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安琪 关欣渝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财富迅速增长。但贫富差距也日益增大,城乡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相关研究的分析方法却仅停留在理论论述阶段,实证计量分析很少。本文立足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运用stata计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研究。主要研究各省的财政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并针对减少城乡收入差距给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财政政策 收入差距 多元回归分析 stata
一、财政政策和城乡收入差距内在联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中逐渐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伴随的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研究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财政政策对此问题的影响效应意义重大。
能够影响地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多种多样。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主要是农村收入偏低,一般经济学界认为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源自体制因素上。其中,地方的财政政策是个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对一个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地方人民的绝对和相对收入。地方的财政支出则集中反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政策。支出的比重和支出的方向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城乡居民的取得收入机会和能力。通过计量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找出地方的财政政策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内在关系,有助于给政府提供有效的减少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性建议。
在选取描述财政政策的各种指标时,通过经济学理论分析锁定了具有鲜明代表性的指标,包括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占GDP比例等。鉴于相关数据的局限性,对财政支出不同方向的详细影响情况不好进行直接分析。仅仅选取具有充分代表性的指标进行分析性研究。利用stata软件和国家统计年鉴2007 2011年的数据对此进行了回归计量分析。通过对各省各地区以及不同年的数据分析,发现了财政政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二、多元回归分析
选取国家统计年鉴的数据GDP、财政支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省份,利用statall进行回归分析。
考虑引入GDP、人口、工资相关的变量。由于相对城乡收入比而言,GDP和人均工资都相对较大,因此应该选取其自然对数而不是水平值。描述人口的变量则应选取能一定程度反映该省城乡差距的变量,即城镇人口比重。最终将城乡收入比对财政支出占比、省级GDP的自然对数,城镇人口比重,省人均工资的自然对数,和两个地方虚拟变量进行回归。
经过了10次左右的不同回归元的分析后,由以上相关性的数据显示和多次的回归分析说明,应选取3个自变量,即财政支出占比、城镇人口比重,省人均工资的自然对数。
回归系数的含义解释如下:
finance:当其它变量保持不变时,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增加一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会增加0.026个单位。
Urban ratio:当其它变量保持不变时,城镇人口比重增加一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会降低0.040个单位。
Lnwage:当其它变量保持不变时,人均工资增加1%,城乡收入比会增加0.0121个单位。(或者:当其它变量保持不变时,人均工资增加1倍,城乡收入比会增加1.21个单位)
由以上的回归参数解释,城镇人口比重对城乡收入差距有较大的影响,城市相对增多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大幅下降,由此可知加速城市化是缩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方法。其次财政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正向影响效应在统计上也是较为显著的,财政支出的高比重,导致地方经济一定程度的扭曲,而且大幅的财政投入一般情况下会倾向于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则致使城乡收入拉大。
采用上述方法逐次对2007-2011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尽管每年的情况不尽相同,但是数据得到的估计量差距并不明显,结论基本相同。
三、结论和政策性建议
财政支出占比和城乡收入差距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政府的财政政策中如果财政支出相对较大,说明此地方政府对地方经济的干预程度较为严重,导致扭曲自由经济的有效性。同时,过多的倾向城市发展的财政支出,进一步导致较为严重的收入差距。
在以GDP作為官员主要考核和评价指标的中国,各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主要用来刺激地方经济。将钱投入城市获得的刺激增长效果,要比投入农村明显得多。要想扭转这一局面,要从评价官员的体系上入手,不仅要考察地区GDP增量等效率指标,还要考察地方城乡收入差距等公平指标。这样,才能让财政支出的决策者——地方官员有动力减少干预成对,充分调动市场产经济本身的能动性,在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取得有效率平衡。
应当推动农村城镇化,根据王钊(1997)研究表明,乡镇企业发展数量的累计和质量的提高,是推动农村城镇化的动力之源。应当推动乡镇企业协调发展和有效集中,加速农村城镇化,从而改善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