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扬军
摘 要 数学科目是大部分学生“闻之变色”、“听之头疼”的科目,该科目具有较强的逻辑都行和思维性,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对于部分初中学生来说较为困难。加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模式单一、评价“分值化”,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被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抵触心理,无法“快乐学习”。要想转变这样的初中数学教学形式,将“快乐”、“教学”二合一,教师就必须活跃课堂氛围、改善师生关系、变革教学方法、实施科学评价。
关键词 初中数学;快乐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D035.3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0-0250-01
教师要想为当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注入“新鲜活力”,让数学课堂变的更快乐、更趣味、更轻松。教师就必须以“新课标”为方向,在教学中以人文本、锐意创新,通过四大角度,即活跃课堂氛围、改善师生关系、变革教学方法、实施科学评价来为数学课堂种下“快乐教学的种子”。
一、活跃课堂氛围,构建趣味课堂
良好、轻松、快乐、趣味的课堂氛围是让快乐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的基础,也是关键。过去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过于强调知识的传递性,课堂变得十分僵硬,学生在课堂上端坐、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课,课堂犹如“一潭死水”,其氛围严肃而又僵硬。教师要想改变这样的教学氛围,首先要活跃课堂气氛,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利用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幽默、趣味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够拉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能够适当的缓解学生心防,让学生能够以更积极地姿态参与到课程学习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要将自己放置在高高在上的主人公地位,要以幽默、趣味、和谐的语言去和学生进行交流,让课堂变得轻松、自在,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会因此而减少。
(二)利用导入环节
教师可以利用导入环节开展趣味的教学活动,既可以是游戏小活动,在正式上课前舒缓学生的学习心理,又可以是结合教材内容的情境创设或设疑沟通活动,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快乐下、求知欲的催促下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后续的数学学习。
二、改善师生关系,搭建沟通桥梁
师生关系是教师开展有效数学教学活动,构建趣味课堂的重要内容。过去师生关系处于严重的“教”、“学”的对立关系,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存有抵触心理,教师也忽略了学生群体的重要作用。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致力于改善师生关系,利用沟通化解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尴尬,拉近距离,以让学生能够以积极地姿态、快乐的心理配合教师开展教学工作。
(一)关心、尊重每一位学生
教师要在一视同仁下尊重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积极地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带你,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与鼓励,让他们得到重视,就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二)课上课下密切交流沟通
在课上教师要与学生进行肢体、语言、眼神的交流,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在课下教师要化身学生的知心人,及时地解决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难题,听从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以改变自己的教学活动,让数学教学拥有“学生群体”。
如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适当的和学生互动,“大家懂了吗”、“是不是这样的思路呢?”、“有谁有更好的解题方法”等。这些语言都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也达到了互动交流的目的。
三、变革教学方法,开展趣味教学
教师要采用新颖、趣味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以冲击传统单一的“喂养式”、“填鸭式”教学课堂,让教学活动变得趣味横生,学生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轻松学习。经实践检验,小组合作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微课教学法等诸多新式教学方法都十分契合当下快乐数学课堂构建的需要。教师必须结合这些教学方法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选择与应用,以利用新式教学方法构建快乐课堂。
四、实施科学评价,培养学习信心
教师必须变革过去单一的分值化评价模式,以学科发展核心素养为方向建构科学、全面、具体的新评价机制,从多方面去认可学生和看待学生,将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相互结合,以更全面的看待学生,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缓解学生的学习竞争压力,引导学生树立数学学习自信心,以更好地投入到快乐数学学习活动之中。
如笔者本班有位学生他的学习成绩并不优秀,但是他却很认真努力。虽然过去我能够认识到他的努力,但却受“分值化”评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他的鼓励,导致他的学习自信心日益下降。在改革评价模式下,我将他的努力放置在和分值一样的角度去衡量,他的闪光点被发现,其学习自信心也越来越提高,数学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改善。现在的他是快乐的学习、轻松的学习,所以实施科学的评价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也是让快乐与教学相结合的一大表现形式。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只有让快乐和数学教学相结合,数学教学课堂才会变得丰富多彩、趣味盎然,其教学有效性才能提升。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坚定地沿着新课改的指导方向变革教育教学课堂,让快乐充满整个课堂,让高效教学成为课堂的代名词,以更好地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吴英杰.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好家长,20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