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减少学生厌学心理的策略探讨

2018-03-29 07:48郭黔林
读写算 2018年20期
关键词:厌学心理师生交流因材施教

郭黔林

摘 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资源不如先前那样贫乏,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在智能化设施辅助、良好住宿条件下的完好的教育。正因为一切来的太简单了,学生并不知道去珍惜,反而觉得学习是一件一直再重复痛苦的事情,他们不再渴望知识,甚至出现了厌恶教师给他们传授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很难真正的落到实点,很难为这个时代做出改变与贡献。因此,教师应当从根源寻起,抓住学生厌学的原因,改善这个缺点,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环境和氛围中学习,不再反感日复一日的学习,而是将每天的学习都看待成一个改善自我、使自我得到发展的弥足珍贵的过程。

关键词 小学语文;厌学心理;师生交流;教学多样;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0-0143-01

语文是小学课程中要求感性意识较强的一门学科,但大多数小学时代的学生对感情理解的还不太通透,很难理解课文的感情并与文章中的人物感同身受。这样就造成了学生们虽然一直在认真听课但仍旧得不到学习成果的情况。长此以往,学生的好胜心得不到满足、努力得不到回报,便渐渐产生了厌学心理。本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减少学生厌学心理的策略进行一番简单的探讨,希望能给广大教师和学生带来一定帮助。

一、加强师生交流渠道

交流构架起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桥梁。交流本身固然重要,而和谐的交流方式也是为美好交往增添一份力的存在。语文课堂上听不懂课的学生不在少数,不一样的课堂内容就会产生不一样的课堂问题。教师应当让学生问出自己心中的问题,而不是一直使问题得不到解答。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不遗余力的去引导学生与自己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避免由此产生厌学心理。

例如,在教授《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教师应当主动的与学生去交流,课堂提问即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在讲到“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时,教师便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五彩斑斓的,雨不是透明的吗?”学生必定会绞尽脑汁的去思考,因为五彩斑斓的雨确实触及到了他们的盲点,但学生也是富有想象力的,他们可能会说出多种多样奇妙的回答。教师便可以结合他们的回答来组织答案“秋天的雨确实是透明的,但它使庄稼变黄,是枫树变红,就像个小画家一样,拥有五颜六色的颜料,它在给秋天上色”。这样在交流中产生的回答,容易得到学生的肯定,也能让他们记忆更牢固。师生间的交流使学生感到了自己的存在感,便不会轻易产生厌学心理了。

二、教学方法丰富多样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学方法固化。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课程内容较枯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不了兴趣。教师应当改善这种单一的灌溉式的教学方法,采取多种多样较为新奇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上课,在师生友好平等的基础上上课。这样一来,学生会对新的教学方法产生不一样的好奇感,使得学生将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苦差事了。

例如,在教授《聽听,秋的声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授课。因为这篇课文乃是一首散文诗,教师便可以从网上下载素材,让学生听一听名师大家的念法,然后跟着他们的声音情感进行朗读,从而理解这篇散文诗所表达的感情;教师还可以举办一个小型的演讲比赛,让学生动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去描述这篇课文所描绘的事物与景象,由此学生便会更加融入到课堂中去;教师还可以在朗读完一遍课文后,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得出正确的思想。在这样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很难分散自己的精力,他们将会身心都进入到课文所描绘的世界中,获得学习课文所产生的满足感。

三、针对个人因材施教

每位同学与每位同学的天赋都不尽相同。众所周知的是:女生的感性思维较强,而男生的理性思维较强。教师不应当强求每个学生都理解相同的东西,而是应当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长处去让他们学习不同的东西。在语文课堂中教授完课程主要内容后,教师不应当一概而论的检查同样的学习成果,而是应当有意识的根据不同学生的特质去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并且帮助他们深度领会。

例如,在教授《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时,教师在讲完大致的内容后,应当走下讲台,去与学生探讨,并给予他们不同的课堂任务。针对逻辑性较强,而情感不充沛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当让他明白整篇课文的大致结构和发展曲线,使他们的强项得到肯定;针对感性较强却理不清课文内容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当提问他们文章的思想情感并给他们留下作业“整理文章的主要结构”,提问使学生的长处得到发张,作业也能够使他们的学习进度不被别人落下;针对其他二者皆弱的学生,教师应当将课后的时间主要用在对他们的教学中,使他们跟上主要的进度,不会因此产生厌学的心理。

总而言之,厌学心理虽然普遍存在,但也极易改善。教师应当在加强师生交流渠道、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针对个人因材施教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与生俱来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满足的心理下去学习。小学语文虽对学生的感性要求较高,但在教师有效的教学方法下,也是较易理解的,而且一旦入门,之后的学习便像如鱼得水一般。因此,教师应当采用正确的方法让学生去热爱学习,避免厌学心理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刘会.浅谈如何消除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厌学情绪[J].读与写,2017(12).

[2]董瑞祥.小学语文教学中厌学现象处理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4(20).

猜你喜欢
厌学心理师生交流因材施教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成因及对策
浅析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疏导对策
体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
浅析如何引导学生克服 “厌学心理”
互联网背景下“互动式”教学法的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
试论职高英语教学中对多元化评价的运用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