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艺
(暨南大学社会科学部 广东 广州 510632)
习近平认为,加强党的建设,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用哲学教育、武装党员,进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化为看家本领。可见,“学哲学”是党的建设中的核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曾说:“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1](P544)当然,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要视哲学为看家本领,也一定是基于对它的特别需要。依据习近平的讲话精神,本文试图从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执政能力等三个维度,谈党学习哲学必要性。
坚定理想信念,不仅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而且是其安身立命之根本。这充分体现了理想信念对于共产党人的不可或缺性。究其原因,首先,它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P80)。其次,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支柱”一词说明理想信念是精神中的“灵魂”,对于共产党人而言,是他们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撑。再次,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动力。精神动力,就是思想、理论、理想、信念、意志等精神因素对人所产生的推动力。中共成立伊始,就开始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变为激发自身前进的精神力量,并因此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因此,习近平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大会上说:“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3]最后,理想信念标志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精神境界,是人们寻求安身立命之所时形成的精神层次或境域。习近平把理想信念视作衡量共产党员精神境界的一个关键因素,说“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4](P33)。
既然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精神支柱”、“精神动力”和“精神境界”。那么,假如某些党员动摇或丧失了这些,也就意味着动摇或丧失了“安身立命之本”,就很容易受到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很容易出现信仰上的迷茫与空虚,很容易在各种诱惑面前随波逐流,甚至丧失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最终导致政治上变质、腐化。针对党员干部群体中所存在的这种现象,习近平警示这“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5](P108)。造成某些党员信仰缺失的原因很多,但最为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党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不牢固。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理想信念的基础,第一,因为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人们对世界基本问题的根本看法与观点,其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关系问题。那么,一种哲学科学与否,就看它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固然,整个西方哲学传统回答这个问题的方式各异,但其实质上是一致的,诸如自柏拉图以降的理性哲学传统,或者从主观精神、或者从客观精神来回答这一问题,违心主义面孔一目了然。而旧唯物主义对此问题也只是做了片面、抽象的解释。与他们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视现实生活为生命线。基于对现实生活内在本质的探索,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现实展开过程(世界)中所表现为必然性(规律性)的东西,即人类社会历史的一般规律。马克思十分重视这一发现,说它是“普照的光”(即科学的世界观),整个世界因此获得科学的解释。而规律本身就蕴含着矛盾辩证法,因此,它也是科学的方法论。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促使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由空想走向了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想信念,由来已久。16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伴随着欧洲社会由封建的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早期无产阶级遭受到新生生产方式所带来的空前灾难,犹如马克思所言,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揭示无产阶级的遭遇、批判资本主义罪恶的经典论著,极具代表性的有16世纪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17世纪温斯坦莱的《自由法》;18世纪的梅叶的《遗书》、摩莱里的《自然法典》、巴贝夫的《为平等而密谋》;19世纪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社会主义论述,等等。这些论著表达了一种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没有剥削压迫的理想社会,但不能不说,它们都无一例外地是“空想”的。因为它们都是以独断的、抽象的人类理性为标尺,来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来描绘理想社会未来的。马克思打破了这一“乌托邦魔咒”,通过对社会历史现实本质(历史规律)的揭示,切实地把社会主义奠定在坚实的根基之上,社会主义因此由空想走向科学。
因而,当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知”的时候,对理想信念自然也会模糊不清、态度暧昧。换句话说,“要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5](P108)。
一个政党的政治方向,就是指这个政党为之奋斗的目标。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曾经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从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习近平也在不同的论题中强调了政治方向建设的重要性,如谈到党性时说“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谈到党的制度建设时说“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必须把握好正确政治方向”,谈到党风廉政建设时说要“自觉把‘三严三实’要求体现到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上”,谈到党的政治生活时说“党内政治生活要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那么,现阶段我们党的政治主张或政治方向是什么呢?答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5](P18)。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见,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关于这一“创举”的历史起点,学界颇有争议,而弄清这个起点又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牵涉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理解。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6]事实告诉我们,严格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
“起点”问题解决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就有了明确的边界。它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艰辛探索取得的根本成就,是科学社会主义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崭新理论成果。这个成果的价值与意义是前所未有的,自从“改革开放之初”特别是“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了历次(十三大—十九大)党的代表大会报告的主题词,自然也成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的基本政治方向。
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新时期党的基本政治方向的“开启”是交互耦合的。也就是说,党在坚持和完善自身领导核心地位的过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成了党的执政主题与政治方向。这种互动影响的关系一方面表明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另一方面表明了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方向建设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作用达到空前高度,犹如习近平在论及“四个伟大”之间的关系时说,“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因此,要想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得加强党的建设,而最重要且根本的一条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坚持用理论武装全党是我们党的宝贵传统。毛泽东就特别强调党的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曾提到过“共产党内理论水平的不平衡”[7](P392),认为这种人如果指导革命,就会引导革命走上碰壁的地步。邓小平在谈到党的传统作风时说,要“造成一种学习的空气,学习理论的空气”。江泽民谈到党的执政经验时说,“我们党有一条宝贵的经验,就是每当革命和建设处在重大历史关头,总是特别重视理论指导,总是结合不断发展的实际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也指出“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党不可能是先进的党”。习近平在“7·26”重要讲话中同样指出,“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
新时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就得实现全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上的自觉与准确把握。要想做到这一点,全党就得深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的命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发展息息相关,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性“承诺”,社会主义才结束“无果之花”的宿命,走向科学。从实践上讲,科学社会主义由一国实践向多国实践发展,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完成的。新时期,我们党开创并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也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进行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依然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因此,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就必须在理论上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觉,在实践上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
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了让党更好地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进一步加强其执政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
所谓执政能力,就是执政的本领。早在历史出现重大转折之际,毛泽东就要求我党要勇担使命,加紧实现由革命党到向执政党的角色转换。于是,在提出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侵袭的“两个务必”的同时,强调全党要加紧学习,努力增强自己的执政本领。时至今日,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上更是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进而说当前,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但要认识好、解决好,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具体这是一种怎样的本领呢?
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简称《决定》)的界定,党的执政能力包括:“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8](P275)。十八大以来,在继承《决定》中提出的“五种能力”的基础上,习近平又特别强调了党直面新时代新挑战三种本领,即党的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
战略思维能力是对长远性、根本性问题进行筹划和指导的本领,用习近平的话说,“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9]。综合决策能力是面对某种复杂情景为顺利达成目标所具备的综合素养,对党员干部而言,就是在“综合决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辨别力(或判断力)、战略谋划力、预测力(或洞察力)、决断力及应变力等”[10]。驾驭全局能力就是洞悉与判断、把握与总揽、掌控与处置筹划全局的本领,习近平相当重视党的这种本领的建设,说党“要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提高党把握方向、谋划全局、制定政策、推进改革的能力、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5](P103)。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组织建设状况和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作风,都还有不少差距”[11](P402),就像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所言,“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在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由于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还是习惯于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蛮干盲干,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的做得还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11](P403)。因此,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党的各方面建设起牵头管总作用的,贯穿于党的各个方面建设之中,这关系着执政基础的稳固,关系着执政使命的完成。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这是半个世纪以来我党执政的主要经验,党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这一经验。新时代,习近平更是多次强调全党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视作自己的“看家本领”。
之所以如此看重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过程中不可缺失的实践基础、理论依据和思维方法。
马克思曾言,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事实上,政治生活也是如此,任何执政党执政能力的形成、发展与展开都离不开社会实践过程。离开了实践的根据,其执政能力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新时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养成”,即根据新的实践形成和提升党员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
在实践的基础上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并自觉运用到实践中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本性。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升自身的执政能力,自然离不开对执政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唯有如此,才能形成适合新时代、应对新问题的执政本领。所以,胡锦涛指出,努力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和自觉运用的基础之上。同样,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也强调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充分说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掌握执政规律,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必要前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世界本质的逻辑工具。“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12]。概言之,就是要求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习近平认为,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12]。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
[4]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5]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6]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
[7]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9]习近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N].人民日报,2010-03-02.
[10]彭忠益.切实提高综合决策能力[N].辽宁日报,2014-9-30.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2]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