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及其理论渊源

2018-03-29 12:25鞠保荣
东方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鞠保荣

摘要: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及其理论渊源,对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发扬仁爱精神,提升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人文关怀的内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人文关怀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渊源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人文关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渊源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在人的思想构建和品德培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包含着深刻的人文智慧和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项重要原则和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既顺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文理论的重视和运用,也有助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必须厘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相关概念及其内涵,深入挖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渊源及理论根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人文关怀的内涵

“人文”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人文”一词最早是出自《易经》,“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与“天文”相对应,指的是古代社会的规则、秩序、礼教和文化;在现代社会,“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各地的风俗人情;在现代高等教育的概念中,“人文”则体现一种人格修养、理想信念和教育精神;在西方国家的语境中,“人文”包含着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主体性、保障人权等意义。总体而言,“人文”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所呈现出来的以人为本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包含文明、文雅、精神教化等含义。而关怀通常被看作“关爱”、“关心”的近义词,只不过较“关心”而言,“关怀”的程度更深,指向性更强,更加关注对方的心理变化等真实感受和达到的实际效果。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诺丁斯认为,“关怀”指一种情感投注或全身心的投入,在精神上具有某种责任感,对某事或某人报有担心和牵挂感。

人文关怀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内容,主要关注人的现实状况,即对人的生存状态、发展现状和精神境遇的关注、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人的权利、自由和幸福的美好追求。它不仅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也是一种文化认同,更侧重于实践,是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行为,是实现人文精神的一种方式或者方法。就目的而言,人文关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不同于简单、被动的“关心人”,人文关怀要求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必要的理性;就内容而言,人文关怀的内容是全面、具体的,除了对人生存和发展、价值和尊严等方面的现实关怀之外,更加注重对人的精神的关注与呵护,对生命的敬畏和珍重,对人生理想信念的尊重与引导;就方法而言,人文关怀不仅仅提供物质上的帮助、知识上的灌输,还需要关注人的精神状态、生存意义和文化需求;就范围而言,人文关怀贯穿了社会制度、教育过程、生产管理等各方面和全过程。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指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以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为其原则和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大学生情感发展过程的特殊规律,把握大学生的独特思想特点,在尊重、引导和满足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需要的基础上,肯定大学生的价值,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切实关怀大学生的思想成长、道德提升、心理和谐和价值实现,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

正确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含义,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立大学生学习生活、校园活动及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以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学生平等沟通、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主观意识和想法,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教育工作落实到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上。第二,满足大学生的发展性。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引导,唤醒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使这种新的要求成为大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使大学生的发展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促进学生思想、品德、能力、素养等的全面发展。第三,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对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变、能力向素质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正处于思维最活跃的人生阶段,他们拥有梦想和激情,拥有取之不尽的创造力和灵感。人文关怀理念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能动性,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激情、创造思维和创造灵感,培养大学生大胆质疑、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精神。

3、人文关怀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实践活动,关注大学生个体生命的存在与发展,进而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大学生的品质,归根结底是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服务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及最终目标,这本身就包含着人文精神和人文智慧,体现着人文关怀的终极使命。人文关怀,不仅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还能够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二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相得益彰。

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关注的对象是一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培养人、完善人、发展人的教育实践活动,而人文关怀就是把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它的终极目标,因此二者關注的对象都是大学生。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境界,满足大学生的各种需求,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尊严,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与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最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而人文关怀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以大学生的精神水平的提高和心灵成长为根本宗旨,把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两者目标是一致的。

通过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相同点和契合点,可以看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人文关怀,加强人文关怀,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满足其内在需要,提高其思想素质,促进其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文关怀的重要载体,人文关怀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发扬仁爱精神,提升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和发展。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渊源

1、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始终体现着人文关怀的实质和精髓,深切关注作为社会历史活动主体力量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需要,高度关注人民群众作为“人”所具有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发挥及其才能的全面发展,从哲学的角度深刻审视人类生存处境和命运发展以及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对人的问题、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与对人类解放的追求,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具體地说,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是现实的人,而不是某种处在虚幻的、与世隔离、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现实的人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从事物质生产的人。而在物质生产活动中,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立足于从特定的实践和社会关系中去寻找人的本质,认为人的社会属性是其根本所在。在这一意义上说,人的问题和人文关怀是贯彻马克思全部学说,尤其是其哲学思想的一条红线。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宗旨是追求人类的自由与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明确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些都充分体现出马克思对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重视和追求。马克思哲学充满了人文精神,蕴含着对人的尊严、自由和权利的执着追求,洋溢着博大深刻的人文关怀思想。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构建必须根植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精神的土壤。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是对人本身、人与社会、现实人生的关注和忧患,以“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为指导,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本质就是一种人生哲学,渗透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总结起来,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刚健奋进、自强不息的人生精神。《周易·上经》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强调了人应该有一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进取精神,这种进取的人生观也是鼓舞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二是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人际关系的道德伦常调节,主张和为贵,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体现的是一种和谐、统一的最高标准,提倡人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保持高度和谐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启示意义。我国宋代哲学家张载说,天地犹如父母,人与万物都是天地所生,充分体现了天地人和谐共生的思想。三是至善至美的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理想道德人格,比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贵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浩然正气,“是故君子诚为贵”的优良的道德人格和道德修养。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在新时期的完善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根基,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3、西方文化中的人文关怀思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理论借鉴和吸收了西方文化中人文精神的重要理论成果。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有其自身形成和演进历史,希腊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是西方文化中人文关怀思想的起源。古希腊时期的人文主义所要展示的是人性的普遍法则和关于人的“思想”,开始从人的角度出发来衡量一切事物,把哲学研究的对象从自然转向了人类本身,由此形成了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的雏形。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反对中世纪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和高贵;反对中世纪主张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强调和关注个体的解放与自由,召唤人们解除长期禁锢人性的心灵枷锁;追求自由、平等、博爱,肯定现实生活关注和人的力量。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的。我们应该在充分吸收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理论基础上,不断融入中华民族传统人文精神,合理借鉴西方人文精神,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顺应新的形势不断发展新型教育方法,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常建英.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探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9.

[3]陈伟. 人文关怀的内涵与策略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3).

[4]张沙.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人文关怀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2012,(09).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沟通问题探析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