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发展历程中,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互动交杂。传播学的主要方式面向大众,直接导向新闻这个信息口,而新闻学对传播学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从国内的很多高校对传播学和新闻学的专业并为一类,就可以窥探其一。但就两者的本身概念以及应用而言,是不能简单的划等于号的。所以这就对传播学和新闻学的发展历史,以及本身的概念以及意义,有了新的研究追求。当前,此文就传播学领域角度,对新闻事业发展历程做出浅要讲解。
定义上,传播学是关于传播的一种视角,通过汇集各种观点和方法论来研究各种传播活动。而新闻学的定义,是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它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和新闻业务。两者在传播、社会、语言、语义等各个方面交叉互溶,彼此促进。
新闻学,追溯其起源,是报刊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业务研究或“术”的研究,从久远之前“报学”,延伸偏至当代的微观研究、局部研究和单向研究等各个方面。而传播学视域下,新闻传播活动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活动之初,人类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需要相互传递信息,通过信息交流了解社会及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当这种信息交流发展到一定规模和规律时,新闻事业就此产生。
我们也都知道,人类社会发展随着时代的进度,信息量的急速扩增,社会工作和生活依赖信息的地方越来越多,新闻事业对我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回溯新闻事业的发展历史,以及新闻事业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种种展现方式,最原始的口头传播,到文字的手抄和印刷传播,再到工业革命之后的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广播,到现如今网络传播,到以后可能会出现的更为高科技的传播方式和呈现方式。这不单单体现着人类文明的进化,在新闻角度而言,也是时代赋予的新状态。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是“五四运动”,给中国新闻事业带来一个民族方向的发展高潮,成为一个新时期的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新闻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开始高速的发展和运转。而在西方国家,新闻最开始一般是在理论研究上的应用。
到现在,中外新闻事业偏重点依旧存在差异,但由于经济全球化,科技的高速发展,新闻的一个重要指标——信息,出现了全球互通互联的现状。在当前而言,中外新闻事业的中心都走向网络化数字化,传统的纸媒还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存在意义,但广泛上而言,在网络新闻上的发展都下了很大心力。原因也有很多很多种:其一,当前时代,大多人获取信息的来源越来越依赖的网络,在网络上发布新闻具有独特的优势,针对性强,呈现方式灵活,内容多样式,修改和删改相对容易。其二,网络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媒体的联合,其中,中外新闻在国际化互溶上有了相对于从前飞跃的进步和发展。其三,现如今,每个人为了应对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对信息量的需求有了迅猛的增长,催生了新闻的进一步的发展。
虽然截止目前,我国的新闻事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在现在主流信息网络渠道上。通过一些数据可以展现这一差异。据统计,在新闻方面整个Internet的信息流量,中国占比不足1%,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整理流量占比具全球前列;在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杂志和新闻报刊上,中国的杂志媒体网络化只有10%左右,而西方国家超过55%;在全球新闻网上信息的提供上,中国的信息供给较少;全球具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如CNN、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等许多新闻网站,不论从访问量到访问人群方面均可称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新闻网站”……还有很多方面,因为标准的选择上不统一,难以进行更为细致的对比。就目前来看,中外新闻发展的情况存在巨大的差距,而西方发达国家因其本身国家的影响力,以及在互联网信息传播中的重视,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七届总干事莫博依称其为“文化侵略”。面对这种信息差距,我们要深刻的剖析自己,发展自己。
有了对比和差距,在接下来的新闻事业发展上,就中国而言,需要加大力度开发信息资源,利用上网络渠道的信息传播高速性和信息获取的多样性,总结传统媒体和优秀媒体的推行经验,提高即时新闻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性,综合考虑国内外访问者对发布的新闻的理解和认识以增强全民的阅读积极性。在长年累月的学习和发展中,培养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新闻风格。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对信息的需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传播有了更高层次的了解需要。对于传播学这一重要学科而言,新闻作为它的呈现方法,研究和了解中外新闻发展的过程与历史,了解更多与传播相关、新闻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律,将有助于相关专业人员以及大众,对传播学领域,对新闻,有一个更全面客观仔细的了解,在开阔学习者的专业视野和素养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出更多专业人士为传播行业、新闻行业的发展出力。
参考文献:
[1]刘笑盈.中外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