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彪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江苏南京 210031)
当今,大学生创业已成为未来职业选择的价值倾向,但创业同时极具风险,如硅谷新创企业的失败率高居不下。如何成功的创业,让创业活动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推进技术、观念的革新。该文从一个新生态系统的视角对创业活动进行描述。创业活动属于创业生态系统内部的主要物种,这一物种的发展,受到系统内部一系列生态因子的影响,这些因子对于创业活动的影响不是孤立的,而是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整套完整而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我国高等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是创业教育的生态化培育不够。
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化的概念是由Katharine Dunn在2005年提出,它本质上属于组织生态学的一个分支,生态系统的概念是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提出来的,文章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对创业活动进行描述,从组织生态学的视角分析了创业成长环境中各类组织以及相应的社会人群对于创业过程的影响,把影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元素定义为创业生态系统的生态因子。创业生态系统不同于创业教育,前者是个在一定的影响和空间内,以创业型大学为基本发展目标,创业受教主体大学生与各生态因子之间通过知识传递、理念交换、制度保障等相互共存,相互促进所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创业教育是创业生态系统基础,贯穿高校创业的全过程,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的成功构建是关键,创业型大学是未来高校创业发展的高端目标。
创业教育已在我国高校逐渐得到不同程度的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各自高校特色的创业教育。2010年5月4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的全面推进阶段。同时,结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南京市科技新九条》等政策,社会和教育界更广泛关注的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是指对一个人生涯的妥善安排。在这种安排下,个人能依据各计划要点在短时期内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并运用环境资源达到各阶段的生涯成功,而最终达成既定的生涯目标。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主要是帮助大学生理性地选择相关的职位,系统地规划成长路径,探求择业过程的规律,从而把握就业竞争的优势的一系列活动过程。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连年扩招,国际性金融危机和区域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对我国经济发展冲击较大,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系统化教学近年来才在各个高校展开,任课教师多为非专业教师,其科学化、专业化程度还不够;课程设施的合理性还在探索阶段,但贯穿大学的创业教育并未突出每个学生个性择业,缺乏就业辅导缺乏职业能力测试和职业适应性辅导手段。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理念“重继承、轻创新、重科研、轻转化、重理论、轻实践”,作为创业主体的大学生其保守,缺乏对创业教育的本质性认知;其次,在机制设计上,运行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尚不完善没有将创新、创造能力测试与评定纳入学生的教学评价体系;在制度保障上,国家层面的制度保障近两年集中出台,但创业企业需要时间,传导效果还未显现,同时,制度的吸引力和对大学生的宣传还不够;在创业环境上,教育部门对创业投入有待提高,高校科研转化滞后等问题,社会及企业资源尚未被有效整合在创业教育环节中,造成创业风险高,创业汇报率低。
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搭建,需要创业教育系统化、科学化的推进,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多为选修,若为必修课程,其课时量也较少。创业教育学科建设较难实现,导致创业质量无法得到充分保证。结合百森商学院Isenberg教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题为《如何开始一场创业革命》的文章中提出的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对系统进行构建。
(1)加强市场教学,培育市场观念。市场是产品进行交易的场所,是创业生态系统的基础,通过市场认知教育,学生的创新观点和产品更多的可以满足用户对产品的要求。教授如何获取产品细分的经验以及顾客群体、渠道等这些与市场客户相关的知识,同时,搭建创业者网络、企业网络等市场中介平台。紧跟时代潮流,关注电子商务下市场的变革。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微信、微博营销方式已经颠覆传统的销售模式。培养学生了解和认知当前市场,是学生创业、实现企业盈利的基本前提。
(2)关注时事政治,强化政策解读。政策的解读和把控能力,是创业行业选择和未来发展重要基础。在习总书记南方谈话之后,各省市都出台了科技创业的利好政策,如何将这些政策第一时间解读给在校大学生,培育创业理想,是个系统的教学过程。政策的解读内容包括:相关机构的设立,税收、投资机构;政府资金的支持、相应的激励政策,如税收优惠;企业立法支持,如破产、合同、年检及劳动力等方面。完善和执行健全的法律和监管体制,对于创业活动的发展至关重要。
(3)促进资本运营理念和融资观念形成。资本是创业活动的血液,良好的资本运营和融资渠道能够保证创业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传统的融资观念,靠资本原始积累进行扩张的发展方式,现已转化成多种融资渠道,年轻的科技创新者,可以通过科技成果进行融资,同时也可采用小额贷款、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等方式。创意和创新的成果如今更容易转化出产品进入市场。只有通过良性的资本运作企业才会有好的发展前景。
(4)加强高校创业氛围营造和人力资本的积累。首先提升创业积极性,作为创业教育主体的大学生,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当下,受我国传统就业观念和未来职业不确定的影响,其创业的主动性还较差。大学生认为四年后就业的选择很单一,就是考研究生、出国留学、考公务员或到企业就职。没有意识到创业作为未来就业必然趋势,创业的成功是大学生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其次,在建设好创业实习基地的基础上,鼓励更多大学生融合进社会和企业,更多地参加实习应聘。培育学生对人力成本,创业环境的认知,培育公司日后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本。
(5)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创业生态系统要鼓励创新,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发挥创业榜样的力量,整理创业案例进行教学,给在校大学生更多的理性认知,形成尊重创业者,创业实现价值的良好氛围。同时,也要对创业失败予以宽容,激发学生对创业的渴求。对创业成功者的广泛宣传可以推动创业教育,提升学生职业规划的宽度,产生更多的践行者,从而激励创业生态系统的蓬勃发展。
高校创业生态系统是一个集创业生态系统构建和生态因子培育的全新创业理念,包含以上五个方面。每个方面都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引导和实践,创业的益处毋庸置疑,需要更好地推进创业生态系统在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中的搭建,降低创业风险,对推进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和创建创业型大学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