑州轻工业学院就业信息网.2017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EB/OL].http://web.zzuli.edu.cn/s/98/t/293/a/177851/info.jspy.

猜你喜欢
意向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集体意向:交互认识的均衡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