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史料的交锋

2018-03-30 10:57王志红
学理论·下 2017年9期
关键词:明朝拉达马丁

王志红

摘 要:万历三年(1575年),明朝把总王望高追踪海盗林凤到了马尼拉,并在同年携西班牙奥斯定会修士马丁·德·拉达神父一行人赴华,从而揭开了中国与西班牙交往的序幕。但是长期以来,学界认为王望高窜改了西属菲律宾总督拉维萨里斯写给福建巡抚刘尧诲的信件,谎报军功。然而,中西方资料对此有着截然不同的记载。通过对中西史料的比较,可以加深我们对此事件的认识。

关键词:明朝;西属菲律宾;王望高;马丁·德·拉达

中图分类号:K34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9-0175-03

明朝嘉靖年間,倭患丛生,在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等人的打击下,东南沿海的倭寇已基本肃清,但隆庆万历初年海盗林凤活跃于闽粤沿海。学术界以往关于林凤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上①。但对于曾经追踪林凤到菲律宾的明朝把总王望高的研究却缺乏应有的重视。对王望高记载最为详细的当数1585年出版的西班牙奥斯定会修士门多萨撰写的旷世杰作《中华大帝国史》。该书的中译本是由何高济译自派克的英译本《中华大帝国史》(1588年,伦敦),1853、1854年版。书中关于王望高的资料来源于奥斯定会修士马丁·德·拉达在1575年访问福建后撰写的《中国纪行》、米古额·德·洛阿卡的《实录》和赫罗尼莫·马林提供的材料,他们都在1575年陪同王望高来到福建。英国历史学家博客舍《十六世纪中国南部行纪》一书在编注马丁·德·拉达的《中国纪行》时,比较了三种十六世纪的西班牙文本,从而使其更加富有原著的味道。有鉴于此,笔者也主要依据这两种资料,并结合中文史料对王望高谎报军功一事提出微末之见,以求教于方家。

1574年11月底(万历二年),林凤被明朝军队击败后,率领舰队来到了马尼拉,与西班牙人展开了数次激战,战败后退守吕宋西岸的冯嘉施兰(Pangasinan)。关于这一段经历,博克舍在《16世纪中国南部行纪》中有着清晰的记载:“1574年11月末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有个在伊罗科斯(Ilocos)海岸的西班牙士兵发现一支庞大的配备有炮的舰队……他向他的司令官儒安·德·萨尔西多(Juan de Salcedo)报警。萨尔西多……意识到马尼拉是他的目标,他马上向那里增派了一支五十多名枪手的军队……及时在12月1日到达该城。萨尔西多发现马尼拉刚刚在11月30日晚击退了入侵者的一次袭击,原来那是中国的海盗船,头头是一个广东的冒险家,名叫林(阿)凤,西班牙人后来称他为Limahon。中国人在12月2日重新发动进攻,但在激战后被击退,其中攻击队伍的日本头目被杀死。林凤不能叫他的人发起第三次攻击。就沿吕宋西岸驶回彭加丝兰(Pangasinan),在那里一座俯瞰同名河流的山头驻寨自守。”[2]21

关于林凤1574年从11月30日和12月2日对马尼拉的两次进攻,西方资料记载比较详细,而中方资料对于此事的唯一记录只有在福建巡抚刘尧诲上奏的《谕夷剿贼捷音疏》中简单提及:“凤等惊惧,欲驾船出港,因伙长颜佑谦熟知吕宋番情,故驾往彼国,连日攻打不下,吕宋次酋长被贼杀死,各贼中中番人鸟铳而死者四五百人,因据玳瑁城,筑城二座,与番据守,方欲修洗船只,整溯(搠)兵器,待南汛复回广中。”[2]

关于这两次林凤进攻马尼拉的事件,中西方记载基本一致,但是对接下来西军连续两次进攻林凤的事件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记载。

《中华大帝国史》载,林凤退守冯嘉施兰后到处扬言他已经打倒和杀死了西班牙人,菲律宾总督拉维萨里斯害怕菲律宾土著相信林凤的话,起来造反,威胁到西班牙人的统治,所以命令尽力召集船只和人马,组织起来追击林凤所部。自从戈蒂在林凤第一次进攻马尼拉时被杀死后,萨尔西多被拉维萨里斯任命为新任战地指挥官,他率领250名西班牙士兵,和2 500名番兵在1575年3月23日离开马尼拉,并在下一个圣礼拜三(按:据汤开建《明隆万之际粤东巨盗林凤事迹详考》一文,时为1575年3月30日)清晨抵达冯嘉施兰河口,出其不意地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翌日,萨尔西多率军再次向林凤发起进攻……西班牙人因弹药缺乏,进攻受阻。同时西班牙人认为,林凤既无法搞到船从水路逃走,也无充足的粮食储备,所以他们决定围而不攻,等待林凤弹尽粮绝之时被迫投降或妥协[3]156-159。

中文文献不仅对于西军和番军在1575年3月30日和3月31日两次进攻林凤的事件只字未提,而且有着如下记载。据《谕夷剿贼捷音疏》载,王望高于三月十二日(按:据汤开建《明隆万之际粤东巨盗林凤事迹详考》一文,时为1575年4月22日)抵达吕宋后,在“番酋”的支持下,调集了5 000名番兵、200艘战船,于三月十八日至二十八日(按:据汤开建《明隆万之际粤东巨盗林凤事迹详考》一文,时为1575年4月28日至1575年5月8日)连续向据守在玳瑁港内的林凤军队发动几次袭击和进攻。几场战斗下来,“贼人死者过半” [2]。

此外,这还可以在其他中方资料中得到大量的佐证。《明神宗实录》载:“万历四年,九月,丙申。巡抚福建佥都御史刘尧诲奏报:‘把总王望高等以吕宋夷兵败贼林凤于海,焚舟斩级,凤溃围遁,复斩多级,并吕宋所赍贡文、方物以进。下所司。”[4]30《万历武功录》载:“制置使刘尧诲使使者王望高、周英等往谕吕宋,招番兵5 000人,裘(玳瑁)港内,焚凤舟几尽。”[5]56《潮州府志》载:“林凤……航海抵吕宋国,至玳瑁港。筑城、修战舰,谋胁番人,复图内逞。闽抚刘尧诲谕吕宋国王,破巢焚舟,贼众大挫。”[6]168

但是,关于王望高在1575年4月28日到5月8日率领5 000名番兵大破林凤军之事,西文资料不仅只字未提,还出现了针锋相对的指控。《中华大帝国史》载,拉达神父在随王望高到达福州后指出:“王望高和先生(按:先生是Sinsay的汉译,汤开建指出,西文中的Sinsay是在吕宋做生意的海澄人林必秀)……在向总督(按:指福建巡抚刘尧诲)报告时说了谎话,特别是王望高。先生确实在隐瞒,因为他告诉所有人说,我们的人因他的命令和努力才火焚林凤的船只,将他包围,还有类似其他的话;但在他到达那里之前二十几天,可以说一切均已解决和结束。”[3]211接任拉维萨里斯担任菲岛总督的弗朗西斯科·德·桑德博士(Dr. Francisco de Sande)后来也说:“他们窜改拉维萨里斯交给他们的信件,写上其他内容,意为他们在前线英勇作战,并在西班牙人焚烧战船和摧毁堡垒的时候鼓励他们;因此他们除了升官之外,每人还获赏四百两白银,每两银约值12里亚尔。”[7]48, 61-62

依此而言,拉达神父和桑德博士都极力指证,王望高篡改了菲督拉维萨里斯交给闽抚刘尧诲的信件,谎称西班牙人是在他的努力下才摧毁林凤舰队的。长期以来,学术界也采用了这种说法。如陈台民在《中非关系与菲律宾华侨》中写道:“明朝中国的政府……在林凤征菲的时候,派来了一个王望高,在菲律宾除了羞辱国体之外,无所作为。对上峰的报告又是偷天功为己有,使中国典籍对此一事的记载成为历史笑料。”[8]130黄滋生和何思兵在《华侨华人史》中写道:“王望高回到福建……将拉维萨里斯给福建当局的函件肆加窜改后,交给巡抚刘尧诲。经窜改的信件,捏造了王望高等在西军焚毁林凤的船队、摧毁林凤的堡垒时,曾亲临前线英勇杀敌,鼓舞西军作战。”[9]49

可以说,中西方资料对于林凤谎报军功的记载可谓截然对立,那么王望高到底有没有窜改菲督给闽抚的信件呢?笔者认为事实可能是,王望高将西班牙人在1575年3月30日和3月31日大破林凤所部并将其围困在冯嘉施兰的事件,改成了王望高在番酋的支持下于1575年4月28日至5月8日率领5 000名番兵大败林凤于海理由有以下几点。

其一,为何中西方资料对于林凤在1574年11月30日和12月2日两次进攻马尼拉均有记载,而中方资料对于西班牙人在1575年3月30日和3月31日两次进攻林凤的事件只字未提,西文资料对于王望高在1575年4月28日到5月8日率领5 000名番兵大破林凤军之事也是丝毫没有提及,不禁令人生疑。会不会是中西方文献记载都属实呢?也就是说在西班牙人于1575年3月30日和3月31日兩次进攻林凤后,王望高又在“番酋”的支持下,调集5 000名番兵败贼林凤于海。答案是否定的。根据博克舍在《16世纪中国南部行纪》中指出:“……精力充沛的儒安·德·萨尔西多率领一支由250名西班牙人和1 500名菲律宾人组成的队伍,在1575年3月底把他困在这里。包围海盗的寨子仅仅几周,中国的一艘皇家战舰就抵达彭加丝兰。这艘战舰的指挥官是把总(Pa-tsung)(护岸戍军指挥)王望高(Wang Wang-kao),他奉福建浙江总督之命去追寻林凤的下落。”[1]21

前已指出,王望高是在1575年4月22日到达的,在其到来之前的20多天林凤已经被围困在了冯嘉施兰,这也符合《中华大帝国史》中拉达神父所言:“在他到达那里之前二十几天,可以说一切均已解决和结束。”这也就是说,在王望高到来之前,林凤已经被击溃并且被围困在了冯嘉施兰,而且拉达神父言外之意是此后并未再发生什么大的战斗。另外,《中华大帝国史》还记载道:“战地指挥官得知王望高到来的目的,就殷勤招待他。他告诉他说,他已使海盗陷入绝境(那是插翅也难飞逃的),然后他劝他,在解决问题(不会太久)前,他可到不远的马尼拉去,和驻在该地的总督及其他西班牙人休歇游乐,因为仅仅他本人已足以实现计划,无须皇帝的舰队到来,乃至无须它离开安全的港湾……又担保说不出几天就把死的或活的海盗交给他,这最后的审判日不会太久。”[3]162这也透漏出,萨尔西多将林凤围困在冯嘉施兰后,没有打算让王望高插手此事。关于西班牙人对林凤之所以围而不攻,黄滋生和何思兵认为,西班牙人认定林凤已处于西军的围困之中,自己稳操胜券,同时也看准了王望高等人迫切希望消灭林凤,因此以此作为王牌,希望能够达成在中国传教和与其通商的要求。同时他们也指出,王望高意识到,要消灭林凤,只能依靠西班牙人,自己无从插手[9]49。在此情况下,王望高又怎可越俎代庖,率部攻击林凤呢?

值得指出的是,如果王望高在1575年3月30日西班牙人发动对林凤的攻击之前来到冯嘉施兰,把这次攻击说成是在自己的努力下,促使番酋发动了对林凤的攻击,无疑会增加其说法的可信度,奈何中方资料记载,王望高是在4月22日,也就是距离林凤被围困二十多天之后到达的,这明显增加了中西方文献记载的差异。

其二,西班牙人作为菲律宾的主人,在1575年3月30日和3月31日进攻林凤时尽其所能也只能调集“250名西班牙士兵,和2 500名番兵”(这一兵力是门多萨《中华大帝国史》中的记载,博克舍在《十六世纪中国南部行纪》中说是“一支由250名西班牙人和1 500名菲律宾人组成的队伍”)对西班牙人发动进攻,王望高又如何能够在短短的六天时间内(从4月22日到28日)调集所谓的“5 000名番兵”呢?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其三,在王望高第一次使菲启程返回福建后,也即在1575年7月12日,兴泉道让两名神父在寓所休息,他要单独召见米古额·德·洛阿卡(Miguel de Loarca)和伯多禄·萨尔密安托(Pedro Sarmiento)(按:米古额·德·洛阿卡和伯多禄·萨尔密安托是菲督派遣的两名随同拉达神父一起到福建的军人)跟他谈话,谈话内容如下:“他要他们向他报告海盗林凤到群岛的整个情况,西班牙人如何对付他;尽管他已特别得到队长王望高和先生对所有事的报道,他仍怀疑他们告诉他的不是真情。他所怀疑的是有依据的,因为在我们的军人对海盗到达马尼拉,及你看到本书所述的其余事,做了真实叙述后,他发现彼此大不相同,因为他把一切归功于自己以博取荣誉和奖赏;而兴泉道是个聪明人,马上明白了他们的意图。”[3]190—191以此观之,兴泉道似乎洞悉了王望高在谎报军功,但在后来的事态发展中又没有点破。

其四,据《中华大帝国史》记载,王望高谎报了军功,先生帮他隐瞒,而且彼此约定平分奖赏和酬劳,尽量说对方的好话,但是后来福建巡抚授予王望高的荣誉和奖赏超过了先生,导致两者之间发生了分歧和争吵。因为王望高只顾自己,他认为先生只不过是海上的一个贱民,而他贵为队长,先生不配与他获得的一样多[3]211。照这样看,既然王望高和先生可以合起伙来谎报军功,很难排除他人不会同流合污。而且,退一步讲,明朝当局关心的是剿灭海盗林凤,避免其与西班牙人勾结作乱,既然林凤已经遭受重创,成为瓮中之鳖,迟早都要败亡,那么王望高等人谎报军功只是避重就轻罢了,事情败露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综上,关于王望高窜改菲岛总督拉维萨里斯写给福建巡抚刘尧诲的信件并谎报军功一事,笔者认为王望高窜信是真,事实上可能是西班牙人在1575年3月30日和3月31日两次进攻林凤并将其围困在冯嘉施兰,而王望高在信中将其改成了其本人于1575年4月28日到5月8日在番酋的支持下调集5 000番兵大败林贼于海。

参考文献:

[1] [英]C. R. 博克舍.十六世纪中国南部行纪[M].北京:中华书局,1990.

[2] 《督抚疏议》卷二《谕夷剿贼捷音疏》[J]//汤开建.明隆万之际粤东巨盗林凤事迹详考——以刘尧诲<督抚疏议>中林凤史料为中心.历史研究,2012(6).

[2] [西]门多萨.中华大帝国史[M].何高,译.北京:中华书局,2013.

[4] 明神宗实录:卷五四[M]//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所.中国古籍中有关菲律宾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80.

[5] 瞿九思.万历武功录.卷3:广东[M].万历壬子序列本.

[6] 周硕勋.潮州府志:卷三八[M]//中山大學东南亚历史研究所.中国古籍中有关菲律宾资料汇编,1980.

[7] E. H. Blair and J. H. Robertson, The Philippine Islands,1493—1898, Cleveland, The Arthur H. Clark Co., 1903.

[8] 陈台民.中菲关系与菲律宾华侨[M].香港:朝阳出版社,1985.

[9] 黄滋生,何思兵.菲律宾华侨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The Encounter of Sino-foreign Historical Sources: Focusing on the Event of Pa-tsung Wang Wang-kao in the Ming Dynasty

WANG Zhihong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History,Shanghai 200241, China)

Abstract: During the third year of the government by emperor Wanli in the Ming Dynasty, Pa-tsung Wang Wang-kao (Captain Omoncon) arrived at Manila in order to track the pirate Lin Feng(Limahong), and he returned to China with the Augustinian missionary Martin de Rada and the others in 1575, indicating the beginning of Spanish contact with China. However, its the universal knowledge that the letter from Spanish viceroy in the Philippines Guido de Lavezaris to the governor of Fukien Liu Yaohui was tampered by Wang Wang-kao who made a false report about military exploits. Its noticed that there are distinct records in the Sino-foreign sources. Comparing the Sino-foreign sources connected with the episode, what can be concluded is that Wang Wang-kao tampered with the letter exactly exaggerating his battle achievement.

Key words: Ming Dynasty; Spanish Philippines; Wang Wang-kao; Martin de Rada

猜你喜欢
明朝拉达马丁
神笔马丁
拉达秀
小蚂蚁马丁的冬天
通情达理的人性美
未来人马丁
发明家马丁
小鼹鼠拉达
浅谈北魏以来庄浪地区的石窟营建
小鼹鼠的家
试析播州之役对明朝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