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2018-03-29 07:38马玲
职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技工院校传承传统文化

马玲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前技工院校教育教学中传承的分析,探讨了技工院校如何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技工院校要深化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成果,促进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促进学生在道德、技能、人文素养方面全面发展。

关键词:技工院校 传统文化 传承 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一、在技工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固本工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壮大的独特基因。中华文明历数千年而不衰,中华民族临无数危急存亡而不灭。进入21世纪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近代以来山河破碎、民生涂炭、积贫积弱,到不甘落后、奋力拼搏、砥砺前行,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密码蕴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诸如以民为本、勇于创新、海纳百川、立己达人、仁爱恕人、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无不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和深层智慧。

2017年1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一次以两办文件的形式专题部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上升到国家顶层设计,成为国家战略,并指出,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2017年9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的新要求。

技工教育是国家全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担负着为中国制造业走向世界培育主力军的重任。大力加强和改进当前技工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中国精神、中国气质和中华文化修养的“大国工匠”是深入贯彻落实两办两个《意见》,实现技工院校新发展的时代要求和迫切任务。

二、技工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分析

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痛感于國家的贫弱,经过无数次失败之后,许多人把国家落伍的根源归咎于中国文化。改革开放40年,中国国际政治地位迅速提升、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文化软实力、文化价值影响力还较弱,与中国日益壮大的国力不相匹配。较长一段时间,教材内容“去中国化”有进一步发展趋势,大中小学教材里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诗词、文章逐步减少,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中的优秀思想、古圣先贤、华章美文不同程度地被贴上“保守愚昧”“僵化落后”的标签,被西方所谓体现民主、平等、博爱的普世价值式的思想、人物、文章所取代。中国知识界、教育界、文化界、媒体界形成了一批盲目推崇西方文化、贬损本民族文化的“逆向民族主义者”,造成的后果在过去数十年的教育实践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根据对笔者学院2016级学前教育专业约180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技工院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总体偏少,对传统文化内容了解零散,对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思想、人物、文章理解较浅、较偏,对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演出、展览、体验等兴趣不大,许多学生不知道《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不知道苏轼、杜甫、苏武、岳飞、文天祥、史可法,不知道书法绘画名家,不知道四大发明。优秀传统文化浸染、熏陶程度之浅、之偏令人担忧。而与之相反的是,由于一些西方国家几十年来在文化和教育领域价值观的不断“开拓”“普及”,神话、美化了的西方世界,发达国家的普世价值几乎占据了教育制高点,控制了话语权。以市场化名义推进,以历史虚无主义为突破,以消解崇高正义为切入点,一批低俗、庸俗、媚俗文化教育产品或隐蔽或明显地进入了课堂、进入了校园。享乐主义、不劳而获、萎靡与妄想、暴力和色情、小我小资小天地成为一些学生的“潜”人生观、价值观;勤劳勇敢、坚忍不拔、悬梁刺股、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精忠报国、民族气节这些中华民族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精髓在包括技工院校学生在内的相当多的人群中渐行渐远。

同时,技工院校在教育方面,过度偏重技能训练,轻德育美育熏陶;重视就业而忽视学生就业后的全面可持续成长;重课堂教学,轻课外和日常的春雨细无声式浸润教育。在课程设置安排、日常教学和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与学生、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与社会教育的联系、互动方面,有的缺失,有的流于形式,有的效果不佳。优秀传统文化要做到进脑、进心、进生活、进未来工作实践,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三、技工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与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技工院校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源泉。传统文化中的报效国家,博爱厚生,诚实守信,孝敬父母,温、良、恭、俭、让等立身原则,“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学习方法,“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赖其力者生”的崇尚劳动、刻苦自励、人的命运由自己掌握的“天志、非命”思想观,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思想光芒,对于未来从事中国制造业的技工院校学生,坚定工业报国、制造业强国的志向,具有切实的教育引导作用。

技工教育、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德技兼备、工学结合的“大国工匠”的育人重任。我国技工院校数量多,在校学生数量庞大,作为未来中国制造业、服务业的主力军,技工院校学生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大舞台上的主角之一,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兼具人文素养、文化修养、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的“大国工匠”才是未来中国的中坚力量。因此,技工院校教师要具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观,着力打造具有中国文化符号、中国文化基因的职业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是一个大课题,也是长期课题,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是课上与课下相结合。以德育教学、语文教学为主,大力充实、拓展、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內容和内涵,积极倡导和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篇目、人物、故事都应该成为技工院校课堂上的教学素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卷帙浩繁、博大精深,可选内容极多。中华文化宝库中思想流派、人物故事、名言警句俯拾皆是。要课上课下双向运行,激发学生在学习中领悟、生活中运用、工作中实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复浸润,点滴入心。

二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体两翼。良好家风家教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和形成至关重要。技工院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因势利导,弘扬正能量,鞭笞不良风气;倡导好家风、好家庭、好学生,教育改造不良家风、不良家庭教育和有不良风气的学生,以不同形式开展“寻家规、亮家风、守家训”主题活动,以“孝德家庭”“诗礼之家”“读书家庭”评选,倡导读书、修身、做人。

三是校园文化建设与全社会文化建设相结合。让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武术太极以生动的形式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生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经典诵读、教师推荐书目、实物展览、有声读物、图文展示、网络播放等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影响学生。同时,适时鼓励引导组织学生走进当地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传承基地,与文化名作面对面,与文化名人面对面,与文化名品面对面,现场体验中华文化的优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怀先贤的创造和智慧。

四是育人与达己相结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要想教育和影响学生,教师必须先强化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教师队伍要努力形成崇尚文明养成、崇尚良好道德情操、崇尚完美人格修养、崇尚好学知礼的自觉意识,以文化人,首先做到以文化己、知行合一、表里如一。学校要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分内之事、应尽之责,在制订校规校纪、评先树优等方面加入优秀传统文化核心要素标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化正面导向作用。

四、技工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难点

第一,技工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础薄弱,可能存在学生接受度、认可度较低的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与现代化、市场化、全球化影响下的所谓西方价值的冲突和协调问题。技工院校要正本清源,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筑牢优秀传统文化之基。

第二,技工院校教育者,尤其是一线教师的思想境界、行为实践、人格修养、学识素养与所承担的工作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是动态、不平衡的。技工院校应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思想道德和综合素养。

第三,学校、社会、家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的相互配合、互动问题。学校、社会和家庭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要形成系统合力,达到良好效果,这也是技工院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潍坊市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技工院校传承传统文化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