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军
摘 要:围绕职业教育为广州转变经济发展,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大力倡导开发具有职业特色的体育课程模式,伴随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越来越受到重视,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大胆创新与改革,也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作者对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体育课程教学的特点、内容、改革思路等问题进行了多年摸索与探讨,现将有关探索成果与体会做一介绍,与同行分享。
关键词:体育改革 职业教育 创新
广东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需要为产业转型输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但是高效的工作效率离不开健康的体魄与心理,如今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注重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终身体育观念、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多数体育课的内容枯燥无味,“放羊式”的教学模式使部分学生对体育课逐渐失去了兴趣,更不用谈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了。同时,体育课的竞技色彩过于浓厚,过度追求运动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投入和特长展示。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简称“学院”)作为创建“全国一流技师学院”和首批国家中职示范院校建设单位,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迫切需要体育课程改革;传统的体育授课模式已经不能更好地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选拔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学院“351”强师工程的建设需要。鉴于国外课改的成功经验,学院借鉴国外体育课程改革的先进模式,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体育改革为标杆,结合学院自身的发展特点进行了探索性的变革。
学院于2010年下半年提出课改工作,在教学部门和学生管理科的协调论证下,初步制定了“学生体育达标考核”计划。2011年初,为了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经学校研究决定,将体育教学部门的全部专职体育教师纳入课改组,成立体育课改教研组,承担学院的体育教学与课改工作。学院体育改革分三个阶段,以体育达标考核为抓手,以健康选修为突破口,以体育德育融合为特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每个阶段都制定详细的计划。
1.第一阶段:入学体育达标实施方案
入学体育达标实施方案中明确了传统体育课不再占用常规教学时段,根据学校现有师资和体育设施改革创新学生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形式,充分利用学生实操课分上下午班的课余时段和常规教学课余时间,组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明确教学对象、测试标准,规定全日制在校学生都必须参与,考核标准则根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执行。体育课改教研组与教学部门协调沟通,制定课外辅导课,确保全部班级都能接受至少一次达标项目辅导训练,根据性别、专业以及年级进行项目设置,在新生报到入学之际就可以进行第一次摸底测试,将测试的数据汇总整理并分析,进而通过这些数据来设置测试项目,使测试更具针对性、可靠性和更具现实意义。因此根据学院实际情况确定以下四个项目为第一阶段达标考核内容,每个班级学期结束时必须参加以下四个项目内容的测试,测试内容安排如下表所示。
(1)测试对象与时间。测试对象面向在校全体学生,根据专业和授课计划把测试时间安排在每周一至周五的早上9:00—9:45和下午16:15—17:00,每班每周有一次体育辅导安排,辅导之后对相应项目进行测试,把测试结果进行统计作为此项目的考核成绩。
(2)测试人员。主要由专兼职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干部组织测试,在测试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一般情况下分专业进行辅导与测试,也可以兼项目测试,体育教师需将每次测试数据汇总。
(3)测试进程。辅导与测试计划可根据实际教学周来制定,以2011-2012第一学期(17周)教学时间计算,除去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及节日放假周,剩余14周则可以用来进行体育测试,采用初次测试项目→练习→教师指导→结束测试项目的模式来分时段对四个测试项目进行操作。
2.第二阶段:健康选修课程实施方案
2012年初,為了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多样性的需求,体育课改教研组在完成达标项目教学辅导的基础上,开始着手2011级全体学生的试行健康选修课程。每名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身体条件等因素,在完成上面4项必修项目外,在毕业前必须从健美、武术、健美操、毽球、气排球、实心球、乒乓球、篮球、足球等十个选修内容中选一项作为选修学习内容,实现了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体育锻炼项目的自主性和多样性。
3.第三阶段:体育课改与德育工作的融合
2012年下半年,根据学生德育工作的需要,在体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抽调体育教师和学生管理骨干,分为专、兼职人员组成了“纪检组”负责学院学生纪律管理和校园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为了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制定了“班级课外体育拓展活动”制度,学生管理工作中规定每班每月需进行两次以上的课外体育拓展活动,纳入当月“创先争优”流动红旗的评比活动中,拓展内容则由班主任或辅导员安排与实施,实施过程中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以及身体状况来设计拓展活动,比如女生多的班级可以选择运动量较小柔韧性较高的“集体跳大绳”“坦克履带”等活动;男同学较多的班级则可以选择力量与速度较高的项目,如“两人三足”“板鞋竞速”“潮起潮落”等富有团队合作精神的项目。纪检组负责监督指导与检查评比。
1. 对学院学生体质的提高产生了积极作用
制定体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基于当下职业教育向前推进遇到瓶颈的迫切需要,要求在校学生在三年的在校学习中至少要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和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经过几年的探索,目前这种体育模式、组织管理形式已经较为成熟,对学院学生体质的提高产生积极作用,学生每日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得到保障,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出勤率由课改之前的54%提高到了90%以上,体质得到明显提高,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对学生管理工作产生深远影响,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体育课程改革,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参加测试的班级的班风、学风、班级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体育课程的改革效果显著,它解决了班级管理中的很多复杂问题,通过达标考核、健康选修和班级课外拓展等活动形式的开展,充实了学生的在校时间,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加完善了教学管理手段,转移了学生课余过多的精力,减少了各种不良行为的发生,如打架斗殴、沉迷网络等学生管理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对学生管理工作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又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3.转变了体育教师职能,提升了体育教师的工作效率
通过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师不仅仅是专职授课,同时也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一方面发挥了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另一方面通过体育课改模式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俗话说“教育就是情感的投入”,通过体验與课程改革,学生明显更加愿意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兴趣爱好也得到了激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4.学生体质明显提高,就业率稳步提升
体育课改得到了学院大力支持,改革效果显著,学生体质得到明显提高,就业率稳步提升。近年用人单位对选拔高技能人才也更加精细化了,过去只注重专业,专业扎不扎实直接影响就业,然而时至今日,这种局面已经发生了变化,用人单位在选拔高技能人才时不仅仅只是考虑专业能力,更多的是考虑到学生的体质与心理健康,这也是作为选聘的重要指标。因此体育课改与用人单位选拔高技能人才的目的是一致的,并达成共识。
5.提高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反思的能力
通过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感得到释放,更具主动、积极、高效,改变了过去强迫式的学习模式,更加自由开放。学生实现了自己在一定范围之内的自主选择,培养了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剖析的思想,进而影响自我行为,学生情感得到满足,开放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提高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反思的能力。
总之,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就选择体育教学内容而言,需要教师不断深入学习体育课程理论,更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体育教师只有保持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才能更加科学地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并实施于体育教学中。要提高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必须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利用职业学校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和资源,既尊重传统,也不要被传统所拘束。
参考文献:
[1]文红,李新.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011(1).
[2]李剑.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0).
(作者单位: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