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雪霞
翻译是一种语际转换行为,涉及语言的转换和语言所携带文化的传达。电影片名的作用是反映影片内容、传达信息,或者确定影片的情感基调,或者奠定电影的审美情趣。好的片名能吸引受众,达到扩大受众、传达文化形象等效果。对电影的命名习惯一般是短小精悍、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中英两种语言的影片命名偏好存在差异。中文喜欢用优美形象化的词语,充分发挥感染功能使受众产生联想,而且会根据不同的电影类型用不同词语帮助受众了解其内容。比如,动作片喜欢用威、勇、夺、速度、激情、危、战、杀、动、疑;功夫片除了用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武侠小说等人物外还喜欢用道、功、战、飞、剑、血、侠、义等;恐怖片喜欢用魂、灵、仙、惊、夺命、颤、诡、荒、凶、夜等。而英语由于是拼写类语言,所占的字面空间相比中文更多,因此,影视片名简单、朴实、直白,往往以片中主人公的名、姓或者地点、事件为名,追求人性的独立和人格完整,缺乏修饰词。
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1]提出,文本有信息、审美和祈使功能,而电影是一种重要的文本方式,因此,其片名的信息功能主要是表现电影的主题、内容、风格和类别。影视片名的另一个功能是通过一定的修辞手段让受众得到审美体验。第三个重要的功能是祈使,即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从而提高票房,促进交流。由此可见,前两个功能为第三个功能服务。目的论反映了从过去纯语言学的角度、正式翻译理论的角度转化为更为功能性、更有社会文化导向的翻译概念,代表人物是凯瑟琳娜·莱斯,她首次把功能范畴引入翻译批评,将语言功能、语篇类型和翻译策略相联系,发展了以原文与译文功能关系为基础的翻译批评模式。[2]德国功能派理论认为,翻译策略和方法与语篇文本类型相关,且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因此,同样也可以解释电影片名翻译的一些现象。目的论有两个重要法则,即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连贯法则要求译文能语内连贯也能语际连贯,忠实法则从属于连贯法则,而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又从属于目的法则。[3]
1.音译。用发音近似的汉字将外来语翻译过来,所用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音译的缺点是,其效果取决于受众对英文或者汉语的熟悉程度。一些受众早已熟悉的外来词音译方法能让受众得到很好的联想与接受,汉译英音译则取决于英语受众对拼音系统的应用程度。有些传神的音译很经典,如,《阿凡达》《哈利波特》。此外,还有一些英语电影片名,如,《塞尔马和路易斯》(《末路狂花》)、《洛丽塔》(台湾翻译为《一树梨花压海棠》),如果不了解故事内容以及相关的典故,则无法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联想,不能让人产生画面感。另外,由于人名的重复,一些与受众熟悉的人物或事物没有同一指向的时候也不适合用音译法,比如,对Amadeus直译估计很难让一般国人联系到熟悉的莫扎特。[4]
2.直译。即原文内容到词汇到语法结构、句子形式大体或者基本上都得到保留,以达到语言形式上的近似或者等值。直译不一定指的是字与字直接的翻译,有时候需要词序的先后调整。比如,《画皮》直译为Painted Skin,《卧虎藏龙》直译为Crouching Tiger,Hidden Dragon。直译能保存原文字面信息,其基础是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以及不同民族共享情感智慧与文化,并且源语与目的语之间在直接翻译功能可以对等、重合,则可以使用直译,因为可以保留原文的信息与语言特色、文化内容等。直译的比例应该是最大的。如果可以的话,尽量用直译,即使在处理不同文化内容时,都有使用直译的可能。直译必须以满足受众的心理为标准,有些电影原名只有外文名字,但名词有脑补空间,或者该名词已经人所皆知,可以直译。比如,《阿拉丁》《泰坦尼克号》《复仇者联盟》。作为文化交流的影视作品是让异文化流通的一个重要手段。
3.意译。有时候直译不能满足不同文化背景受众的审美需求,做一定的改动,让受众产生文化审美联想,且满足片方需求就变得很有必要。意译是指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做逐字逐句的翻译,从词汇到语法结构、句子形式根据情况改变,以达到其思维内涵上的近似或等值。增词、减词、转换、扩展等方法通常在翻译句子或者词组使用较多。意译的基础是源语与译入语之间出现较大的文化差异,强调译语和源语文化体系的相对独立性。英文名字名称翻译成中文往往很长并且不好记,经常容易搞混,因此意译更佳。由于英语片名一般信息量少,比如迪士尼的 Tangled ,Brave,Frozen,Cars,在翻译成中文时必须加上一定的补充说明,以满足中文受众的审美需求,以及对内容的了解。意译的不同手段让读者可以看到目的论的忠实法则,服从目的法则这个重要的主张。意译包括增译和减译等。增译在英译汉中出现得较多,究其原因是英语电影片名常为片中主角或地点名词,这点英语受众可以接受,但是中文受众更倾向于能从片名中了解到影片的类型、气氛等等,此时翻译需要一些添加以满足吸引受众的目的。如,007电影Skyfall汉译为《大破天幕危机》,英文片名只有简单的天幕降下的意思,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而中文译名则满足了汉语受众的需求,增加了“大破”“危机”,省去了“降下”这样的词语。基本上英文电影的汉译很少减译,因为英文电影片名本来就已经非常简洁了,再缩减就不符合中国人对电影片名的需求:对剧情基调或者剧情总体的描述。
4.改译。完全抛弃原来的题目,结合片名再创造,按照影视内容、主题、情节、人物等来命名,或重新拟定片名,或者从目的语中选一个符合受众习惯的表达或者句型套入。Gone with the Wind汉译为《乱世佳人》,结构整齐,又能在短短四字中了解片中女主所处的年代,女主的绝世美貌也能窥探一二。《无问西东》英译为Forever Young。电影里叙述的是对几代人不同的时空里,相同的青春碰撞交织,中文片名符合中文的修辞习惯,四字风格,直译则很难用简洁的意思传达无问西东的含义,英文片名符合影片的内容。类似还有《花样年华》,英译为In the Mood for Love。
电影片名是一种交际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主要的目的是吸引更多的受众,发挥宣传作用,以达到经济效益或者文化交流的目的。电影片名翻译一般都要从原名出发,但是更富于机动性、创造性,译者需要从文化差异、美学、受众接受程度、商业利益等角度考虑翻译策略,还需要考虑受众的接受心理、审美需求、消费心理等。功能目的论提供了一个电影片名翻译的视角。