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理莫迪曾于2015年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为欢迎莫迪总理作为国家元首首次出访中国,北京天坛在5月15日举行瑜伽-太极联合展示。印度在中国的首所瑜伽学院——云南民族大学瑜伽学院同年6月成立,2017年6月8日正式挂牌“中心瑜伽学院总院”。
自印度总理访华以来,中国掀起“瑜伽热”,此后热度一直不减。体育文化传播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瑜伽作为印度古老的健身方式,外来文化能在现代中国社会流行,可以看作跨文化传播的成功案例。
“瑜伽”这个词,是梵语音译而来,其含意为“一致”或“和谐”。瑜伽源于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的一系,探寻“梵我合一”之道。现代人所称的瑜伽主要是相关修身养心方法。瑜伽如今已成为世界广泛传播的一项身心锻炼修习法,同时不断演变出各式瑜伽分支以及瑜伽管理学等。
跨文化传播,既是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组织和国家之间的人际交往与信息传播活动,也涉及到各种文化要素在全球社会中迁移、扩散、变动的过程,及其对不同群体、文化、国家乃至人类共同体的影响。主要关联到两个层次的传播:第一,日常生活层面的跨文化传播;第二,人类文化交往层面的跨文化传播。[1]
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文化是否被另一方的文化所接纳,最重要是具备两个条件方能穿透和打破文化隔膜和屏障:一是实现其与文化的沟通和融合;二是满足符合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瑜伽符合这两个条件,1985年现代瑜伽进入中国来,一直深受中国民众特别是中青年女性喜爱。各类瑜伽学习训练馆也遍地开花。瑜伽还深入到学校,许多高校甚至中小学将瑜伽列为体育选修内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跨文化传播的角度解读中国“瑜伽热”现象,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社会传承弘扬与广泛传播的路径,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就其外因来讲,全球化趋势为瑜伽在中国的流行提供了外部环境。
经济全球化引发的文化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高举理性主义旗帜的西方文化出现人本精神危机,追求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东方文化被西方社会垂青,产生东方文化热,瑜伽亦随之推向欧美。根据美国《瑜伽期刊》估计,在美国约有600多万人正在练习瑜伽,约3/4的健身中心设有瑜伽课程;英国有超过50万人练习瑜伽;欧美各国还设有专门的瑜伽学院,把瑜伽当做一门学科来研究[2]。
改革开放后,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体育文化的世界流行趋势影响着中国人对体育项目的认同和选择。在世界瑜伽热的效应下,瑜伽在中国逐渐地热起来。
就其内因来说,人们对瑜伽文化产生认同和理解主要原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佛教为代表的印度传统文化对古代中国的传播交流为现代瑜伽进入中国打下历史基础;
(二)瑜伽文化与中国讲求“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有相同内涵,文化认同在中国民众选择现代瑜伽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近现代瑜伽文化对市场化经济下的中国民众有心理抚慰作用,瑜伽成为其静心宁神的有效手段。
在我国传统文化逐渐边缘化的今天,瑜伽作为印度的民族体育项目及传统文化,在中国发展的如火如荼,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反思。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全球化,是各国各民族文化发展都不可避免的趋势。如何在文化全球化浪潮中,既拥有文化国际性,同时保持文化的民族性是我们一直深思的问题。透视中国“瑜伽热”文化现象,我们找到了文化的民族性和国际性的契合点。源于印度的瑜伽虽然具强烈的民族性,但其净化身心等普世价值成为世界认同的克服人本危机的有效手段。瑜伽的国际性不是为使其文化国际化而丢弃民族性,而是因其价值被世界人民认可,在保持其民族性的同时广泛传播的国际性。
瑜伽之所以能够风靡全世界,其成功归于借助三种途径:一是与各国各民族的文化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二是,不断推陈出新,满足人民不断变化的需求;三是与现代媒体相结合,使用新媒体手段,通过商业化运作,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实现文化共享共赢。
文化遗产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历史见证,是民族情感、民族精神和群体认同的符号象征,它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遗产在文化传承和群体认同的意义和价值十分重要,各国各民族都积极致力于加强对其的保护。因此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是多样的,跨文化传播是有效方法之一。
印度总理莫迪上任后就一直致力于推广瑜伽文化的传播。2014年9月,莫迪首次提出设立国际瑜伽日。同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6月21日设为国际瑜伽日。此后为庆祝该节日,印度政府都会联合各国体育文化部门在当地举办相关活动,以瑜伽为切入,向世界人民传递瑜伽文化和印度文化。
文化首先要坚持其民族性,然后再发展其国际性。文化失去民族性也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是无法存在,更无法壮大。当前世界的话语权集中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中国文化要想“走出去”,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不能一味地、无原则地迎合西方人的口味。
“瑜伽之父”帕坦伽利不加任何偏见的把当时流行的各瑜伽流派系统整合著作成瑜伽经典——《瑜伽经》,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才真正成形。
要全面、公正的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各宗派间的关系。不能只采一家之言,更不能心存偏见,以偏颇的角度传播中国文化。
新媒体时代下社会性媒体,即微博、微信、脸书等自媒体成为世界各国宣传自己的前沿阵线。瑜伽就充分利用了社会性媒体的传播功能,广泛地出动了大众的感官神经,采用明星、名人的示范,推动瑜伽的国际传播。印度总理莫迪在访华前夕开通微博账号,用中文介绍瑜伽文化,并在同中国总理李克强观看了在天坛举办的瑜伽-太极联合展示,还一起同瑜伽表演者合影并发布在微博上,引起广泛关注。
中国媒体要适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互动化的趋势,遵循新兴媒体微传播、快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建立数字信息集成处理中心和话语体系转换中心,进行网络表达创新,综合运用图文、图表、动漫、音视频等多种形式,满足新媒体传播时代受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增强信息的吸引力感染力。
约瑟夫·奈认为,网络时代的到来为主权国家创造了新的权力边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成熟的机遇。[3]网络传播时代,需要从内容开发、渠道搭建、受众培养三点着手,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参考文献:
[1]孙英春.跨文化传播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陈丽霞,等.瑜伽的中国化进程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7).
[3]宋戈.互联网背景下传媒内容国际传播的启示与思考[J].现代传播,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