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探究

2018-03-30 10:57董文文
学理论·下 2017年9期
关键词:展望挑战实践

董文文

摘 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基于国际法的根本原则和现实国家利益的互利合作,与国际法原则和联合国宪章原则基本是一致的。各国应重视和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国际准则,积极应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受到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关键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践;挑战;展望

中图分类号:D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9-0081-0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诞生了六十多年,也影响了世界六十多年,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在世界的发展和进程中曲折前行。到目前为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我国处理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已经载入了宪法,而且作为一条根本性的国际准则已被很多国家所遵守。但目前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各种力量在繼续挑战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当代受到的挑战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的目的是运用国际法律准则维护弱小国家在国际社会的正当权益,也就是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开始就已经表现出维护国际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政治色彩。由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联合国宪章原则以及国际法原则基本相一致,因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着非常广泛的国际基础。但目前各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仍在继续挑战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特别是在冷战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的挑战表现更为明显。

1999年发生的科索沃战争就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了非常严峻的挑战。“有关国家也可以在获得联合国的授权和当事国的同意下进行人道主义干预”[1]100。这是当时美国提出的“人权高于主权”原则。美国在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就打着北约的名义武装干预南斯拉夫境内的族际冲突,不仅违背国际原则,还践踏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主张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反对向主权国家进行武装干预。但在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飞机使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使馆馆舍破坏和使馆人员伤亡,这一野蛮行径对中国人民造成极大的伤害,给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蒙上了阴影,国际社会和世界人民也纷纷对北约轰炸中国驻南使馆这一野蛮行径予以强烈谴责。为了为此次战争辩护,时任英国首相的布莱尔在一次演讲中提出“不干涉内政原则是有条件的”,公然挑战之前国际社会就确立的不干涉内政原则。1999年第55届联合国大会上居然还有人主张以“人权高于主权”理论为指导,对联合国宪章中的人权与主权原则做出新的诠释。但历史已经表明战争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科索沃战争之后,科索沃的阿族与塞族的矛盾冲突仍时有发生。

21世纪初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再次受到挑战。9·11事件以后,以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为幌子,美国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战争。这两次战争美国都避开联合国,并且是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单方面发动的。美国当权者提出“先发制人”的战略,对别的主权国家进行武装打击。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是违背联合国宪章的,是对国际法原则的粗暴践踏,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公然挑战。这充分表现出了美国的强权政治,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欲望的极端膨胀。2003年发生的伊拉克战争仍然让很多人难以忘怀。在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前,美国先是不相信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核监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核查结论,认为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利用自己强大的军事优势,迫不及待地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在军事上控制伊拉克以后,并没有找到伊拉克拥有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美国发动战争的真正目的。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声称这是给伊拉克人民送来“自由、民主与文明的新生活”,继续为发动伊拉克战争辩护。但战后的伊拉克局势很不稳定,爆炸、袭击时有发生,伊拉克人民生活在恐惧之中。历史再次表明战争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美国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和军事优势武装干涉别国的内政外交,这是对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有效行使五十多年的国际安全机制和国际法基础的严重破坏,也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巨大挑战。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也在2003年联合国大会上站出来公开谴责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动,认为美国的单边主义对世界稳定和联合国构成了威胁。不仅仅是美国,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也加入了挑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阵营。“文明冲突论”和“新干涉主义”从西方世界传来,“人权高于主权”被抬到顶端,北约的东扩,使北约成为一个进攻性组织,这些打压社会制度、价值观不同国家的举动,不仅在理论上挑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挑战国际准则,而且在实践上威胁联合国和世界的和平稳定。所以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强权势力不仅仅是在挑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并不单单是在挑战中国,而是挑战联合国宪章,是在挑战整个世界。

根据冷战后的国际趋势与国际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没有因为冷战后出现的各种新挑战和新问题过时,而更加凸显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现实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人类在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流血战争和武装冲突,总结两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之后,得出的促使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保持世界和平稳定的结晶。虽然,当今世界朝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一超多强的格局短期内还不会有所改变,还会出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干涉别国内政、损坏别国利益、破坏世界和平的行为,但“21世纪的世界应当是一个和平的、发展的世界,建设这样的世界需要全世界的国家。”[2]因此,各国应该珍惜和重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意义、对于世界和平发展的意义。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未来展望

就我国而言,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仍然并一直是我国对外政策的指导方针,将来依然会继续指导我国的对外政策。一是它从一般性原则发展成为宪法原则。“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支持被压迫民族和发展中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正义斗争,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努力。”[3]中国是一个讲究诚信、追求法治的国家,中国一定会按照宪法原则行事。二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方针的长期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虽然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实行了市场经济,但这是以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为前提的。党的十八大明确而坚定地宣布,中国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4]。只要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不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不会变。当然,随着国力的逐步提高,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将会调整自己的对外方针,但这种调整将以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坚持和发展为基础,将以促进世界各国的和平共处和普遍繁荣为目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继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外交理念和政策,进一步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如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的外交原则,用以指导中美这两个世界大国之间以及中国与其他大国之间的关系;倡导亲、诚、惠、容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倡导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应与时俱進、开拓创新,积极发展战略合作关系,以进一步巩固、开拓和加强中国与这些国家开展友好合作。这是在新形势下中国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大创新和发展,也是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做出的重要贡献。中国丰富的外交实践证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理论的基础和不断发展丰富的源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最初起就既是指导双边谈判,也是指导两国国家关系的原则。”[1]96就世界而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过去和现在是得到普遍认可的国际性准则,将来必定会得到更普遍的认可和更切实的遵行。其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国际法基本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国际政治理念。较之前的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秩序和利益格局,这个国际准则和理念超越了它,并超越了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和对国际事务传统的影响力。这种超越站在了全球的角度,站在了全人类福祉的高度。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将利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行实践,为世界的永久和平做出贡献。其二,大国强国已经开始认识到以此为指针处理与小国弱国之间关系的必要性。在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国际共识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大国强国都不敢肆意挑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从这些国家的表态可以看出来,世界上许多国家与其他国家相处时,他们在宣称时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虽然他们不一定把这些原则称之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其精神实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相一致的。其三,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集体进步决定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持久性。相比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比较落后,但发展中国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已经成为影响国际格局的重要一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代表着他们的根本利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将会被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坚持下去。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身体力行地恪守,不仅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符合世界各国的利益,而且为建立国际新秩序创造了许多的有利条件。这是中国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开创国际关系新局面的重要关键因素。中国将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建设和平稳定和共同繁荣的世界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恕,张新平.21世纪国际环境与中国外交[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

[2]光华永驻 历久弥新——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五十周年[N].人民日报,2004-06-28.

[3]本书编写组.宪法和宪法修正案学习问答[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4:57.

[4]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猜你喜欢
展望挑战实践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第52Q 迈向新挑战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