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①“截至 2017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底增加283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年底的95.1%提升至96.3%,手机上网比例持续提升。”②自2013年起青少年正逐步成为网络普及率增长的主力军持续了较高的增速,归于智能手机等移动上网设备的迅速普及。
青少年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缺乏社会经验,生活阅历少,心智处于成长阶段,心理发展也不成熟,行为、性格正处于塑造期,对于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尤其在网络环境中,青少年网民的人格特征多表现出不稳定、分散化和多极化的现象,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其在整个社会民众中属于年龄较小、缺乏社会实践的群体;二是其处于社会责任感及爱国意识的形成阶段,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性高,要为人伸张正义、推动社会前进的爱国主义情结,更愿意参与评论或者判断是非;三是其对于一些社会事件的判断能力简单、不够全面,甚至有极端化的行为;四是其自制力较差,容易沉溺于网游、网聊,对社会、家庭和自身造成较大伤害。
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对网络资源的利用,充分发挥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紧跟网络发展的时代潮流,通过“四个加强”,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一,建设好网络基础设施,使政府、国家各项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全面规划,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现有的网络信息内容资源进行多方面融合整理,建设一致的标准,使网络单点应用向多点应用变革,实现“相互共享、共同应用、互联互动”的转变。
第二,要更加突出国家在网络安全中的具体指导、监督和正确导向作用,才能更好地使青少年网民接触到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资源,达到对青少年教育的目的。
第三,加强大中小学校园网建设。青少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大部分的时间,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在青少年的校园里,有必要构建知识信息量大、网络安全可靠的高效校园网,解决好校园软件应用、网络硬件设施建立问题;保证大中小学校计算机配备的数量;立足于发挥校园网的共用,在“用”字上下功夫,实现“校校通”,共享优质的网络资源。
在培养青少年网络环境中信息素养方面,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因而可借鉴的经验较少,现今学校对教育青少年信息素养方面有所缺失,对青少年教育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是国家改革对青少年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应注重从五个方面的能力来培养和加强青少年信息素养:一是让青少年掌握速度快、效率高的获取信息的手段;二是对收集到的信息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正确认识和评价;三是多途径积累信息,把收获的信息灵活运用起来;四是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思路;五是加强对青少年网络道德规范的遵守。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加强,要制造条件,创造机会,让青少年有机会更多地接触计算机或者网络环境,能够把握其他学科与网络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教师在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培养。
网络本身并不具有善恶属性,但网络匿名化所带来的网上信息无序是客观存在的,有害网络信息也混杂其中。加强对网络有害信息的源头控制,有助于网络良性发展,有利于建立青少年有序的信息交往空间,立足于服务青少年对信息的需求、文化的积累和精神世界的丰富。
由于青少年网民对网络有害信息的辨别能力不强,需要正确引导,防微杜渐,必要时需要国家和网络提供者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约束青少年网民不理智的行为。
一要网络信息管理部门要发挥部门职责作用,及时对网上传播的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归类、严查和防范;二要加强立法约束青少年网上行为自律,不制造、不传播有害信息,使青少年在提高网络使用素养的过程中,同步提高进行信息交往的道德素养;三要利用青少年网民不同于成年人的一些特点和上网习惯,采取必要的网络技术手段,如:强制限制上网时间、青少年人脸识别、青少年语音辨别、青少年身份证号码识别等,使经常利用手机、社会网吧浏览不良网站的青少年网民感到处处受限制,从而转移其兴趣。
网络环境极大的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怎样加强建设网络信息时代青少年工作者的队伍,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能健康成长在网络环境下,现今已成为网络时代急需认真作答并有待解决的重大难题。
首先,青少年教育工作者(比如:网络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意识和能力,主动适应信息化的网络时代,一边要作为技术员身份,更要当好教育者的角色。第一,需加强树立培养自身信息素养的意识,加强学习,及时掌握与网络信息有关的信息内容,对相关的网络技能熟练运用;第二,通过相关网站,推送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信息资料,传播正能量;第三,要高度保持警惕思想,不要轻易“信任”而上当,增强青少年的防范意识;第四,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中吸取经验,提高青少年的观察分辨能力,培养严密的思维能力。
其次,社会机构、政府职能、各所属学校要加大投入,投入师资、投入技术资源。对大中小学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可以“请进来,走出去”,邀请业界知名专家学者定期做讲座,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相关的以“素质教育”为特色的学校要把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作为一个专项课题来进行研究。
科技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传播方式的便捷及多样,多对多的传播方式如果被别有用心之人操纵或煽动,管理方应对不及时,处理不恰当很容易造成公共秩序破坏或更深层次的矛盾和对立,尤其是青少年正处于主体意识及自我意识形成、发展和趋于成熟的重要时期,如何从青少年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结合,已经成为社会公共管理所面临的不可避免的重大挑战。
发挥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考验着大中小学校的管理水平、家庭的道德教育和政府、企业的凝聚力,更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公众、媒体等共同协作,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网民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
注释:
①CNNIC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②CNNIC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参考文献:
[1]赖荣昌.信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J].天津社会科学,2016(04).
[2]唐高峰.新时期大学生正确舆情观的树立及其意义[J].高教学刊,2017(9).
[3]邹建华.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策略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J].情报杂志,2016(08).
[4]王娟.网络舆情监控分析系统构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7(04).
[5]王玲,王东.防范基于网络组织群体性事件研究[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4).
[6]许鑫,章成志.互联网舆情分析及应用研究[J].情报科学,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