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调查分析

2018-03-29 08:32陈朋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35期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中西医结合治疗生存质量

陈朋

【摘要】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住院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西药组与中西医结合组,各50例,西药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在西药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再给予疏血通。监测治疗前与治疗后的P300值,采用ADL及MMSE量表测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智能,MOSSF-36量表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P300在治疗前的波幅及潜伏期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波幅与潜伏期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ADL及MMSE评分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MMSE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P<0.05)。ADL及MMSE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生存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增加(P<0.05)。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西药依 达拉奉注射液与中成药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应用于脑梗死后VaD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脑梗死后Va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优化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大量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血管性痴呆;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749.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5..02

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1]。我国VD的患病率为1.1%~3.0%,年发病率在5~9/1000人。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脑缺血缺氧等原因均可导致脑血管性痴呆。而高龄、吸烟、痴呆家族史、复发性卒中史和低血压者等易患血管性痴呆。目前临床治疗西药以依达拉奉为主,中成药疏血通近年来也广泛用于VD的治疗。本研究采用依达拉奉与疏血通相结合的临床疗法应用于脑梗死后VD的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住院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西药组与中西医结合组,各50例。西药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67±5.79)岁,病程(2.88±0.83)年。中西医结合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68±6.08)岁,病程为(3.01±0.89)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病程等方面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入选标准[2]为:《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分类手册》第4版(DSM--IV)中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经头颅MRI或CT确证脑梗塞,且HDS(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不超过21.5分;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评分大于7分;MMSE(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估量表)评分不超过20分;年龄62~74岁。病例排除标准:假性痴呆;AD(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及其他类型痴呆;患严重心、肝、肾疾病;并发其他影响诊断或干扰认识的神经症状[3]。

1.2 方法

西药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依达拉奉3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在西药组相同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给予中成药疏血通(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21 d作为一个疗程。

1.3 研究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脑诱发电位仪监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P300值。采用ADL及MMSE量表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智能进行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均由同一医师给予测评。采用MOSSF-36量表以调查问卷方式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4-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P300对比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波幅及潜伏期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波幅与潜伏期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神经心理学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ADL及MMSE评分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MMSE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P<0.05)。ADL及MMSE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2.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对比

入选病例10 例,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收回200份,无脱落及失访病例,完成率为100%。所有调查问卷均有患者家属协助完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生存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增加(P<0.05)。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3 讨 论

血管性痴呆是继AD之后排第二位的痴呆症,具有可突然发生、波动性或慢性病程、阶梯式进展及有卒中病史等临床特征[6],具有高发病、告致死、高致残等特点而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本研究将依达拉奉与疏血通联合应用,两组患者P300在治疗前的波幅及潜伏期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波幅与潜伏期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ADL及MMSE评分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MMSE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P<0.05)。ADL及MMSE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生存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增加(P<0.05)。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西药依达拉奉注射液与中成药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应用于脑梗死后VaD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脑梗死后Va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优化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大量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Asanot T,Ikegak I,Sotoh S, et al.Blockade of intracellular actions of calcium may protect against ischemic damage tothegerbil brain[J]. Brj Pharmacol, 1991,103(7):1935-1938.

[2] 殷运收.疏血通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新进展[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3):472-473.

[3] 陈 达,刘 艳,朱 杰,等.依达拉奉对脑出血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4):497-502.

[4] 方 兴.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0:946-947.

[5] 刘 晴,项宝玉.血管性痴呆的中西医研究现况[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4):479-481.

[6] 万亚巍,郭晓红.血管性痴呆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西医疗效对比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4):456-457.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血管性痴呆中西医结合治疗生存质量
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效性及安全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效果及临床优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奥拉西坦与高压氧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分析
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癌性疲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