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视域下研究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培育与提升

2018-03-29 17:32赵新艳张明亮
传播与版权 2018年4期
关键词:媒介研究生素养

赵新艳 张 宁 綦 雪 张明亮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新媒介的兴起,带来了人类认知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对信息的认知、分析与传播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必须掌握的基本生存技能,媒介素养也成为现代人才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自2004年开始,我国陆续有多所大学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媒介素养教育在一定层面上展开。而对于日益重视自主性、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研究生教育而言,媒介素养特别是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则关系到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升,因而亟须开展。

一、媒介融合时代的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是指受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学习、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目前,随着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与传统的大众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等的竞争与融合,突破了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实现了从单向传播向多元化传播的转变。在“人人皆媒体”的信息时代,这种变化对媒介使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媒介素养教育引发更多关注。

媒介素养教育主要注重提升人们面对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与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帮助人们建设性使用媒介资源,为个人生活与社会发展服务。随着新媒介的发展与媒介环境公共领域的拓展,媒介素养也注入了新的内涵,还包括信息生产素养、社会交往素养、社会事务的参与素养等。

二、研究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缺位及原因

(一)研究生媒介素养现状

目前,网络媒介已成为研究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学习能力强,在使用新媒介时表现出明显的技术优势,热衷于微博、论坛、微信、直播等互动式新兴传播平台的参与,有的甚至成为其中的意见领袖。新的媒介环境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大多数学生对媒介的使用仍然处于自发状态,存在许多问题:如媒介使用目的单一,主要以娱乐消遣、人际交流等为主,缺乏利用媒介学习、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自主意识;媒介批判精神缺失,缺乏对媒介信息主动地搜寻、辨识、反思和批判的能力;对“现实环境”与“媒介环境”之间的区别与关联认识不足;媒介伦理意识单薄,缺乏自律,对人肉搜索、网络色情、网络暴力、智能犯罪等危害性认识不足;而科学有效地利用媒介及其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创新的能力则更为有限。因此,面对日益复杂的媒介环境,研究生需要学习建设性地使用媒介为学习和生活服务。

近年来,媒介素养作为信息社会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很少有院校在研究生教育中明确地提出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更缺乏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整体规划,也未能开设相关的课程与培训,这其中既有院校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社会媒介素养教育大环境的影响。

(二)研究生媒介素养教育缺位与滞后的原因分析

1.我国媒介素养教育整体水平制约研究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缺乏自上而下的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统一规划和推行,尚未将其纳入常规的教育领域,更缺少针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整体规划与指导。目前,只有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和中小学开设了媒介素养课程,但是比例很小,影响不大。媒介素养教育的大环境影响了媒介素养教育开展的社会氛围与舆论环境的构建。

2.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增加了媒介素养教育开展的难度。媒介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媒介环境的变化为媒介素养教育不断带来新的课题,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与充实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地发挥作用。而受制于我国媒介素养整体研究水平不高的现实,本土研究与教育的推行相对落后,无法满足新媒体环境飞速发展下的媒介素养教育需求,客观上不利于媒介素养教育环境的构建与培育。

此外,师资力量匮乏等问题也制约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有些院校尚未意识到信息环境变化下媒介素养教育对于研究生发展的重要性,还有部分院校虽然有意拓展该领域的教育,但是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而无法开设相关课程,这些都造成了媒介素养教育的缺位与滞后。

三、研究生媒介素养教育开展的多元途径

(一)加强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树立媒介素养教育理念

认识到现代信息社会媒介素养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将媒介素养教育理念落实,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规划目标,推行媒介素养教育。一方面,需要借鉴国外教育中媒介素养教育推行的经验,科学地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另一方面,也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地借助国家推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有利契机,正视媒介素养教育开展的制约因素,结合各院校自身实际办学条件,制订切实可行的推行方案。

(二)培育媒介素养师资队伍,构建媒介素养课程体系

结合自身实际,借鉴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经验,通过引进专业师资、培养原有师资或外聘教师等方式组建媒介素养教师队伍,同时注重对相关教师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夯实媒介素养教育的基础。

开设媒介素养课程,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媒体的传播模式与传播规律,介绍相关媒介法律与伦理知识,培养学生对媒介内容的批判意识,提高其利用媒体的技巧,增强其媒介自律意识与运用媒体进行自我拓展的能力。课程可采用灵活的学习和考核形式,可以通过与媒体联合组建媒介素养教育示范中心,带领学生参观、参与媒介内容制作,聘请资深媒体人员与学生交流讨论等形式,在帮助学生获得媒介体验的基础上,增强其对媒介内容的辨识与整合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媒介素养教育理念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模块课程中,多方提升媒介素养。

(三)结合网络信息素养培育,针对性地提高研究生网络媒介素养

传统的高校教育中注重以图书馆信息检索能力提升等为代表的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学生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等能力。而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信息素养的内涵不断丰富,还包括创造信息和信息协作等方面。媒介融合环境下,信息与媒介日益趋同的特点使得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结合日益紧密,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媒介素养教育中结合网络信息素养的培育更具针对性。

1.充分运用媒体新技术,提升研究生媒介素养。信息能力是衡量研究生在网络信息时代学习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学校应积极利用网络,结合移动网络发展特点等新媒体技术,结合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推广微博、微信账号、直播答题等多种方式,搭建网络信息素养教育平台,打造媒介素养教育的“第二课堂”;综合利用多种资源,拓展教育途径,多方推进媒介素养教育。

2.加强网络资源应用平台的开发,建设优良网络信息环境。学校可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建立学习资源共享系统,通过开发优质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和课程、研究性学习平台等,整合与汇聚网络优质信息资源,产生集聚效应,为研究生提供综合性强、服务性佳的网络信息服务环境。由此,结合相关课程和培训培养研究生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加强其对现代知识的检索技能、现代信息环境的理解能力和运用信息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独立性等,最终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3.提高导师信息素质,教学一体带动媒介素养提升。研究生导师的素质和水平是决定研究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关键要素。网络环境下导师所具备的信息素质对全面提升研究生素质有着重要影响。学校可定期开设培训,建立长效学习机制提升教师信息素养,设立奖励机制激发导师学习新技术的热情和主动性。创立导师互动交流机制,融合专业知识和信息知识运用手段的培养,指导研究生主动、合法、有效地获取信息,培养其通过参与和协作利用、创造信息的能力。

(四)整合校园文化资源,提倡媒介素养的自我教育

相较于传统的素质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在学生中的认知度较低。因此,除了设立专业的课程体系,还需要加大对媒介素养的宣传力度,增强学生对媒介素养的自我认识,推行学生的自我教育。可以通过整合与利用校内媒体,如宣传栏、校刊、广播、电视台、微信等多种平台对媒介素养知识进行宣传,并将相关媒体定期向学生开放,为学生创造媒介素养实践和学习的基本条件。此外,借助校园文化的开展,举办知识竞赛、文艺会演、广告创意大赛、博客大赛、微电影大赛、图书漂流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激发学生对媒介素养知识的学习兴趣,推广媒介素养的自我教育。

[1]佘绍敏.网络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N].光明日报,2013-04-22(016).

[2]彭兰.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三种媒介素养及其关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2-60.

[3]邵瑞.中国媒介教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媒介研究生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